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儿科学本科专业设置的形势分析※

2019-01-30李瑞星马丙祥黄岩杰史文丽吕伟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儿科医生儿科学儿科

李瑞星 冯 刚* 马丙祥 黄岩杰 史文丽 张 建 吕伟刚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03;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3)

中医儿科学本科教学以培养从事基础儿科医疗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目的。其教学工作以中医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儿科专业教学为主体。目前,儿科医师匮乏是国内医疗重要的现实问题,快速培养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的基层儿科医师是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如何培养儿科专业医师,在教育方面进行人才储备,是目前医学教育界,特别是儿科界所关注的问题,亦是我国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医儿科医师,是目前中医药高校教育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1 我国儿科医疗与教育现状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儿科医生缺乏问题逐渐突出,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是目前新形势下社会舆论及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尤其在生育政策放开,医疗环境缺乏安全性的前提下,诸多儿科医师离岗,后备力量不足,使得“儿科医生荒”的问题更为突出。2016 年起儿科医生缺口及对策研究成为国家政治和医疗政策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一些专家对儿科医生持续缺口的现状表达忧虑[1];部分阶段性测算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已达20 万[2]。在偏远、贫困、基层地区,儿科医师的缺乏问题更是严峻,很多基层医院的儿科疾病由成人内科医师看诊,专业认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疾病的评估及诊疗。

提高儿科医师待遇、促进非儿科专业医师向儿科专业转型、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等均是提升儿科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一些研究观点认为,缺乏稳定补充源是儿科医生人才队伍减少的根本原因[3-4]。由于政策原因,1998 年儿科专业被列为高等教育本科调整专业,1999 年全国范围内停止儿科专业本科招生,近20 年的专业培养的空缺,使得儿科医师储备乏源,增加数量下降,结合目前的生育形势,儿科医师荒似乎是现阶段的必然结局。儿童发展是人口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身心健康更是人口素质的保证,故发展儿科专业教育被提上政策的日程。2016 年部分高校恢复了儿科专业5+3培养模式,儿科专业本科招生亦列入高等教育规划。

吕俊兴等[5]利用Leslie 人口预测模型及GM(1,1)模型等数学理论,预测至2024 年我国0~14 岁儿童数目约可达到3.18 亿,而至2024 年我国每千名儿童配备儿科医师比例均将低于0.4,按照预计并无明显提升,反而因新出生人口的增多使儿童/儿科医师比呈下降趋势,按照目前新增儿科专业5+3 培养模式并不能使儿科医师匮乏问题得到快速的解决。另外,目前儿科医师培养资源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均衡性,也将严重影响到儿科医生培养政策的实施及效果,故增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儿科医学专业建设力度,对于加快缓解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是必要的。新华社评论员苏剑一[6]在谈到儿科学本科招生问题时说:推进分级诊疗、呼吁家长加强预防和减少疾病是在“需求侧”为儿科减压,而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则是在“供给侧”为儿科加力,恢复儿科本科招生,是为培养儿科人才拓宽渠道,尽管有人认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恢复儿科本科招生“远水解不了近渴”,但面临日益严峻的人才短缺形势,尽早在“供给侧”采取行动,立足现实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就能在今后获得更多主动权。

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闻德亮[7]认为将儿科医生的专业化培养前移,能从源头增强“造血”功能,儿科本科人才培养是儿科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再次恢复招收儿科本科生,有利于吸纳更多有理想、有志于儿科学科发展的高中生,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将极大地促进儿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

医学大体上分为内、外、妇、儿四大方面,儿科在医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科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并非是在短时期内培养儿科专业高、精、尖的高级专业人才,而是顺应政策的倾斜,向基层输送儿科全科医师。所以对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治方法的教授是专业学习的重点,同时亦要具备急危重症基本识别能力,熟悉危重病人转运交接注意事项,要了解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还要具备执业医师考核所要求的基本医学知识及医学伦理、卫生法规等相关知识,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相当广泛,故5 年的本科教育学习时间是异常紧张的。另一方面,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科专业方向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并派生出诸如胎儿医学、遗传代谢内分泌医学等新生专业研究方向。扎实的本科专业教育,可以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寻找自己的兴趣方向,以为将来更高程度地深造、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方向地选择打下基础。

苏苗赏[8]认为根据儿科病种的变更、医学发展的形势,儿科医学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适时改变教学内容,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修订教学大纲,使儿科专业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何庆南[9]从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三部曲”出发,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儿科学本科专业教育应该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将高等院校儿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干细胞”型人才培养;应该强化医学人文教育,为培养儿科职业忠诚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需要加强医教协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乃至可以推而广之的现代儿科医师培养模式。

当前,儿科医师的培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但毕业研究生多选择在市级及以上医院工作,基层医院儿科医师缺乏问题难以通过有效途径解决。而开放儿科本科教育既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源,鉴于本科择业层面相对较低,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儿科医生后继乏源的现象。

2 中医儿科学本科专业设置形势分析

中医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亦须有儿科方向医师的培养,即中医儿科医师。安徽中医药大学[10]是自取消儿科学本科教育后第一个恢复中医儿科学本科招生的中医药类高校,在招生之前,对培养对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论证,但是仍需要时间及实践的检验。继安徽中医药大学之后,陆续数家中医类综合院校设置了中医儿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但目前尚无毕业学生,教学效果需待社会检验。

以培养中医儿科全科医师为主要目标的本科教育,课程设置问题仍需多方论证。作为医学组成的重要模块,中医学涵盖内容广阔,既涉及中医经典古籍的学习,又包括基础理论、中药、方剂、经络腧穴、诊断、传统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知识的掌握。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二级学科,要在掌握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加详尽的儿科学相关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儿童各系统疾病诊疗等,涉及知识面更加深入并细化。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但本科教育学时有限,且要顾及到公需课和医师执业资格考核内容,这样,将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儿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如何协调课程、课时,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是中医儿科学本科课程设置的重要问题。

儿科学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临床学科,临床实践对于提高学生临床治疗水平,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我国医院儿科规模欠缺,成规模的儿科专业科室多集中在大型综合医院及儿童专科医院,基层医院由于儿科医师的缺乏,科室规模普遍较小,甚至只有儿科门诊,或者挂靠成人内科诊室。这就限制了学生实习基地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临床实践的分配,限制了临床专业水平的提高。

3 问题及展望

目前儿科医师严重匮乏的国情,亟须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儿科从业人员,儿科的本科教育是重要的专业人员输出方式,是儿科人员储备的重要环节,应予以重视。现阶段,中医儿科学本科教育已经实施,但因为社会需求大,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故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都异常艰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寻求最佳的人才培养方式。

猜你喜欢

儿科医生儿科学儿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92岁的儿科医生免费为病人看病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生“荒”在哪?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