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思达的人生三路向

2019-01-28胡晨霞

创业邦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达奇葩

胡晨霞

姜思达工作室创始人 姜思达《奇葩说》姜思达,《透明人》姜思达,《陷入姜局》姜思达。哪一个是真正的他?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摄影│李俊

关于姜思达工作室

2018 年成立于北京。

《奇葩說》第四季,他不是冠军,却被冠以“无冕之王”;在辩论场上,他激扬文字,观点犀利;生于1993年的他,头顶光环,享受着成名的快感,也承受着成名带来的压力;他成立《透明人》,逃离名利场又拥抱名利场。

他从不给自己规定动作,他做出什么大家都不会感到意外。

他是姜思达,《奇葩说》姜思达,《透明人》姜思达,《陷入姜局》姜思达。哪一个是真正的他?

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他一直在寻找。

离开米未

“《透明人》让我感受到成功的影子,但是今天你告诉我不做了,我觉得姜思达你夺走了我的希望。”

2018年2月,日本东京,一家餐馆里,坐着的是《透明人》全组成员。席间,姜思达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透明人》不做了。当时他的身份除了外界熟知的《奇葩说》的四季辩手,还是米未传媒旗下《透明人》的制片人、主持人、逆溯文化(米未旗下子公司)CEO。

难过是弥漫在当时饭局上的主基调。《透明人》的导演之一谢露薇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弹:“我很喜欢在《透明人》那个状态里的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有非常清晰的目标;下期要做了,我这期的KPI是什么;下一个嘉宾在哪儿等等。我能够非常明晰地看到自己的目标在哪儿、路径是什么。所以他当时说要不做了的时候,我很难过。”

这个决定做得并不容易,来日本团建前,姜思达已经和米未传媒CEO马东、CCO牟頔交代了如何安排《透明人》的这些工作人员。当时他跟马东说,《透明人》他没有做得不开心,但是他担心自己离最后想进入的电影越来越远了。

他告诉大家,他要“去纽约读电影”。虽然大家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团队成员的每句话还是像子弹一样打在他的身上,扎到了他。

“当时我们的反应都是不愿意停掉《透明人》,我们都在质疑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觉得他太冲动了。但是后来这个情绪又给压回来了,我们之间是互相博弈的这种关系。”谢露薇说。

其实不止是谢露薇,1993年的出生的沈思琳——《透明人》最年轻的导演,抱着憧憬加入了团队,《透明人》给她带来的冲击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一期节目可以达到两三千万的播放量,收到上万的好评、上千万的赞助,这对于一个刚毕业一年的人来说,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就是很棒!”

评论区很多人说:“哇,24岁就已经做《透明人》的导演了。”

《透明人》节目中的《双11背后的网店客服》是沈思琳的首次操刀,当她采访淘宝客服时看到,大家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疯狂地跳槽、喊口号,她觉得很沸人、很魔幻,觉得观众一定会感兴趣。

节目播出后,冲到了微博热搜第三名,“那时候根本就不太懂什么叫微博热搜,我对这些东西都不了解。”当沈思琳第一次把热搜第三名的截图发到朋友圈,有一百多个人点赞,然后她才知道:“原来微博热搜第三名是很不错、很棒的一个成绩!”

我们对这个节目投入了很深的感情,大家基本是忘乎所以、拼尽全力地去做这个事情。这是我们情感的纽带,因为这个节目,我们变成了很好的朋友;因为这个节目,我们在一起打了那么一场仗。

因此,在日本听到姜思达提出不做《透明人》后,不同于其他人,作为团队年纪最小的沈思琳,最怕的是失业,她说自己“很穷”。在《透明人》的四个导演中,生于1987年的有一位,生于1990年的有两位,他们算是职场中的老员工了,而沈思琳的职业生涯才一年半,才刚刚开始。“我就觉得很糟糕,那时候主要觉得,做了《透明人》后你就看不上别的东西。”站在这么一个高起点的节目上,沈思琳不希望节目就此中断,哪怕再去到另外一个所谓的爆款节目,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满足感,会不会做长久。

“当时大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谢露薇说。“我们对这个节目投入了很深的感情,大家基本是忘乎所以、拼尽全力地去做这个事情。这是我们情感的纽带,因为这个节目,我们变成了很好的朋友;因为这个节目,我们在一起打了那么一场仗。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感觉能够干翻天下的一群人,突然最重要的一个核心人物说退出就退出,这对于我们这些簇拥你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心灵上的打击。还有一个哭的原因是觉得可惜,明明是个赚钱的节目,为什么不继续做?”

