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联盟教育科研互动策略
——以龙郫联盟为例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赛课课题成果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一、成果来源

本成果来源于成都市教育局重点改革项目“成都市区域教育联盟互动发展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区域联盟教育科研互动策略研究”的改革实践成果。该课题于2015年1月在总课题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2016年5月在成都市教科院立项,2018年6月在总课题的统一安排下结题。

二、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破解联盟互动浅表化,缺少针对性的问题

龙郫互动属于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任务,两地教育局和学校积极主动作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人员融合、制度融合、教研融合、资源融合等方面都开展了具体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整体感觉是工作目的性不强,融合度不高,没有找到双方的没有真实的需要和共同的发展利益。本成果可实现了人员的互访有目标和任务,双方相互参与活动能针对彼此的需要。

2.联盟互动载体不佳,实效性差的问题

两区的互动不论教育局或是学校,都是互通信息,彼此邀请,相互参加,其中以学校的相互参与为最多,但分析学校的互动内容,多为教研活动、德育活动的相互参与,或有双方教师或学生共同展示,交流的内涵比较肤浅。

三、成果产生的过程

1.在系列的培训活动中实证共同培训的内容选择策略

从2015年开始,双方教科活动进行了15次有针对性的科研培训活动,活动内容形成了以科研流程为线索的序列和以科研关键问题为主题的问题聚焦、成果提炼等培训。通过全面实施和重点实施,实证了互动培训的几个有效培训点为方案撰写、报告撰写、问题聚焦与成果提炼。

2.在论文评选和发表的载体建设中实证引导教师科研的策略

2016年在继续深化培训策略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论文评选和互动和为双方教师提供发表平台《课改在线龙郫专刊》的互动策略,以解决教师个人科研成果得到认可的问题,引导教师从科研的成就感中找到科研交流互动与自我实现的平台。研究形成了文章选择发表的策略。

3.组织的结对赛课活动中实证激发双方深度互动的策略

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双方学校的互动捆绑赛课活动。在市教科院的指挥下开展两区的结对学校赛课活动,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对双方课题改革的要求,充分整合思想、观念和技术,得到需要的效果。研究形成了结对赛课的策略。

四、成果的主要内容

1.提出了联盟科研互动的三个基本主张

联盟科研互动是促进双方科研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化的重要途径。

在互动的实践中,双方都认识到,双方的学术交流和学术互动,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对工作方法的改善,对工作技术的改进,以及对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促进作用。如郫都区的科研资助和奖励措施对龙泉驿区的科研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而龙泉驿区的微型课题推进方式,也对郫都区科研的群众化提供了学习的参考。其均衡的价值就表现为思想、观念的交流融通,方法、技术的互相学习。

联盟科研互动是实现教师思想融合、观念融合、文化融合的重要平台,可以为教师的发展创建更多机会,对促进两区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科研型教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家都认识到,一个区的范围是很小的,对教师的视野明显有制约;而两区交流后,优秀学校和不足的学校都能从对方看到自己的问题,也能从自己的发展为对方提供学习的参考。

2.形成了科研互动的“培、管、晒”策略

(1)培:针对共同问题的“合力——有序”的有效培训策略

“合力——有序”的培训策略,是指在面对具有共同需求的培养对象时,双方科研力量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更有力培训团队,按照对象需求的轻重缓急进行有序培训的一种方略。这个策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培养对象的需求。包括新上任的教科室主任的岗位职能培训,课题新立项人员的研究培训,课题研究进程中共同问题的解决等。这个可以通过每年的调研和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二是双方科研力量联合。

(2)晒:针对交流内涵的“促晒——评比”成果互融策略

“促晒——评比”成果互融策略,是指为融合双方改革成果而实施的以竞赛和评比为主要手下段的互动方略。其具体做法包括以下方面。

成果互融策略,核心是突出成果的深度互学与深度融合。而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体验式学习,而捆绑双方的竞赛活动就是最好的载体。这个策略的载体很多,结对评比形式既可以是融合教学成果的赛课,也可以融合教育成果的德育活动评比、主题班会课评比等。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三:一是双方的成果要具有可推广性,前期有实践验证非常必要。二是结对竞赛的单位和教师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需要通过结对形式的表彰和奖励来激发。三是竞赛不考虑对教师个体素质的要求,给双方学校准备的时间一定要充足,使他们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去互相了解和交流学习。

五、投放产生的效果

1.双方教研部门的互动加深

工作的开展使教师的科研素养迅速提升,课题的研究的质量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两区教育研究部门,就开展赛课和科研培训进行了6次研讨和9次培训活动。

2.双方工作的立足点更实

通过问题导向、工作聚焦、人员合力、改革同步的实践推进,使立项课题数量逐年上升,一是省市级课题。双方每年均有1项省级课题立项,市级课题立项各为5项(每年不少于5项),居于全市前列。学校、教师申报区级课题的积极性、数量、质量均有明显地提升。学校、教师对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体验、效能感显著改善。教师申报微型课题数呈爆发式增长。每个区每年的微题课题数在600~800个,有1000左右的教师参加,占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通过区域课题的实施,促进了双方教师的深度合作,推进了教研工作的深度,提升了教师思考教学的理论高度,达成了共同的改革主张,形成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的教学成果,促进了教师的教能走到更远,走得更好。如,郫都区的三环五学、生命教育,龙泉驿区的三课四学、三性教育,均在双方的课堂中和教学活动中展示出来。

六、研究的主要结论

联合科研培训策略是有效的互动策略,但需要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点进行培训,一学期的次数应该控制在2次以下;培训可以采用到学校进行巡回培训或跟进式科研培训,这是教师最欢迎的一种方式;网上培训资源的共享非常有必要,但利用网络进行培训是非常低效的方式,与理想的目标之间差距很大。教师更喜欢能够互动的培训。

科研互助支持策略是整合双方力量的有效互动方式。协调联盟双方的观念、行动非常有必要,可以在双方规划和计划对接的情况下,双方自主选择合作的内容和方式。

猜你喜欢

赛课课题成果
验收成果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全员赛课的实施要略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