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19-01-28游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3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心理学职业

游琰

(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郑州450000)

1 引言

积极心理学对于当前的心理学理论十分关键,重视探讨心理活动中的积极方面,具体有积极的情绪感悟、人格特质及品德、社会制度体系这三种维度。积极心理学提出研究对象是人的积极影响与善良的品质,能够不顾逆境地发展生存,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积极心理学思想正持续得到推进,对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目的,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全面。积极心理学可以在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更加重视学生有没有成功,有没有获得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对象是所有的学生,利用学生沟通交流培养积极的情感思想与人格意志,健全人格发展[1]。

2 国内外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2.1 国外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相对成熟,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领先世界。美国让学生利用探索职业的方式了解职业分类,在职业群里中尝试进行选择,接着在职业范围内专业地进行探索。英国的职业教育与指导是学校指导老师设计职业教育方案,同时,校外职业辅导员向个别与集体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在澳大利亚,针对职业发展规划建立了职业与个人发展体系,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和能力。加拿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是最关键的,帮助很多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为学生讲解怎样创造机会以及作出正确的决定,才能有效追求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日本也进行了许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深入进行了教育改革,完善了终身教育机制,提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2.2 国内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国台湾在20 世纪末开始引进职业生涯发展课程,讲究探索和掌握自我,意识到教育和职业环境的关联性,提高职业生涯决策的规划水平。我国内地最近阶段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成绩斐然,不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障体系是不健全的,社会不够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教育手段不够丰富。以深化课改为前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通过课本形式进入学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只关注分数不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的问题,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长远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不二选择。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导的教学管理需要充分结合职业发展理论与教育实践,鼓励学生为自己选择专业,找准在社会中的定位。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与职业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向社会输送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远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缺乏的问题,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远程教育。

3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陷和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指一个人综合分析权衡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征的水平,同时,考虑到时代特征,按照不同的职业选择,明确符合现实情况的职业定位与目标,还应该分解目标,设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且一定要实际行动起来,按照变化及时调整,尽可能实现自我价值。具体包括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与评价这六方面。2005年之后,全国高校开始陆续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特别是2008年教育部明确让高校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在高校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缺乏经验,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

有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表明,当代学生往往缺少职业生涯计划。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并没有规划自己以后的发展与工作;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明确;仅仅有百分之五的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由此可知,学生在校园中没有全方位的认识自我,择业目标也不明确,临近毕业仍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无法找到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岗位,未来的职业规划就更无从谈起。探究本质因素,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还很薄弱。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觉得学校建立这门就业指导课程华而不实、不能提供大量信息、内容没有与时俱进[2]。同时,因为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价值。很多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根本没有价值,原因是时代变化太快,规划无用。实际上,规划需要灵活多变,以因素分析为基础,明确方向,有效规划人生的每个阶段。

3.2 学生职业价值趋向功利化

当代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变得更加现实。关于职业去向,大多数学生还是倾向于大城市、大公司。选择职业时,过于看重个人工资,期待已然超脱了现实。学生不充分结合自身实际,而是一味追求高工资,开始变得功利化。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造成职位空缺,尤其是落后地区,往往存在较大的就业缺口。

3.3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片面化倾向

很多高校通常在毕业前才开始就业指导,即使开设了这门课程,课程内容也不丰富,还是倾向于政策宣讲与就业形势分析,使得学生没有长远发展的活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依然延续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不具体到学生的平时行为。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学管理相分离,没有平台与载体的支撑,既浪费时间,也没有成效。

4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核心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讨论的是过精彩人生,积极心理学指发挥无限潜能,但是双方目标相同,都比较关注发挥潜能、追求个人价值,培养积极的心理品德,能够提升提高生活的质量。

4.1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有规划分析与设计,主体就是学生,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只是给予方法与思维工具。因此,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定要明确以学生为本,与学生进步发展息息相关,让学生主动关注成长过程,将成长需求变成教育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首先,不管社会如何变化,社会经济如何发展,如果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工作夯实基础;其次,必须对自己负责,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发展前景,不能事事要求别人来负责;最后,让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4.2 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学生应该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是帮助自己走出校园开始工作,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竞争优势,树立人生理想。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为自己工作做准备,更需要自我实现,研究与规划职业。重视工资是必要的,但仍需谨慎选择职业,判断工作岗位是否符合自身的性格和兴趣,可否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

4.3 全方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积极心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所以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以心理测试作基础,使用正确方式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同时,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挖掘个人发展潜能,获得最佳的职业体验。

5 结语

积极心理学对于当前的心理学思潮来说非常新颖,本文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师资团队匮乏、教育太过片面等。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注重主观体验,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健全积极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心理学职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