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基于地产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1-30田忠平李成忠

职业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国际化园林

田忠平,李成忠,栾 玲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在加速走出国门,加大对外投资,加快海外产业布局。[1]沿线国家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东南亚地区的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的GDP正在以接近7%的速度高速发展,人口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环境视觉享受,还能够增加房地产的商业价值,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的品牌价值。[2]近年,我国房地产企业不断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地产行业的投资,2017年中国对东南亚房产投资总额超过158亿人民币。随着该地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我国海外房地产项目对于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为我国园林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对我国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该紧跟目前行业发展变化,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园林专业毕业生。

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

1.1 促进区域地产及园林行业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规格

自2012年以来,包括碧桂园、万科、绿地、万达、首开、中海等十余家中国房地产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房产项目。房地产企业的海外扩张带来了巨大的园林专业人才需求。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人才建设面临着国际化水平较低、多元化欠缺等问题。为了满足国内房地产企业的海外发展需求,更好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就必须提高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1.2 区域内地产项目开发为园林专业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置业需求持续高涨,对高端房产的需求热度也不断上升。园林绿化作为提高房产价值的重要手段。为满足市场需求,适应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和园林行业都势必会提升沿线国家之间的行业合作水平,扩大行业发展规模。随着区域内园林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增加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园林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广阔的就业空间。

1.3 为园林专业教育创造机遇,为行业人才的培养拓宽渠道

覆盖亚欧非经济圈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区域内房地产市场整合提供契机,也为沿线国家间园林专业人才建设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有力推动人才培养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沿线国家可鼓励人才培养机构开展人才需求、专业建设、培养模式调研,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整合沿线各国在人才培养领域的经验和优势,相互借鉴,完善国际人才的培养机制。

2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

2.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实践设施薄弱

培养国际化的园林专业人才,应当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国际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诸如东南、中东地区,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各国间行业发展差距明显,有些国家的人才培养配套设施缺失,进而影响园林专业人才进行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和学习。教学资源的薄弱使得人才培养机构很难培养出符合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的地产园林专业人才。

2.2 区域间差异化明显,影响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园林绿化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能营造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增加房产的附加价值。园林景观的营造需要考虑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我国经济对“一带一路”经济圈的辐射是大范围、多国家的,在该经济带内,不同区域、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在进行园林景观方案的构建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结合施工技艺和建造成本进行规划。为满足企业海外用工需求,培养熟悉特定区域文化,兼具国际化视野的园林专业人才将是未来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

3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调整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是为满足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国内发展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园林行业的国际发展方向相接轨。在满足国内相关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时,没有重点关注园林相关行业发展的新动态,人才培养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无法适应我国企业海外拓展对国际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的定位、核心课程体系的搭建等应满足对未来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培养。

3.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难以接轨“一带一路”倡议

目前,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师教育背景多以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为主,且普遍缺少海外留学背景或工作经历,缺乏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和理念、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尤其是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发展态势及国情文化的深入了解。[3]专业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学工作为主,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机制不成熟,存在考核管理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4]导致专业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历,行业经验不足。而园林专业与园林、地产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相关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前端实际要求不断发生变化,促使后端人才培养规格要不断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未达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3 缺乏对海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拓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几乎都集中在国内,海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虽然各高职院校与境外高校、企业有一些教学合作项目,但普遍存在合作模式单一、合作范围狭窄、合作机制不成熟等问题。[5]境外高校仅能为在校生提供短期交流学习的机会。海外实践教学无法像国内实践教学一样大范围地开展,使得园林专业国际化教育仍处于被动发展阶段,在实践教学上,难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知识体系,也不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4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适应行业发展新态势,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园林行业发展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东南亚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园林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应紧贴行业发展新动态,以园林、地产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符合行业未来发展需求。

在核心课程体系中,加入能体现专业国际化建设的课程,如东南亚植物识别与应用、东南亚国情文化、东南亚诸国园林行业发展形势等相关课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园林专业人才需求更加国际化,在实际教学中应以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实际岗位要求为依据,开发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课程和教材;紧跟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教学资源。

4.2 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作为行业、企业参与培养职业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内容与最新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

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助,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发挥实践经验的累积优势,强化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考核要求和输出标准。[6]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负责部门,高校应继续拓展校企合作的范围,深化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合作机制,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内容。同时,以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加强由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园林、地产企业的海外项目实施,掌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行业新动态;邀请行业专业人才进入高校课堂,分享典型的项目案例和园林规划设计理念,教授最新的园林绿化、施工技艺等。

4.3 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境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为域内各国及地区间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高职院校以园林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与沿线国家园林相关企业、高等院校沟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实习就业的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东南亚来华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教育部门和单位也在不断提升留学生的培养质量。[7]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境外高校合作探索联合培养学生的办学新机制,如针对性扩大公派留学生比例,延长交换学习时限,内外结合,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教育管理部门也可通过与域外教育部门开展合作,建设海外教学实训基地,保障相关教学实践工作的长效稳定,实现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的高规格培养和输出。

5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和推进为我国园林相关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为园林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前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行业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园林相关行业输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国际化园林
聚焦港口国际化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