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媒体文化自觉提振受众文化自信的传播学观照

2019-01-30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期
关键词:权益人文受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这不仅把文化自信提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这三个“更”字,更凸显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如何正确理解和领会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的精神实质?中华文化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充满自信?我们为什么必须坚定这种文化自信?特别是作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主力军的党媒,该如何恪守自身的文化担当,增强自己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对于提振受众的文化自信心,推动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又具有哪些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呢?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1.媒体文化自觉的内涵演进

论及文化自觉,我们不能不提起鲁迅。品读其精神遗产,我们不难领悟到诸如“立人”思想、国民性反思、拿来主义等具体主题的存在。但超越这些具体主题的背后驱动,则是一种发自思想深处的文化自觉。他的这种文化自觉连接着宽广而深厚的文化视域,既有对民族文化的忧虑与反思,也有对民族前途的考问与考量;既有对本土文化的诊脉与甄别,又有对世界文化的探究和展望。毫无疑问,他理应成为中华文化自觉的先驱。当然,把文化自觉作为一个概念来提出,却是费孝通先生。他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这就叫“文化自觉”。所谓“自知之明”,是指明白自己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即对自己所在的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在不同文化的对比和互动中稳住根基,获得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继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文化自觉的主体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乃至个人。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文化的传播者,既传播信息,又构建态度,同时也传递价值和情感。可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媒体必须具有文化自觉。媒体的文化自觉,实际上就是媒体人对新闻传播本质和使命进行的反思和再定位。关乎媒体价值,更关乎民族的情感和意志。

2.受众文化自信的内涵分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具体来说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二是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是构成我们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就媒体而言,理应主动承担起提振受众文化自信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我们的有效传播,让受众全面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而能辩证地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做到能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最终达到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的。

二、以媒体文化自觉提振受众文化自信的传播学解读

1.以媒体文化自觉提振受众文化自信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之所在

西方有一位传播学者说过,任何媒体,对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应承担起指导式、契约式、自制式三种责任。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社会责任论,这是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修正。它的理论基础是人与社会、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它强调大众媒介要履行社会责任,要对社会与公众负责。强调从道德层面来规范新闻传播行为。主张实行严格的行业道德规范,来保证媒体实现其社会责任。从此,媒体责任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笔者认为,文化自觉应该是媒体责任感、使命感生成的逻辑起点。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主流媒体,其社会职责除了报道事实信息,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引领先进文化,引领主流价值。因此,提振受众文化自信,应是社会主义媒体极端重要之职责。而这种责任的实现必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可见,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发展、民族复兴的信念基石。媒体要自觉坚持自己的文化价值、文化追求、文化创造,不断运用文化的力量手段来增强受众的文化自信,凝聚起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气神和正能量。

2.以媒体文化自觉提振受众文化自信是媒体独特的文化导向功能之所在

传播学研究表明,传播媒介是决定传播效果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理论家乔治·格伯拉和拉里·克劳斯在一项有关“文化指标”的研究中谈到,大众传播通过信息大规模的生产与分配,提供给受众分享,从而创造了它的受众,而它提供的信息流逐渐培养了公众对社会的印象,这意味着受众的世界观被媒体所培养,大量传播的信息以及连带其中的潜在信息可能形成的社会后果是制造出广泛流行的“文化意识”。这是媒体独特的文化导向功能之所在。当然,不同媒介,其传播功能又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必须全面掌握其各自不同的传播规律和特点,精准实施传播策略,才能实现优质的传播效果。

以报纸为例,作为诉诸视觉的平面媒介,较之其他媒介,它长于对传播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一方面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背景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解释和分析,从而对受众进行必要的信息指导。此外,报纸与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最不可替代之处在于它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和相对的抽象性,在传播时能给受众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和深入思考、仔细品味的余地。这些天然的优势有利于实施文化的深度报道,在张扬文化魅力和推动受众对文化信息的理性思考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纸媒要依托这些特点和优势,精准施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挖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同时,要搞好对革命先辈、英模人物、经典史实、国史党史军史的典型宣传,增强受众对革命文化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自觉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更重要的是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不偏离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共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以媒体文化自觉提振受众文化自信是媒体的时代使命之所在

