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刚性美、柔性美和美育

2019-01-28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和刚性柔性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37)

一、引言

刚性美和柔性美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刚性美即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阳刚之美,又称壮美、崇高、庄严、伟大等,它是一种动态的、刚性的审美形态,表现在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强劲气势1。柔性美即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即优美、秀美、柔美等,它是一种静态的、柔性的审美形态,呈现为矛盾相对统一的平衡状态,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审美感受。

二、刚性美与柔性美的美学内涵

(一)刚性美的美学内涵

自然界中的刚性美,主要表现为数量无穷或力量巨大。荒漠、冰川、极地、大海、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悬崖峭壁、巍峨的高山、澎湃的激流、浩瀚的宇宙和亘古的时间等等,都显示为壮美。庞大的体积和无限的力量骤然而至,能使人油然而生某种巨大的恐惧感和压迫感,激发人们的斗志,产生与之对抗的信念和豪情。

社会生活中的刚性美,主要表现在主体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朝代更迭的斗争中,人们所呈现的百折不挠、英勇顽强之精神,均彰显着刚性之美。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的果决;岳飞精忠报国,踏破贺兰山缺的坚定;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革命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浩浩荡荡……在社会斗争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主体坚定不移、摧枯拉朽的豪迈,恰如浴火风凰、傲雪苍松,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人们,鼓舞人们砥砺前行,这正是刚性美所展示的巨大力量。

艺术中的刚性美,是对现实中刚性美的升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观摩优秀艺术作品,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助人实现理想抱负。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摩西》、《大卫》,无不充满着力量,展现着超人精神;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提到的酒神狄俄倪索斯所彰显的醉狂艺术;佛像里怒目圆瞪的金刚;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等,无不体现出一种激昂壮阔的刚性美。

(二)柔性美的美学内涵

自然中的柔性美,主要体现在形式上的和谐统一。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小桥流水、江枫渔火、杏花春雨江南等等,通过自然之物本身的运动形式、结构、声音、光影流动等,显得恬静安适,以自身的秀丽幽静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社会生活中的柔性美,主要表现在内容和谐上,是真、善、美和谐统一而产生的境界,在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都有体现。小到纯真无邪、活泼可爱的童趣;电影《梁祝》中重现的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2;柴米油盐、朴实温馨的家庭生活;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人际关系;大到安居乐业、国富民安的社会环境等等,都是社会生活中的柔性美,它没有大的冲突矛盾,营造一种舒适宜人的氛围,让人在劳累奔波后有一方净土可供休憩,抚慰人心。

艺术中的柔性美则既注重作品内容的和谐,也注重形式的和谐,更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现实中的柔性美和艺术家苦心孤诣创造的结晶,能更典型地体现柔性美的审美特性。达芬奇《蒙娜·丽莎》永恒的迷人微笑;佛像里慈眉善目的菩萨;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无不体现出匀称、和谐的柔性美,令人赏心悦目,轻松恬静。

(三)刚柔并济的美学内涵

刚性美与柔性美鲜明的美学特点表明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概念,前者气势浩荡,冲突剧烈,后者规则和谐,柔和舒缓。但它们并非完全孤立格格不入,而是互补共生的,正所谓刚柔并济,阴阳合德。

大自然中,观山,既有莽莽昆仑、巍巍泰山,又有秀丽峨眉,幽幽青城;看水,既有大江大海,瀑布激流,又有山涧小溪,潺潺流水。两种景色相映成趣,既赏心悦目,又荡气回肠。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会变革中的兴亡交替,亦暗含着刚性美与柔性美的互补协调。艺术创造中两者更是互相交融不可偏废,正如刘熙载所言:淡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书法艺术中笔走龙蛇有瘦硬风骨作支撑;建筑中既有飞檐斗拱,又有雕梁画栋。

