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田气井管线常见堵塞原因及处理方法

2019-01-28杨玲张海金潘金华张瑞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进站水合物气井

杨玲 ,张海金 ,潘金华 ,张瑞

(1.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长庆路第一采气厂员工培训站,陕西 榆林718500;2.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吴定作业区应急五班,陕西 延安717600)

1 靖边气田生产特点

靖边气田生产特征一是地层压力:靖边气田本部地层压力11.88MPa,降低61.7%,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低值区范围逐年扩大。二是动储量,靖边气田动储量1507~1623亿方,井均动储量2.1~2.2亿方;递减率,根据Arps递减分析结果,2017年靖边气田产量递减率12.36%。三是流体性质,H2S含量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马五1+2气藏1216.0毫克/方,马五4气藏3179.7毫克/方;CO2分布呈现西高东低,中部和南部高的特征,马五1+2气藏4.75%。四是水质分析结果表明,靖边气田水型CaCl2型,矿化度高,平均水矿化度含量35090.9毫克/升,其中产水井矿化度高达102797.8毫克/升。

2 气井常见堵塞的原因

2.1 水合物堵塞

水合物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某些气体组分和液态分子(水)形成的白色结晶络合物,外观类似松散的冰或致密的雪。

水合物的形成条件:气体处于水汽的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并有游离水存在。有足够高的压力和足够低的温度。辅助条件:压力的波动、气流速度,有搅动、弯头、孔板、阀门、管线内壁的粗糙度。

因此,气井在生产过程中会在地面管线、采气树、油管中都会形成水合物。

2.2 积液堵塞

2.2.1 采气管线积液

气井生产过程中,积液带到采气管线后,由于气井产量小加上管线弯头多,采气管线走向坡度起伏较大等原因都会导致液体聚集管线中,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采气管线积液影响气井产气量[1]。

2.2.2 井筒积液

气井积液是指气相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使井筒中的液体连续流出井口时,气井中将出现积液。液体的聚集将增加对气层的回压,并限制井的生产能力。气井在生产后期,由于地层压力、气井产能下降,井筒温度梯度增大,因温度下降导致天然气中的部分成分在井筒内凝析而形成凝析液,而气井产气量又不足以带出该部分凝析液时,凝析液就回落至井底,产生井筒积液。

3 气井堵塞分析

3.1 地面管线堵的判断分析

第一,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进站压力急剧下降,产量下降,进站温度下降,即可判断管线中有水合物形成。

第二,如果是地面注醇,若发现进站压力急剧下降,注醇压力无变化或升高。

第三,如果是油管注醇,需根据进站压力、产量、温度的变化来判断,若进站压力、产量是缓慢下降,进站温度也下降即可判断管线中有水合物形成。

3.2 油管、采气树堵或保护器座的判断分析

第一,气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注醇方式在地面管线的情况下:进站压力和注醇压力同时下降;站内放空,将地面管线压力放至零,如注醇压力也降至零。这时可判断为油管、采气树堵或保护器座。

第二,气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注醇方式在油管的情况下:如果进站压力下降,注醇压力没有变化,需根据进站压力、产量的变化来判断,若进站压力、产量下降很快[2]。这时可判断为油管、采气树堵或保护器座。

4 气井堵塞的处理方法

4.1 地面管线堵处理方法

第一,在水合物未完全形成之前,压力降在2~3MPa的情况下方可采取的方法:在进站压力下降的同时加大注醇量1~2小时后,一般采用开大和关小针阀的办法。

第二,压力降超过3MPa的情况下可采取的方法:

①关节流针阀,加大注醇量1~2小时后,站内放空;当进站压力有上升趋势时,关放空恢复压力;进站压力恢复的和注醇压力基本一致时开井。

②关节流针阀站内放空,当进站压力降至零时,从站内倒热气至系统压力,过10~20分钟后放空,连续进行几次。

4.2 油管、采气树堵或保护器座的处理方法

①立即关井,增大注醇量加注1~2小时后,观察进站压力和注醇压力有无变化,无变化停止注醇;

②集气站如果有高压井,先增大注醇量加注1~2小时后,用高压井给该井冲压,压力冲平后关30分钟后开井。

5 结论

目前气井的解堵方法主要有甲醇侵泡、放空降压和放喷。抑制水合物形成是防止气井堵塞的重要工作之一。套管注醇工艺能够有效防止水合物形成,特别是在高压、低产、液少的气井中应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进站水合物气井
基于分子模拟的气体水合物结构特征及储气特性研究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处理关键技术应用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进站口上下行载频切换时引起ATP制动问题分析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春运期间北京西站共有154.8万人次刷脸进站
地心游记(四)一位向导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保压转移的压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