姜思达在日本呆了几天,他形容为“偷安”。认真思考了这件事情后,他才真实地体悟到什么叫“你和团队的关系”,什么叫“团队的力量和责任”。他认为虽然解决不了大家深层次的疑惑,但是需要给大家树立一些莫须有的信心。之后,姜思达没有马上暂停《透明人》节目,选择继续再做一段时间。

2018年5月30日,经过慎重思考后,姜思达和米未解约,在他解约的同时,《透明人》全组导演选择与他一起离开。离开米未的同时,姜思达成立了“姜思达工作室”。

当时米未的同事给他发了一段很长的信息:思达,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继续在米未成长,你的未来会更好。对于这种关心,姜思达表示很感激,但是他依然逃离了大家眼中的“名利场”。

关于离开米未后“还要不要继续做采访”,团队认真讨论了这个问题。

“你难道不想再采访些人吗?”“怎么可能啊?”2018年6月7日,姜思达工作室导演、同事伊木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姜思达。

有些人压力大的时候,会得寻麻疹,姜思达就是其中之一。“我不会哭”,对于身体产生的应激反应,93年的姜思达已经习惯了。

同事们既心疼,又怀有责备之意。他们觉得姜思达太任性,但是又不能“道德绑架”他,否则之前的默契和信任又算什么呢?

“直觉告诉我大家都会在一起,但是也会出一些意外。那段时间很焦虑,在一件大事突然发生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基本上每天都睡不着。”沈思琳回忆当时大家的精神状态。但是大家快速接受了這个事实,“因为姜思达做什么事情大家都不会意外,只要支持他就好了。”

“我相信姜思达,我觉得他可以让我过得更好,所以我才选择和他一起离开。”谢露薇说。

姜思达现在的助理刘妍琰也是从《透明人》跟过去的,“他知道我一定会跟他走,这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

“我们在米未传媒共事了一年时间,离开的那一刻,太多记忆和成长还来不及打包。我们把生活从平静美好中抽离出来,在偌大迷雾中以石探路,步步惊心,愿掷地有声。”这是姜思达为过往、为人生第二条路向划下的句号。

“大美玲”之夜过后

在《奇葩说》第一季海选的出场秀中,姜思达以颇具争议的出场对自己进行了曝光,也有人称他在以这个身份博人眼球,但从始至终他都未对此事做过任何明确的回应。坊间传闻,在海选现场,众多选手一下就记住了这个形似木村拓哉的花美男。

在节目里,他称自己是名媛,是大美玲;辩论场上,他激扬文字,观点犀利。《奇葩说》的能量超出他的想象,93年的他,头顶光环,享受着成名的快感。

走在街上会有人冲着他大叫“大美玲”,每天会有粉丝在他的微博下留言,会有人拿到他的签名后欣喜若狂,找他发广告、站台、录节目的人也越来越多……

对于这种突然涌来的名利和关注,姜思达刚开始很不适应。有次走在路上,一位女粉丝朝着他大喊:“姜思达!姜思达!”他扭头看了看她,一句话都没说。粉丝委屈巴巴地说道:“姜思达,你怎么不理我?”对于这种事情,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回去的路上,他一路都没有走好。他需要习惯,需要慢慢接受大家对他的“狂热”和“喜爱”。

我们在米未传媒共事了一年时间,离开的那一刻,太多记忆和成长还来不及打包。我们把生活从平静美好中抽离出来,在偌大迷雾中以石探路,步步惊心,愿掷地有声。

很长一段时间,姜思达和《奇葩说》这两个名词被深深地绑定在一起,他也从来不避讳是《奇葩说》成就了他:“是因为这个节目,我被大家认识了;也是因为这个节目,我成为了名人。”尽管当初参加《奇葩说》是因为能见到蔡康永、高晓松,但在这之外多出的很多东西,姜思达选择积极拥抱。

在《奇葩说》第三季,姜思达迎来了他的巅峰时刻。

据说在第三季最后一期冠军争夺赛的录制现场,女粉丝在姜思达的粉丝群炸开了锅:“今晚的思达太棒了,发言掀翻了全场,令对手哑口,令导师折服。”她们一边哭一边跟大家说一定要保密,不希望因为粉丝的冒失,而损失了节目播出时思达的惊艳。

在《“时保联”(时刻保持联系)算不算暴政》的题面两端,站着的是姜思达和黄执中,众所周知,获得冠军的不是姜思达。就在节目结束后不久,对手黄执中发了条微博:“没人喜欢输,但今晚是大美玲之夜。”当晚,以“大美玲之夜”命名的微博热搜久居不下。

“我当然想当冠军,谁不想呢!”