三、刚性美与柔性美的美育效用

把对刚性美和柔性美的认知用于人的性格培养,气质熏陶,便会产生重要的美育效应。

(一)刚性美气质的培养

刚性美体现为一种昂首向前,披荆斩棘的进取精神。志当存高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能使人避免随波逐流和鼠目寸光,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养浩然之气,在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在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坚韧不拔,赴汤蹈火。无数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青春热血为新世界的建立奠定基础,正是因为他们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刚性美具有外向性,对人的影响主要通过各种艰苦考验使性格趋于刚毅果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刚性美使人精神焕发,越挫越勇,以“恒兀兀以穷年”3的精神勤勉进取,经受千锤百炼成就破茧成蝶的蜕变。在美育上,刚性美体现为主体的高度自律和不断成长,在高远目标的指引下,能够上下求索,攀登进取,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柔性美气质的培养

柔性美的和谐性,不仅是内容上的和谐,形式上的和谐,而且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柔性美一方面体现为对象对主体的怡情悦性,亲和温馨,几乎能达到物我同一;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主体内部情感、想象、理解等要素的统一,即身心平衡。因此,柔性美气质的培养就在于使人把握和谐,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与自我的良好关系,修身养性。

首先是自身趋向和谐,一个人悲喜交加,大起大落之时,情绪亦是紧张焦虑,这时若能听听纯音乐,读读美文,看看电影,如在《水形物语》中感悟跨越种族的无言大爱4,这些都有助于个人恢复内心平静。其次是人际关系趋向和谐,通过真诚沟通,与家人、朋友、同事友善往来,形成友好的人际关系。最后是周围环境趋向和谐,人处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景中,身心仿佛都融入自然,世俗的纷争烦恼顷刻间烟消云散。除了亲近自然,种植奇花异草、照顾小动物、精心设计生活空间、使居室随性适情,都能使环境和谐从而达到自身宁静安然。追求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环境和谐将使人处在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如此,人们的工作学习热情也会大幅提高,生活蒸蒸日上。因此,柔性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审美活动中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重要内容。

柔性美具有内敛性,对人的熏陶主要在于使性情趋于温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随着人的身心平衡,摒弃焦躁,柔而不弱,美而不媚,达成性格的温润如玉;柔性美体现为亲和有力,高雅从容,明智淡泊;柔性美具有渐进性、潜移默化和长期稳定性。性格一旦养成,使人终生受益。

(三)侠骨柔肠与剑胆琴心

一般而言,男性偏于刚强、理性,女性偏于柔弱、感性,然而刚性美和柔性美对人的熏陶是互补共济的,一个人的成长同时具备了刚与柔,方能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说道:“人本来是雌雄同体的,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缺失的那一半。”这缺失的另一半,既可以认为是伴侣,也可以指自己性格中的异性特质。荣格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结构,都被上帝预装了这样一套双系统”,即“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萨松的名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被余光中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而广泛流传,刚性美与柔性美的交融可见一斑。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鲁迅有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男子动人之处,往往在于温柔细腻多情时,如铁汉柔情;女子让人钦佩,往往是豪迈侠义刚烈处,巾帼不让须眉。

曾有幸见到一池睡莲红白相间,侠骨共柔肠。完整的人格亦需刚柔并济,剑胆琴心并具,过刚易折,过柔难独立,需要在成长中把握两者的平衡关系,达到雌雄同体,阴阳和谐的境界。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刚性美、柔性美、刚柔并济的美学内涵的详细描述,加深了对刚性美和柔性美这两个美学范畴的理解。同时将这两者与美育相结合,探讨刚性美与柔性美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所产生的美育效用,得出刚柔并济是人格培养的终极目标的结论。

注释: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29-230.

2.徐爽,刘丽丽.浅析“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的艺术特色——以越剧电影《梁祝》为例[J].艺术评鉴,2018(14):160-161.

3.易媛,匡华.“恒兀兀以穷年”新释[J].青年文学家,2018(26):80.

4.李想.以水之形,言爱之意——浅谈电影《水形物语》[J].神州,2018(24):14-15.

猜你喜欢

美和刚性柔性
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在建筑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二维有限长度柔性壁面上T-S波演化的数值研究
刚性隔热瓦组件拉伸强度有限元分析与验证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车轮横向刚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基于最小弱刚性的编队通信拓扑生成算法
这一刻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美和温暖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