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19-01-30李明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心理学

李明芳,孙 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倡导心理学要以人所固有的积极的潜力为出发点,围绕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品质、积极组织系统等因素展开,并采用积极的方法(如欣赏、鼓励、肯定)去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以此来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和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高职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方向。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心发生“积极”转移。

传统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倾向于在消极视角下的“问题”模式或“疾病”模式,以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为主要目标,关注的仅是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降低了心理健康的标准、窄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更忽略了大多数无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其心理品质的优化和提升,忽略了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2-5]。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人类美德和力量,重视个人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品质的培养,促进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使心理健康观具有了更积极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促进以“问题”导向到“积极关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者更大众化,这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一致,也与教育的本质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目标和任务相契合。

(二)有利于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

医学教育其本身具有特殊性,“治病救人”是医学职业的根本要求,帮助患者解除身体和心理痛苦,让其重新回归健康、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是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将积极心理学的重视人内在心理潜能挖掘、重视个体内生动力的激发等理念应用于高职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医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感受更多的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进而有意识的重视自身良好心理建设和医学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有利于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医学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职业性和技能性。但由于医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生除了要具有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具备高尚的德行。因此要培养医学生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是医学职业教育始终要坚守的信念,这与在积极心理学“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情怀高度契合。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医学生,为其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其积极的价值,就能够促使其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给予积极,并最终获得实在而有效的积极力量。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潜能,在学会“自助”中建立自我心理认同和获得幸福感,并将这种感知延伸到未来职业活动中,诠释特鲁多医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关怀精神。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举措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对于高职医学院校而言,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仅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还应结合医学院校的特色进行拓展完善。

1.加强心理专业课程建设,为未来良医奠定基础。根据医学院校特色以及医学职业的特殊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构架之中,充分挖掘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潜能,让学生以专业视角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从而实现将医学生“自助”的心理建设能力延伸拓展到“助人”的医学职业素质培养中,进一步展现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同时分专业构建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类别。具体而言:针对临床专业学生开设医学心理学、精神疾病学、妇幼心理学等相关课程;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开设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等课程;针对中医专业学生开设美容心理学、康复心理学;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开设营销心理学。

2.辅助心理健康类普及课程,培养医学生健康人格。除了针对不同专业特色所开设的心理学类专业课程之外,还常规性地开设一些具有通识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起学生“学习辅导、人格辅导、情绪辅导、职业辅导”四大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如针对全校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大二学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培养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以及自我潜能的开发。

(二)寻找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1.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第二课堂”教育。针对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青年学生心身特点以及职业生涯发展面临的问题,采用专业性、互动性、贴近性更强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如新生群体、女生群体、家庭贫困群体等)有针对性地开设系列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结合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探索、人际交往、恋爱和性、时间管理和生命教育”等问题开展主题班会、团会等宣传活动。引导更多学生在平常学习生活中探寻自身优秀品质,塑造积极品格。

2.营造校园积极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围。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将积极心理学因素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的设计中,借助积极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围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如在校园氛围和学生人际关系氛围的营造上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着力点,促进校园积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充分借助当前大学生对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BBS 和QQ 群等)的热衷,营造积极的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5.12”护士节等时机多层面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内心体验与感悟,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3.充分发挥朋辈互助团体的作用。以心理协会为主要阵地,加强对其的建设和指导,使其承担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群众性工作,并招募对朋辈心理咨询感兴趣,且具备一定素质的朋辈心理志愿者组建成朋辈互助团体,由专业教师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全程的督导。然后再由他们对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室长进行培训和指导,形成一条重要的朋辈互助渠道,自觉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心理情感的宣泄与疏导、心理问题的研讨与应对,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帮助身边同学解决其日常心理困扰,实现学生群体的关怀、支持与互助,践行学生“自助与助人”成长模式。

4.延伸服务社区。组织学生借助周末义诊活动,在社区老人院、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助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和咨询服务,开办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科学讲座,编制社区心理健康保健手册,传递心理健康理念,推动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的开展,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此过程中由教师指导学生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获益延伸于“助人”,并在服务他人的社会实践中建立医学职业的幸福感与价值感。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成效

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课题小组成员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以高职医学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举措为路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课题活动实施前后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随机抽取我校学生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中重度困扰的学生人数检出率低于课题活动实施前存在中重度困扰的学生人数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课题活动实施后我校学生在SCL-90量表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心理学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