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

2019-01-30张怡琳孙晓蕾王燕王颖王金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素钠造影荧光

张怡琳 孙晓蕾 王燕 王颖 王金艳

眼底荧光造影(FFA)是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检查时需要进行荧光素的静脉注射,以便于发现患儿眼内血液循环时存在的荧光反应变化情况,眼底荧光造影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过进行特殊滤光片眼底照相机的应用,能够对患儿眼底动态变化真实记录,同时能够动态观察患儿眼底血管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在相关眼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且此类技术对视网膜激光光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荧光血管造影技术(FFA)大多应用于儿童时期的遗传性眼底病、眼外伤中,有利于全面进行眼底发病机制的了解,对眼底各个组织造成的损伤具有明确作用。此次研究以11 例眼科中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儿童为例,在其检查过程中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比实施护理配合对其产生的作用以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眼科儿童11 例,在此次研究期间,11 例患儿均接受了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11 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7:4;年龄7~16 岁,平均年龄(11.2±1.3)岁;其中10 岁以下5 例占总数的45.5%。

1.2 FFA 检查方法

采用海德堡HPA2 的眼底照相机。10%荧光素钠注射液,规格5 mL/0.5 g。

(1)在实施造影检查之前,相关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患儿既往病史以及食物、药物过敏情况的评估,同时需要指导患儿以及其家属实施常规体格检查,针对存在比较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儿,或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能接受此项检查,避免出现意外。

(2)在FFA 检查过程中并不能明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风险性,所以在进行FFA 前,必须向患儿及家属交待,告知会出现不良反应的种类及严重程度[1],在行相关检查之前,需要家属签订同意书[2]。

(3)在实施造影检查之前对患儿进行眼压的常规测量,但是相关临床资料中表示,青光眼患儿以及眼压指标大于21 mmHg 者不能接受散瞳造影。此外患儿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后充分散瞳后才能实施造影,药物用药剂量为每隔5~10 min 点一次,连续用药3~4 次。直到患儿瞳孔直径散至7~8 mm,避免出现漏拍眼底病变区域的情况[3]。

(4)医护人员在实施造影前需要协助患儿选择舒适坐位,在检查台上放置前臂,需要保证肘静脉放置位置和心脏水平基本同高。在建立静脉通路时选择相对粗直血管,其中必须程序为建静脉过敏试验,选择浓度为0.05%的荧光素钠稀释液进行静脉推注,注射药物为5 mL,用药30 min 以后需要进行结果的观察评估。在观察期间如果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需要按照患儿的体质量(7.7 mg/kg)进行荧光素钠注射液的静脉注射,药物浓度为10%,药物需要在3~5 s 内完成推注,将患儿头部固定于支架,进行计时器的同时启动,进行操作过程中的涂片进行连续拍摄,观察评估患儿在用药后反应以及脉率相关体征变化情况的观察对比。按照医生的指令需要由医护人员指导患儿进行眼球的转动,以便于进行相关检查的积极配合。

(5)在造影检查结束以后,医护人员需要安排患儿进行休息,保证睡眠质量的良好状态,如果观察患儿30 min 后未发生不适情况才可离开。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儿在日常中避免发生强光刺激,可以采取遮光眼镜佩戴的方式避免强光刺激。散大瞳孔在4~6 h 后才能够复原,在检查阶段由于患儿视物处于模糊状态,需要注意安全。在患儿接受造影检查以后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变黄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告知,此外患儿小便可能会出现黄绿色显现,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儿不要处于紧张状态,主要是由于荧光素钠染料的特性所引起的。需要叮嘱患儿增加饮水量,皮肤颜色可能变黄,通常可在6~12 h 内消失,尿液可能表现为亮黄色,可在24~36 h 后恢复正常,给药后的48~72 h 内荧光素的全身清除基本完成,不会对患儿机体产生无副作用,进行患儿以及家长恐惧心理的缓解以及消除。