时代使命的实现程度是检验媒体传播效果,即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的重要标准。受众的文化自信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当前,媒体提振受众文化自信的使命重大,前所未有。在古代东亚地区,中国实力最为强大且文化最为先进,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对文化圈乃至世界有很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当前,我国虽然是个文化大国,但离文化强国还有距离。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文化安全上也面临着西方文化长期的渗透扩张,强势覆盖。有资料显示,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垄断。全球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节目,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在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和5%,而中国仅为4%,位列第五。这就要求我们媒体既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提振受众的文化自信。这是时代赋予媒体的现实使命。只有不断地提振受众的文化自信,才能获得文化创新的精神动力、抵御渗透的思想堡垒、走向世界的自信从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三、以媒体文化自觉提振受众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新闻媒体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引领者,担负着不可推卸的传播使命和引领责任。新闻媒体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文化本身,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制造者。双重角色决定了我们的特殊地位和奋斗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一股强劲的“文化热”正在兴起,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受众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宣传的传播效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增强文化自觉来坚定受众文化自信已成为媒体,尤其是作为传统媒体的党媒一种神圣的责任担当和必然选择。

1.坚持以价值自觉为主导,增强受众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认同

媒体的“价值自觉”指的是应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己的新闻价值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外化为一种自觉的新闻报道行为或文化传播行为,确保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我们知道,文化的本质是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然应当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体现。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只有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灵魂之中才能自觉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够自觉地做到“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增强受众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认同。首先,媒体本身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一种内心固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并使之成为新闻传播的核心思想和导向引领。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精髓,化为品质。同时,要有内容建设为抓手,把是否有利于形成统一指导思想,构建共同理想信念,树立强大精神力量,符合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衡量选题的标准和尺度。并力求做到寓教于乐,新颖别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坚持以权益自觉为主线,满足受众对社会主义文化享有的权益需求

权益自觉指的是媒体不仅在思想认识,而且在具体行动中都能自觉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特别是基本文化权益放在首位。“权益”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如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文化权益等。这里要特别强调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文化权益的主体身份特别鲜明;另一方面还在于,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换言之,享受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权益。为此,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对于满足受众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多元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受众对社会主义文化多元需求的满足,反过来又能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一是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知情权,既是一种政治权益,也是一种文化权益。积极主动地让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使他们及时了解真实的新闻信息,就是满足其文化权益需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是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打造定位明确、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文化品牌版面、栏目,特别是要培育大型文化活动品牌,不断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全方位地增强媒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赢得受众的广泛认同。

3.坚持以人文自觉为手段,增进受众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本”认知

“人文自觉”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实际的新闻报道或文化传播过程中对“人文关怀”的充分表达。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因此,“人文自觉”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一种“生命自觉”,也就是在尊重生命,尤其在尊重人的生命方面表现出完全的自觉性。同时,“人文自觉”在相当程度上又是一种“民本自觉”,“就是要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其实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新闻报道才能自觉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人学。如果从哲学的层面上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新闻向“以人为本”的回归,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让我们的新闻主动地去注重人、贴近人、关照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理应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

一是选题的思维要以人为本。新闻选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文关怀最集中体现的过程,新闻工作者倘若能主动地从人的行为、见解、情感、心志、命运等角度去发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就能使新闻报道更具人性化,更能打动人。

二是采访的角度要以平视为主。视角的不同决定不同的交流。俯视会居高临下,仰视可能拔高形象,平视意味着对等交流,也最接近真实。我们只有通过平视的视角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设计充满人文关怀的采访方案,既不高高在上,也不唯唯诺诺,尊重采访对象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设身处地地感受采访对象的喜乐哀怒,才能在轻松、自然、和谐、融洽的交谈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寻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通过诸如此类的创新,能很自然地让受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民本理念,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综上所述,媒体只有牢固树立价值自觉、权益自觉、人本自觉的理念,才能全面提振受众的文化自觉,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日趋繁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才能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权益人文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漫话权益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