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

2019-01-28石学智

成长·读写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儒学儒家

【摘要】中国的伦理思想,儒家文化起着主导的作用,形成了东亚地区“儒学文化圈”。儒学以“礼”为核心精神,强调“仁、义、礼、智、信”;儒家伦理观十分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慎独”,“义利辨”,主张“和为贵”倡导“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伦理以血缘、伦理、政治合为一体,以“人行善”为道德本体,“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最后达到中庸境界,而最基本规范是“孝”。

【关键词】儒家;儒学;伦理思想

在漫长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这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一头雄狮,开创了早期的人类文明,最早進入了人类社会,揭开了人类发展的序幕,中华民族的祖先们曾以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文明古国”的誉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具有典型的理性的特征,是伦理与政治的合一,因此中国统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干,后来有机溶合了道家,佛家思想,形成了中国的伦理思想,儒家文化起着主导的作用,并一直对伦理思想的发展变化起着巨大的影响。

儒家创立并发展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在长达二、三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在东南亚地区盛行两千年之久,一直被认为是正宗国学,并对东南亚地区影响很大,形成了东亚地区“儒学文化圈”。在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诸侯国间相互攻杀,“天下无道”“礼乐崩溃”儒学的基本倾向是要创造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社会结构,提出“复礼”、“君君臣臣”等政治观点,创造这一社会结构的途径,是通过教育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政治水平,施行仁政、王道以实现克乱求治的目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要进步,只能是向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孔子的政治主张,符合社会进步的基本方向,这是儒学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它的这种“保持儒学所倡导社会稳定有序,防止混乱无序”对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是一项根本的保征,因此,在安全社会这一基本原则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而且特别是发展中和发达的民主国家,但《中庸》中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向被人看作是陈腐的教条,实际上这正是民主政治行为的准则,在和平发展时期,道德修养成为评价人的主要标准,一个道德欠缺的人是不受人们欢迎的,例如:美国政治家都十分重视修身、齐家,1985年,里根总统在第二任就职演说的开头,首发向全家人问候,以示他家庭观念之强,1988年当选后第一次与选民见面时,站在他身边的是全家儿孙几代人,以表示家庭和睦,由此可看出,美国公民和政界是把个人道德与家庭和睦作为评价国家领导人的一个重要标准的,这也正是儒学原理的客观体观,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封建专制思想,但仔细分析,也会发现有其合理的内容,“君君臣臣”就是层次人士各有自己的职责,并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工作,这就主张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组织结构,如“君不君,臣不臣”,独裁没有明确职责和义务,军人政变,废除元首,必然会引起天下大乱,由此对于“君君臣臣”思想加以攻造,可以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政府机构,是可以适用于现代民主国家的。

儒学以“礼”为核心精神,强调“仁、义、礼、智、信”以三纲五学为主要内容,长期以来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形成为统治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以“打倒孔家店”为已任,其反封建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但是,儒学不仅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它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宽泛,同时,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因素和宝贵的财富。如“仁政”思想,“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为政清廉的“清官”意识等。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宝贵思想财富,我们不能一概加以全盘否定,即使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价值,而应针对现行社会出现的问题加以吸收改造利用。孔子主张“其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强调追求“大丈夫”的人格和“圣人”的理想境界,“杀生成仁,舍生取义”成为儒学人生观的最高价值。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不知感染和熏陶了多少仁人志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等千古绝唱,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华,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一种以天下为已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美德。

同时,儒家伦理观十分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慎独”,“义利辨”,主张“和为贵”倡导“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文化共同的财富。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与悲观厌世的佛教和基督教的“天国来世”思想相比较,要高明得多,近年来,海外新儒学的兴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儒学的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有继承性的,现实是历史的发展,现代文明无一不是在已有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应批判的加以继承和吸收,不能全盘搬来,也不能全盘否定,但时,我们也承认,由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封建的宗法观念和专制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包袱,在今天的中国,仍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封建主义残余,我们要克服消极因素而弘扬和继承积极因素,当今儒家伦理与东亚企业精神的关系是为国际学术所瞩目,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儒家经典《大学》,《中庸》提出了道德政治的观点,列出了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出,个人修身与治理国家统一于道,统治者的道德状况会影响全社会,有好的制度,还必须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贯彻实行,德为本财为末,对统治者道德堕落和贪得无厌起着一定的劝戒作用。

再者,儒家伦理以血缘、伦理、政治合为一体,以“人行善”为道德本体,“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最后达到中庸境界,而最基本规范是“孝”,以“孝”为先,情感至上,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贯穿着忠孝思想,也形成了中华民族,“孝”为先的美德,子女对父母的“孝”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但我们也不能愚忠愚孝,在这个社会,我们又仅要倡导“孝”,但也要提倡个性解放,充分发挥个人的价值,而不能一味的让“孝”“忠”压抑了个性的发展,我们不应作《寒夜》中的汉文宣,而应学习《蹉跎岁月》中的柯碧舟。总之,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当今科技的发展的时代,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和人才,要得到知识,首先就要受教育,故知识社会最重视教育、知识和人才,而儒家其一贯的传统是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因而是最适合知识社会的一种文化,当今世界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东南亚地区采取的“放弃暴政,实行仁政,强调人与人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协调,避免对抗,避免才采取镇压手段”的扬儒方针是很正确的,强调“和为贵”思想来调节社会关系,在日本,诸多企业都已孔孟之道为经营指导思想,儒学作为一种中国古代民族传统文化,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吸取借鉴,但也应看到儒学产生于古代,必然有共阶级的、历史的有限性,决不能异地照搬,从当前形势看,我们在文化政策上应有根本性的转变,就是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大力弘扬儒学,吸取儒家思想的精华,弃其糟,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才能实现安定团结,才能为经济腾飞,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作者简介:石学智(1969.9-),男,汉族,甘肃康乐人,本科 ,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儒学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学交流在路上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