1.3 护理措施

1.3.1 患儿准备(1)首先需要对患儿过敏史以及病史的详细询问,此外在造影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体格的常规检查,在体质量测量时需要进行荧光素钠用量的确定,这对造影检查的具有重要意义。(2)在实施造影检查操作之前十分重要的环节为散瞳,散瞳程度和患儿造影检查的漏诊率具有密切的联系;观察散瞳过程中,患儿是否由于散瞳所引起的不适感,例如恶心、头痛以及眼球胀痛和虹视觉等。(3)造影检查一般在患儿进食2~3 h 后进行,以期达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目的[4]。(4)在实施造影检查半小时之前,针对实施FFA 检查的患儿,护士人员需要针对其实施相关训练,内容如下:眼球转动训练以及注视训练(具体措施为保证眼球处于不动状态,指导患儿进行眼球不同方位的转动,转动方位包括前方、正上、正下、左方、右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9 个方位),达到患儿在检查中理想的密切配合。

1.3.2 心理护理干预 进行理想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患儿对护士的信赖感。实施造影检查前,在面对患儿时,医护人员需要面带笑容,持以热情的态度,和患儿进行主动交谈以及玩耍,能够的得到患儿的好感度,进行患儿喜爱话题的询问,有效沟通,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加强和患儿之间有效沟通,进行患儿心理情况的明确。对造影检查产生恐惧感的患儿如果产生不安感,需要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造影原理、过程的详细介绍,以便于患儿感受到造影检查中所有步骤在自己意料之中,促使患儿处于放松状态,进行恐惧感的消除抵御,在FFA 检查过程中需要邀请患儿家长共同参与,提高患儿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程度[5]。除此以外在造影检查之前对患儿进行叮嘱,造影剂(荧光素钠)是无毒的,在应用期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一般情况下患儿都具有耐受。针对精神状态紧张的患儿,可以指导其进行其他患儿造影过程的观看,通过鼓励患儿进行其自信心的增强,进行其适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3.3 药品及物品准备 荧光素钠注射液生产日期以及有效期的核实是实施造影检查的前提,没有出现颜色改变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沉淀物出现,进行药品应用质量的确保。此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必须要进行急救设备以及抢救物品的有效储备,例如苯海拉明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多巴胺等,能够在发生不良反应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行严重后果的有效避免,避免出现病情贻误的情况。

1.3.4 造影配合(1)在必要阶段内需要在造影配合中要求患儿家长参与,如果患儿出现紧张,恐惧不适,能够随时寻求家长的帮助。(2)在造影环境内,需要创建一个放松、愉悦的氛围,在患儿紧绷神经放松时可通过柔和音乐进行干预,进行音量的合理控制。以便于患儿进入放松境界,进行其大脑活跃度的降低,缓解患儿的紧张状态,患儿存在的紧张、不适感会逐渐消失,促进患儿造影结果的顺利完成。(3)在造影检查过程时,需要加强和患儿之间的沟通,保证其眼睛处于睁大的状态,尽量减少其眨眼的次数,必要时使用开睑器固定,随着外固视灯指导患儿进行眼球的转动[6]。由于少数患儿对强光造成的眼睛刺激性反应耐受性比较低,叮嘱患儿处于闭眼状态休息片刻,针对年龄相对比较小的患儿,其外固灯可以采用喜爱图片进行代替,进行患儿注意力的有效转移,将其关注程度转移至图片上,加强护理人员和造影医师之间的配合程度。(4)在肘正中静脉快速注入荧光素钠时需要在3~5 s 注入,保证在血管内有足够浓度的造影剂补充,以期达到高质量的影像结果和数据,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患儿的安抚,同时观察监测患儿反应,在必要情况下进行造影过程的暂停[7]。(5)静脉推注时应避免药液外渗,防止因荧光素溶液碱性高,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如出现明显药液外渗情况,应及时停止用药,同时采取措施治疗损伤组织,解除疼痛。(6)造影结束后静脉通路至少保留5 min,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治疗。

