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倍儿鲜:产业撑起致富梦

2019-01-30张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倍儿新乡联合体

张成

编者按:即使是在隆冬季节,走进新乡市倍儿鲜食品有限公司,仍能感受到这里所散发的激情与活力。这是一家新生的速冻食品企业,也是封丘县主要的龙头带贫企业。7年来,封丘这片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土地,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无限动力,而企业的成长,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租赁加工车间到建造国内先进厂房,从4个创业伙伴到拥有数百人的强大团队,从寻求安身之所到兼济乡村贫困,10年时间,新乡市倍儿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乡倍儿鲜”)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丽蜕变,并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书写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生动故事。

开启村民脱贫致富路

2018年12月28日下午两点,新乡倍儿鲜门庭若市,河南省封丘县王村乡100多名贫困户代表陆续走进公司,他们有说有笑,欢乐的场面为这个隆冬季节平添了许多温暖。

这天,新乡倍儿鲜举行第二次扶贫产业分红现场会,对于王村乡39个行政村的534户贫困户来说,这是一件大喜事。下午3点左右,贫困户代表已经在公司会议室聚齐,主席台前,一沓沓百元大钞摆放整齐,格外引人注目。这次分红,每户贫困户可分得本息3200元,分红资金共计170多万元。

“去年11月份,我们为贫困户进行了第一次入股分红。贫困户入股分红,是公司产业扶贫的其中一个方面。”新乡倍儿鲜董事长汪运勇告诉记者。

为了见证这次贫困户分红,封丘县委副书记、王村乡驻村第一书记刘志勇和王村乡党委书记杜成景也专程赶来。他们对新乡倍儿鲜近年来的带贫效果,感同身受。

王村乡不仅是一个贫困乡,同时也是出了名的上访乡。近年来,新乡倍儿鲜的入驻,不仅为该乡1000多户贫困户开辟了一条崭新而充满活力的脱贫致富路,也为该乡的和諧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入股分红,新乡倍儿鲜还通过就业带贫和产业带贫两种形式,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所谓就业带贫,是指愿意在新乡倍儿鲜上班的贫困户,优先考虑,他们年收入不低于4万元,高的可达6万元。目前,王村乡有六七十个贫困户在新乡倍儿鲜实现了稳定就业。所谓产业带贫,一是贫困户可以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流转土地的贫困户,每亩地每年除了1000元租金收入外,国家还额外补贴200元;二是贫困户进行土地流转后,如果不愿意去公司上班,还可以去合作社种菜,这样也能拿到一份工资。

目前,新乡倍儿鲜共流转王村乡土地3000多亩,其中贫困户的土地就占了三分之一。

在这些贫困户中,刘春芬是一个典型代表。她不仅是贫困户,之前还是王村乡一个老上访户。因为一些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刘春芬多次到县里、市里、省里,甚至北京上访。

“公司入驻王村乡后,我们优先为刘春芬解决了就业问题。别看她没什么文化,但口才挺好,人也很能干。她后来还在生产车间担任了小组长,手下带领几个人,年收入不低于4万元。”汪运勇介绍说,“从此,她再也不去上访了,据说这两年也攒下了不少钱,已经打算在县城买房子了。”

坚持做好主业,实现跨越发展

来到新乡倍儿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公司门口的“封丘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红色牌子。即便是在冬日,走进公司,宽敞的厂区也处处青草铺地、花木披绿,一种清新的感觉令人身心舒畅。

2006年,在其他食品企业做高管的汪运勇,毅然辞掉了高薪工作,和其他3个合伙人开始创业。“那时候,速冻食品行业还不成熟,而正因为行业不成熟,我们才有机会。”汪运勇这样解释他的创业初衷。

2007年,汪运勇带领着人数不多的团队,在郑州成立了郑州市倍儿鲜有限公司,他们先是在新郑租赁了一个小的生产车间,一开始,他们想着能有一个安身之地,把产品做出来就行了。

“但到了2009年,我们的产能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便开始在外面找企业进行代加工。201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产品代加工利润太低,并且质量没有保证,就想着建立自己的加工生产车间。”汪运勇介绍,2011年,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们将厂址选在了创业环境良好的封丘县王村乡。

“我们属于快消品行业,大众化,技术门槛低,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像高科技行业那样高收益,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汪运勇如此诠释企业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新乡倍儿鲜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在传统产品速冻水饺、汤圆、粽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发展特色面点、餐饮产品,先后推出倍儿鲜、澳米加、家简成厨等系列产品,共计200多个品项。

“目前,新乡倍儿鲜也算小有名气,在河南,除了三全、思念、科迪这3家上市公司外,我们排在前3位没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我们也位居前列。”汪运勇说。

