APP下载

你也能成为自己的偶像

2019-01-30王楠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想化自体客体

王楠

当一个明星公布恋情或是结婚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些朋友会高呼“失恋了”。这让很多缺乏偶像崇拜者着实困惑:偶像谈恋爱跟粉丝有什么关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朱怀敏为大家解读粉丝心理。

崇拜偶像其实是追求自己

偶像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对年轻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朱怀敏表示,我们崇拜偶像,其实追求的是自己,偶像不过是自己的理想化客体(即将别人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并且能够为自己发挥某些重要的心理功能)。

当我们把一个人作为完美的理想化客体时,自己就会努力地模仿他、靠近他、在内心体验与他的融合。当我们崇拜偶像时,我们看到偶像努力付出、光彩照人的样子,仿佛也看到了自己闪光的样子。于是,我们内心如同注入了无限能量,让自己像偶像一般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样子。

你也能成为自己的偶像

“理想化客体最初形成于我们的童年。”朱怀敏解释,在父母抚养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将父母体验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理想化的父母会逐渐被内化为超我的一部分,成为指引我们生活的灯塔。然而,没有一对父母是完美的,他们也会有失落、无助、愤怒、恐惧的时候。朱怀敏指出,当我们开始体验到父母不完美甚至不好的一面,如争吵、指责、拳打脚踢,理想化就会破灭。

对父母理想化的破灭,很容易让我们将理想化的对象转向家庭以外、远离我们生活的优秀人物,而偶像就是最好的载体。许多人将偶像视作童年父母的再现,将童年对父母所有的情感期待投注到这个新的客体,让偶像承载了他们对于完美的所有幻想,并因此体验到自己也如同偶像一般美好。偶像就成为了粉丝们的精神支柱,成为他们努力的目标与坚持的理由,成为了理想化客体。因此,当明星宣布恋情时,粉丝们有了反常的行为。

没有偶像,失去了崇拜的人并不可怕。朱怀敏表示,对于缺乏偶像崇拜又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其實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化客体,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已逐渐内化为自体。他们逐渐将一部分投射到偶像身上的美好收回,放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放在身边重要的人身上,在建立新客体关系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发现自身的美好,并将这种美好真正内化成为自己自体的一部分,最终更能够发现“我其实很好”,这时的自己将散发由内到外的自信与安全感。我们和偶像“分手”了,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

(摘自《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理想化自体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哪个更安全
嘻哈中的真自体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试析期货法律关系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