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党建出版工作的新任务和新机遇

2019-01-29杜念峰

中国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意识工作

□文│杜念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出版工作尤其是党建出版工作必须积极作为,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战略思维和担当意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出版与意识形态的关系[2]

出版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意识形态对出版工作发挥定向和制约作用;第二,出版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对意识形态具有形塑作用。

1.意识形态决定出版内容和方向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有其特定的解释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功能,也都有其特定的服务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出版作为社会精神生产的一种方式,必定处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规约之中。一是意识形态决定出版发展方向。意识形态不仅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还能认识并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出版是文化生产成果的载体,必定受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从而成为意识形态话语生产的一部分。意识形态对出版有着特定作用,决定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3]二是意识形态规制着出版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识形态就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政治活动的企图,但却并非纯粹理论的思辨,而是需要借助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活动来最终实现,并在这一实现过程中完整表现其自身的观念和信仰体系。”[4]现今我国意识形态对出版的具体规制,主要通过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出版单位设立的审批和日常业务的管理、监督来实现。三是意识形态影响出版发展评价体系。“精神生产作为人类生产的独立形式……只能在意识形态的情境中进行具有意识实践意义的精神生产。”[5]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价值判断,同时成为社会规范和评价体系,影响并决定出版工作的开展。主要实现途径就是鼓励并保护先进文化的出版,否定并限制落后文化的出版。

2.出版是服务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出版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和舆论导向功能。[6]一是出版帮助意识形态完成建构和传播。意识形态总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法国左派思想家阿尔都塞继承并拓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将“出版”列入“传播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在学习阅读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出版物中思想、观念、价值的影响。反过来看,社会关系也要借助媒体文化得以重复、巩固,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意识形态的作用。二是意识形态的巩固同样离不开出版。出版物的内容往往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亲和力,是宣传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三是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化。通过各种出版物传播信息和知识,使其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乃至行为,出版具有意识形态性实属必然。因此,出版文化通过改变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意识观念,影响大众的社会行为,从而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科学把握出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准确把握我国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新形势,出版工作尤其是党建出版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和发力点。

1.意识形态工作出现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力度,意识形态领域保持了向上向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意识形态形势依然错综复杂,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一是一些错误思想观点仍然伺机冒头。[7]二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成为常态;国际环境严峻复杂,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冲突加剧。2018年备受世界关注的中美贸易战就是此类典型事件,也必将影响世界格局。三是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出版工作尤其是党建出版工作在社会上凝聚人心、在思想前沿除尘降噪、在国际上唱响中国声音任重道远。

2.出版工作面临新机遇

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党建出版工作更好地巩固阵地,引领社会、凝聚人心。首先,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为党建出版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生动全面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理论创新、进行伟大实践的生动历程,就很好满足了海内外读者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的需求,深受好评。其次,学习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历史的需要给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如《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本》,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形式,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深入浅出,文风清新,通俗易懂,深受好评。最后,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时代命题给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党建出版宣传工作者肩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有责任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先进武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凝心聚力的精神食粮,为海内外提供了解我们的生动材料。

三、党建出版工作要强化三种意识

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就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8]党建出版社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要阵地,要特别强化三种意识。

1.党性意识

党建出版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功能,要求必须强化政治意识。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在党建出版工作中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建出版工作应积极融入党建和经济社会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三是积极体现政治担当主动作为。落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求,充满自信、理直气壮地向国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积极体现政治责任和能力担当。

2.精品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一是高站位。推出更多凝聚思想精华、体现前沿探索、反映科学规律的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推出更多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学术性的读物,形成鲜明的出版风格。二是低落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的关切,多出群众想看、爱看、学有所获的好书。三是严要求。严格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从选题策划到内容组稿,从内容把关、资料审核到标点符号运用,都要一丝不苟,努力实现出版业从规模数量增长为主到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

3.可读意识

没有好的可读性,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就难以保障,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可读性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是体现时代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实现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二是增强亲切感。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加强读者需求调研,善于寻觅和选择他们最关心、最渴望、最感兴趣的题材,善于从人性和情感的角度来把握出版物内容,用真挚的情感感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增强党建读物的引领力、影响力。三是做到通俗化。通俗则易懂,易懂则是可读的必备条件之一。在突出理论性的同时,要更多运用通俗的语言来宣传党的思想理念和方针政策,特别是要运用“故事模式”,在故事中讲理论讲理念讲政策,使故事与理论更好地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

意识工作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强化“四种意识”提升“四种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不工作,爽飞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巧用迷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