于是,在第四季姜思达重回辩论场:“一口愚人井,村里所有人都喝了被女巫下药的井水,意识错乱、颠倒黑白,你喝不喝?”姜思达抽到的持方是不喝:“我们作为这么年轻的人,对英雄主义丧失信心,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但英雄主义的孤独却让他止步半决赛。

对于这个结果,观众并不买账,尤其是愤怒的粉丝,后续的风波持续发酵。对于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弱势的姜思达,米未传媒CEO马东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关于此事,对姜思达只说了一句话,“没事儿的,你不用操心,不用着急。”

姜思达其实从来没有着急,他只是有点儿吃惊,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很多人的应激反应都不同,有的人外放而剧烈,有的人温和且沉默,姜思达显然属于后一种。

1993年,姜思达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因为父母在国外做生意,童年的姜思达和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去北京夏令营,当时手里只有15块钱的姜思达,花了10块钱在颐和园买了五个小泥人的纪念品,分别代表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自己。回家后,姜思达一边向家人介绍每个泥人的身份,一边把泥人摆放到家中位置最显眼的电视机上。

“那会儿我妈的情绪就绷不住了,看到这一幕她挺崩溃的。然后她把我叫到另一个房间,缓了一下跟我说,她和爸爸离婚了。之后她就开始哭。”

“那你呢?”

“我忘了,不太记得了。但是当下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麻木的,就是断片的感觉,脑子一片空白。”

父母分开后,姜思达主动选择和妈妈一起生活。电影《狗十三》的上映对他触动很大,他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喜欢喝酒,有次喝多了,打我打得莫名其妙。”

“除了懂事,我好像别无选择。”这是姜思达对自己童年的注脚。他逼迫自己去理解父母,学会敏感,学会察言观色,学会与世界和解。

他在意外界对他的定义,却又假装毫不在意。

在自己的公号“思达帕特”上,他说毒舌和傲娇是大众对他的误解,这种他人印象和自身期待间的落差使他感到困惑。他觉得自己需要改变,起码在外界的认知里他不能只是《奇葩说》姜思达。《奇葩说》让他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给他人生带来了第一条路向,但是他需要寻找《奇葩说》之外的自己。

《奇葩说》第四季结束后,姜思达找到了牟頔,表示自己想要做一档访谈类的短视频。当时短视频已经提上米未的战略层面,内部也正在积极筹备马东的短视频访谈类节目,没过多久,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是姜思达和《透明人》。

2017年6月,《透明人》第一季第一单元上线,“密集、高能、充满理想的采访节目”是他给节目的定位。在节目里,他访问TFboys的忠实粉丝团,揭秘网红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做了“买航母不给女友买包”的富二代选题,也做了别人觉得恶心的“仿真娃娃”选题。

带着这种朴素的好奇心,《透明人》获得今日头条金秒奖颁发的“最具先锋精神短视频”奖项,拿到了千万级的赞助费,引发微博372万次网友互动,收获了全网超过5亿的播放量。

但是讓姜思达觉得满足的,则是《透明人》成为短视频行业的第一招商标准,并且按照客户对于投放的想象标准,高额完成了KPI。“其他的过程都是没有满足感的,都是不断的焦虑、不断的上火、不断的开会、不断的互相‘辱骂的阶段。”

在第二季最后一个单元,姜思达开始梳理社会赋予他的标签:有点儿商业收入的小艺人、发一些言论的KOL、创业者……“我想成为大明星。”公众面前,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

挖掘新的艺能

“你就是一个好看的KOL。”

“说话要负责的好吗!”

2018年6月4日早上7点45分,离开米未还不到一周,在姜思达工作室,大家热烈地争论着外界对姜思达的认知,目的是为了寻找接下来工作的侧重点。

姜思达用荧光笔在移动的支架式白板上画了两个三角形,上面的三角是艺人影响力,在影响力象限里,姜思达在下面三角靠上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最后他给自己的定义是“中国比较好的KOL”,但是“是一般的艺人”。

晚上9点,讨论仍在继续。在路人眼中,姜思达是综艺咖,“我觉得娘炮这个词可以概括(大家对我的所有印象)。”最终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姜思达的人设很统一,不容易“崩”。

以上讨论发生在姜思达的新节目《陷入姜局》里,这是一档姜思达自毁式的个人TV,每周会把发生在姜思达身上的好事、坏事,以一种没有滤镜的方式暴露给大家。把自己变成媒体内容本身,他逃离舆论场后,又成为了舆论场。