新乡倍儿鲜的市场定位为中端偏下,消费群体为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的工薪阶层和一些配餐公司。“和大的品牌企业相比,我们不会在产品的广告和推广上投资太多,而是把节约下来的费用,让利于消费者。中低端市场的消费群体,不太注重品牌,他们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口味,而我们在这方面绝对没问题。”

汪运勇告诉记者,新乡倍儿鲜始终坚持做好主业,紧紧围绕速冻食品来做文章,同时进行产品创新,在做好传统速冻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发速冻餐饮产品。

此外,新乡倍儿鲜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管理理念,切实履行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健康、优质的冷冻食品。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新乡倍儿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具备年产值达2亿元的生产能力,带动1万多户农户致富。目前,公司已在北京、天津、上海等3个直辖市,以及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300多家经销单位。预计未来3年,公司产品销售额将达3亿~4亿元。

打造产业联合体,致力脱贫攻坚

2018年年底,继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之后,新乡倍儿鲜又被认定为河南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而这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又增添了一股强大推力。

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新乡倍儿鲜为龙头,并由其发起成立田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美农业”),田美农业按照新乡倍儿鲜的需求,再与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对接,采取订单式蔬菜种植模式,实现多方受益。

新乡倍儿鲜作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体,最直观的收益体现在货源上。“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原料可以实现就地取材,自给自足,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并充分保障了蔬菜的新鮮度。”汪运勇介绍说,“新乡倍儿鲜每年需要蔬菜5000吨,之前,公司从蔬菜经销商那里购买蔬菜。经销商的蔬菜主要来自郑州万邦市场,而封丘的蔬菜,也大都运往万邦市场销售。也就是说,封丘农民种植的蔬菜,绕了一圈,又从郑州拉了回来,途经3次加价,6次装卸。”

与田美农业合作的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也受益匪浅。他们和田美农业提前签订收购合同,按照要求进行种植,不用担心销售、价格等风险,确保稳赚不赔。

新乡市人大代表罗加兰曾是一个贫困户,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加上自己勤劳能干有思路,她很快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并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去年,她的合作社种植了几十亩萝卜,虽然获得丰收,但每斤8分钱的市场价让她损失惨重。

“合作社大都懂管理、有技术,种植的蔬菜产量也很高,但最后还会因为价格过低而赔得一塌糊涂。和我们合作,这样的问题根本不会存在。”汪运勇说,前不久,罗加兰果断和田美农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封丘县农业协会侯兰峰,现在又多了个身份——田美农业总经理,他的感受更为深刻。2017年,侯兰峰组织了30多家合作社,发起成立了封丘县农业协会。想着这样一来,合作社之间能够资源共享、抱团取暖,取得更好的发展。但市场的持续低迷,让他的激情渐变为失落。后来,他遇到了汪运勇,两个人对成立一家农业公司、打造蔬菜产业联合体的思路不谋而合。田美农业的成立,让侯兰峰在失落中重拾信心。

“我现在觉得真正有了组织,有了明确目标。田美农业的成立,不仅在质和量上确保了新乡倍儿鲜的蔬菜供应,而且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市场销售难题。”侯兰峰说。

“你们都需要种植什么蔬菜,我们王村乡的农民种植蔬菜最得法,特别是芹菜,被称为贡芹。”这段时间,杜成景和汪运勇联系不断,作为该乡的“父母官”,她亲自上阵帮助乡里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合作洽谈。

在新乡倍儿鲜的产业带动下,王村乡近几年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贫困户脱贫了,村民富裕了,乡村变美了。

现在,新乡倍儿鲜有200多名员工来自王村乡,他们年收入基本都在4万元以上;村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都不愿意再继续种地了,纷纷想办法流转土地;目前,该乡流转的土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许多掌握种植技术的农民,也成了合作社的技术员;村民有了活儿干,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看着生活日渐富裕,心情大好;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陆续返乡,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重新和家人团聚。

“如果不是在冬季,王村乡的田野满是绿色,公司需要的包菜、大葱、洋葱、芹菜、韭菜5种蔬菜一望无际,仿佛一幅美丽画卷。”汪运勇一脸自豪地说,“等蔬菜产业联合体成熟后,我们下一步将发展面粉产业联合体和包装产业联合体,夯实产业,继续致力于扶贫事业,确保新乡倍儿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作秀、不中断、不缩水。”

猜你喜欢

倍儿新乡联合体
图说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设计牵头的紧密联合体摸下的合同管理
李艳惠、李冬冬作品
爱在路上
The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View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新乡产业集聚区转型问题与对策
跨地区经济联合体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怎样确定?
老张回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