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物保护

2019-01-28许辰芃

成长·读写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戏精亲民性格特点

许辰芃

近年来,随着《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等节目的热播,我国掀起了一股“文物復兴热”。很多观众在观看此类节目之后,都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我国各大博物馆的官方公众号也吸粉无数。在广大网友和各媒体对“文物热”拍手叫好之时,我不禁要问:文物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符号与载体,真的应该走下神坛吗?它们真的适合走入群众吗?我认为:未必如此!

文物是什么?根据百度的解释,文物是人类社会某个历史时期的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它们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我国的文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将历史的画卷重新展开在人们眼前,充当着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我们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文物之于我们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就犹如脊柱之于人体。因此,我们要保护国家的文物。上述的各个节目中,《文物戏精大会》是以拟人的方法将文物打造成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形象,这就形成一档以趣味性为主打的娱乐节目;《国家宝藏》则是巧妙的借助了明星效应,以明星与文物互动的形式,来给观众讲解文物。不可否认的是,这两档节目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也较好地起到了文物科普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文物消费的增长点。但从长远看,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最直接的影响是这些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当今社会,虽说人们都有着一定的教育基础,但是其个人素质终究是良莠不齐。可能有的人看了这些节目,特别想亲身感受一下,像节目中一样去反复触摸。这几年破坏文物事件频发,古佛像被人刻字,故宫墙上被人刻字等事件已屡见不鲜。我们应该思考,节目以如此方式使文物亲民,是否可取?其次,这些节目的部分内容不利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有些节目为了播放效果和收视率,给文物人为地贴上不同性格特点的标签。这样的方法既逗乐了观众,传播了文化,也给制作组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应该要有其高度与尊严,也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的栏目只是传播了文物这一文化概念,却把文物当成了娱乐的载体。这种使文物失其本源的做法,是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

因此,文物不适合走入群众,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可以亲民。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文化消费者、文物观赏者应该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以及那些文化的传播者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向社会传播文化。关于这一点,日本的做法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在上世纪金阁寺失火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就格外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他们在学生的必修课程里加入保护国家文物的相关知识,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博物馆参观学习,像这样的知行合一或许才是在当代发展文物该有的姿态。因此,在一些与文物相关的节目中,人们对待文物的方式和态度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改进,我们也期待这些节目以更好的方式把文物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呈现出来。

猜你喜欢

戏精亲民性格特点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戏精”的威力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我们班的『戏精』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盘点全国部分省市石商的性格特点
廉价亲民黑鸟单车BB10 GPS码表评测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