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教育中的爱

2019-01-28黄富华

成长·读写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宽严相济

【摘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学生。教师要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在宽严之中,显露真爱;在心灵沟通中,予以尊重,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真诚的爱;无私的爱;宽严相济;以爱换爱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爱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行之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師的爱多么重要啊!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也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在班级里表现好的孩子常常是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难以承受,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当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例如:我们班的副班长,他学习成绩优秀,品德高尚,遵规守纪。可是在课堂上,他却很不喜欢读书,而且胆子小。因此我总会叫他起来读课文,培养他的胆量。在评价时我告诉他如果能够认真地感悟课文,鼓足勇气战胜胆怯的毛病,就能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经过我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毛病,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优秀的班干部。

二、用无私的爱关爱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还要爱反应迟钝、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用爱心感化他们。并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小刘,他是我班典型的“后进生”。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起,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愿跟他交往,甚至捉弄他。他给人感觉比较孤僻,学习反应偏慢,学习习惯差,作业马虎潦草。通过细心观察和交流我了解了小刘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其自卑所致,而他的自卑主要来自父母的离异。他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针对小刘的情况,必须先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他工作才能开展。在征得家长、任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下,我首先通过降低目标的方式让他也体验成功。鉴于小刘在基础知识方面并不是很差,问题主要出现在对知识的运用上。对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讨论了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激起他对前途的向往。针对其起点较低的现状,我与他共同制定了相对应的目标,然后我协同其他任课老师及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给他各科搭配一个小帮手。小刘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全力帮他,也渐渐有信心,闭幕式配合大家的帮助,成绩也在实现一个个目标中不断提升。通过小刘的转变,使我感到“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只要给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和更多的真诚和宽容,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一样开得灿烂。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我带的班级中曾经有位个子比较高的男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差,忘性很大,书写不认真等。对于他的种种劣迹、恶习我及时帮助他指正,但过不多久,又重犯,甚至情况比以前还糟糕。这时,我就与他共同找原因,研究改进对策,制订计划,并付诸行动。没有想到,他真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改变了许多,书写认真了,作业能及时完成。虽然他的进步过程有点慢,也可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但只要教师给予他坚强的毅力和耐心的引导,相信总会回归正道的。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在日常中有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正在工作或者与同事谈话中,这时学生刚刚开口说话或是说了只言片语,老师就显得极不耐烦,甚至批评学生来得不是时候。老师就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情感,更没有想学生之所想了,这样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吗?能换取学生的爱戴吗?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的话,那么就会体验到学生的无助。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教师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是爱。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我们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黄富华,广西贺州,汉族,一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文史。

猜你喜欢

宽严相济
浅议民族刑事政策
办理盗窃犯罪适用新司法解释过程中的难点及探讨
浅析某些地方司法机关在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职旅游专业班主任宽严相济管理策略探讨
论行贿罪的执法困境和完善建议
试论我国刑法修改的几个趋势
“宽严相济”“赏罚并举”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