2 结果

此次研究实验中所纳入的11 例接受造影检查的患儿能够促使其进行检查操作的配合,促使患儿顺利的完成检查过程,11 例患儿在接受造影的过程中以及造影后都没有出现相对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在造影检查接受以后进行患儿感觉的询问,只有2例患儿感觉到紧张感没有出现充分的放松状态。其中只有1 例患儿自觉皮肤瘙痒症状,经过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出明显皮疹症状,针对患儿存在的瘙痒症状进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肌内注射,注射剂量为5 mg,用药后20 min 患儿症状明显减轻。其他10 例患儿没有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能够进行FFA 检查过程的安全、顺利完成,检查后存在的FFA 影像结果能够充分的满足临床疾病诊断的目的。

3 讨论

在实施FFA 检查时需要由医护人员、患儿、家属共同配合,才能促进检查顺利完成,以便于达到检查目的。造影以前和造影过程中的充分准备以及密切配合情况,能够充分发挥语言在控制调节患儿心理状态和负性情绪等方面具有积极以,能促使患儿在检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针对患儿存在的不适症状具有减轻的作用和效果[8]。相关研究数据表示[9],在造影检查中很多患儿都是来自较远地区的,在检查时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倦怠情绪,如果需要患儿在短时间内进行造影检查的完成,会增加患儿在检查过程中的紧张感,同时患儿恐惧、无助感也随着增加。因此在检查之前大多需要患儿进行预约,在进行医护人员劳动力节约的同时,能够给予患儿充分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再加上青少年具有比较强烈的自尊心,同时敏感度比较强烈,在进行造影检查过程中,针对不同患儿之间的差异性,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引导方式,从而减少患儿的不良心理活动。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观点为:造影检查的前提为保证患儿瞳孔散大至最佳状态。相关研究资料[10]表示如果瞳孔直径为<5 mm,会明显缩小观察范围,可能会出现遗漏病变部位的情况,对病变范围以及病变程度增加误判率。在实施造影检查前不仅需要进行患儿病史及过敏史的详细询问,同时需要对患儿体格进行常规检查,此外需要保证患儿机体不处于应激状态,例如饥饿、劳累以及饱餐和哭闹等,相关研究资料也有报道结果表示,造影检查不需要在应激易敏状态下进行相关操作,患儿针对造影操作可能会出现易感性,可能针对造影结果出现一定的过敏反应以及不适感[11]。由于在实施造影检查时,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程度的不适感,例如恶心、呕吐等,但是此类现象均为一过性,一般发生于荧光素钠静脉注射20~30 s 后,此时需要指导患儿在张口吸气后再慢慢呼出,或者采取饮用少量温开水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患儿相关症状自行缓解。但是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存在着不确定,在检查之前需要准备有效的抢救药品和急救设备,例如:苯海拉明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以及多巴胺等,一旦发现不良反应需要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避免出现其他的严重后果,达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的目的[12]。在此次研究中,接受造影检查的11 例患儿全部都顺利完成检查过程,患儿在造影在过程中以及造影检查结果后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现象。造影检查结束以后需要进行患儿感觉的询问,只有4 例患儿在检查中察觉到紧张感,在检查中并未实现充分放松状态。其中有1 例患儿存在自觉皮肤瘙痒感,但是相关检查结果表示并未存在明显的皮疹症状,而在曾莉萍等[13]专家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结果表示在造影检查过程中存在的短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等,在其研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共有26 例,其发生率占据了总人数的19.7%;并未发现患儿存在头痛、眼胀以及虹视和皮疹等不良反应现象。两者存在相似与不同之处,可见本次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和普通群体相比较,儿童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高敏性,在加上眼睛是比较特殊的部位,在儿童实施相关检查时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实施眼底荧光造影时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心以及责任心,保证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技术的扎实,以便于协助患儿顺利、准确的完成相关检查,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针对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素钠造影荧光
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应用价值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关于丹参素钠-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能评价
高荧光量子产率BODIPY衍生物的荧光性能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贝前列素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