“我觉得你现在出镜还是紧张。”姜思达在中传的大学室友,跟他时间最长的秦岭说。

“嗯,我一直都紧张,出镜紧张算缺点吗?”最终他把这归结为“艺能低”。

离开《奇葩大会》后,姜思达有半年多没上过综艺节目,甚至害怕接到综艺通告。可以看出,先前的事情对他的影响还在,“我发现我还是怵,我干啥还是害怕。”

还有一个事实,他没有办法忽视。

如果把《奇葩说》比作一个生态,那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说话场合,你可以很自由地表达。在艺人生涯里,唱歌、跳舞如果占其中的一项,你就可以“在八百个节目里混”,比如Yamy从《中国有嘻哈》出来后,凭借能唱会跳去了《创造101》,然后“混迹”在各种节目里。但是说话不一样,局限性很大。

“你会发现说话这件事情,没有发挥空间,也可以说你的艺能没有发挥空间。”不止对于姜思达,甚至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都是一个局限。

但就“说话”这件事,姜思达觉得他“失败过”。

那是在一个10分钟的脱口秀节目上,客户已经给好台本,助理刘妍琰也做好了修改,但是到了现场后,姜思达觉得不满意,觉得台本太平。最后因为稿子没有写脚本,只写了题纲,加上身体过敏,导致现场反响特别差。主持人也丝毫没有留情面,上台发表了较为刻薄的评论:“我没想到脱口秀是这样”。

姜思达感到“非常非常难过和羞愧”,这对他而言算是一次打击,他做不到“不要脸”,“因为就是错误的事情,我高估了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高估了自己对任何场子、气氛的把控能力”。

在中国的娱乐生态下,一个人从成名那一刻起,某种意义上便会和过去的生活做一个切割,但是这在姜思达这里不成立,现在他身旁围着的依然是他的初中、高中、大学同学,“跨年也是我们这些人在一起。”

成为“商人”后的姜思达意识到必须要重视外界的反馈,他需要对团队负责,并彰显出自己作为一个老板是值得信赖的。在这之前,他不会刻意把这些裹在身上,也从不给自己规定动作,“什么东西留在你心里了,你获得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你觉得猎奇、你觉得打趣、你觉得无聊还是觉得备受洗礼,那是你的事。“但是现在,这些都成了“姜思达的事”。这姑且可以看作姜思达正在进行的第三条人生路向。

“我不能让我的团队天天剪的片子就是自己的生活吧?”于是姜思达不断拓展自己的“艺能”,他参加《吐槽大会》《心动的信号》《火星情报局》《明日之子》《真相吧!花花万物》;除了目前已经停更的《陷入姜局》,姜思达团队还做了一支《刚过25》的访谈视频,对象是因《创造101》爆火的王菊。

种种迹象显示,成为老板的姜思达更像是一个合格的艺人了。

“有没有想过,现在的你在大众眼中应该是一个什么人设?”

“其实关于‘人设,抛却社会赋予我的,我自己还没研究明白。我期待我能够研究明白这件事。”

“那你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呢?《奇葩说》姜思达,《透明人》姜思达,《陷入姜局》姜思达,哪一个是真正的你?”

“都是。我都已经成为了,不是吗?”

“那你觉得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成为老板后,姜思达最近在反思,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不能再偏安一隅,应该走出自己舒适的“社交圈”,不说是抱着多大的功利心,即便是为了业务,也多应该结交一些人。“我觉得没什么丢脸的,我在反思自己这个问题了。娱乐圈也好,文娱圈也好,我确实没有特别要好的,就是俩人可以‘睡在一起的那种朋友。”

在中国的娱乐生态下,一个人从成名那一刻起,某种意义上便会和过去的生活做一个切割,但是这在姜思达这里不成立,现在他身旁围着的依然是他的初中、高中、大学同学,“跨年也是我们这些人在一起。”姜思达成名后,他身旁的人并没有明显的升温和降温,他一直在保留属于自己的领地。

姜思达的妈妈现在住在北京,照料他的起居。姜思达偶尔也会把内心的爱表达出来。他说他是个透明人,希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全部。

猜你喜欢

思达奇葩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名字不同叫法的尴尬
思达高科摘星摘帽案例研究
奇葩少年欢乐多
从《奇葩说》到《透明人》
奇葩球衣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
“高配置车”,比比谁更奇葩
爱鲜大餐情人节发布会 姜思达现身聊感情观
《奇葩说》奇葩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