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的油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成就透视

2019-01-28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玉门石油工业标准煤

□ 文/本刊记者 李月清

1949年

12万吨原油产量仅为12万吨

0.1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仅为0.1亿立方米

0.2亿吨能源生产总量仅为0.2亿吨标准煤

2018年

1.9亿吨原油产量达到1.9亿吨

1574.9倍

1602.7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达到1602.7亿立方米

22894.7倍

37.7亿吨能源生产总量达37.7亿吨标准煤

157.8倍

红色的油流,曾在玉门老君庙的老一井跳动。80年过去,这口“国保”级油井仍从岁月的另一端,凸现出中国石油工业萌芽时期的音容笑貌和神奇谜底。

1939年3月,从延安调来的第一部钻机运到玉门,根据地质条件,玉门油田的开拓者、地质学家孙健初把这第一号井锁定在老君庙北15米处。井架用木头钉成,底座用石头砌筑,高6米。这口土法上马的油井,最初产量每日仅1吨。然而就是这一个小火种,最终燎原了新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玉门油田。抗日战争期间,玉门油田共生产原油25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90%以上;1959年,玉门油田生产原油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51%,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撑起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

如今,老一井虽然已经废弃,但作为中国石油工业诞生的一个特殊符号,它仍以一种永恒的姿态,凝视着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沧桑巨变。

猜你喜欢

玉门石油工业标准煤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作者更正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这里是玉门
叩问玉门
玉门文物
低碳生活专栏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