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古包的地域差异性

2019-01-28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3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5期
关键词:蒙古包蒙古族布局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35000)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极为宽广辽阔的领土、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蒙古族习俗和文化非常浓郁。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他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也极具民族特色——蒙古包,通常建造在草原上,屋顶是圆形的尖顶天穹式,是游牧民族一项影响深远的伟大创举,具有着不容小视的多重价值。从其外形看造型简洁,其实是由非常多大小不一的部件组合而成,牧民们会将每一个看似独立、与其他部分毫无关联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再挂上用羊毛毡子做封闭就结束了。蒙古包魅力不仅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还展现了他们惊人的动手能力。虽然从表面看,蒙古包的模样都大相径庭,实则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在结构、外观、形状等条件上进行一定改动。

一、自然条件的差异对蒙古包搭建的影响

在保证时代和文化背景一致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下蒙古族居民的生活、居住等特点进行研究和比对中发现了蒙古包具有很多布局形式,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自然条件来进行蒙古包的选址和搭建,以及蒙古包的排列和布局。

1.在选址的方面,沙漠区的水源问题和防风问题成为了布局和选址的首要的选择条件。牧户四周会放置沙屏,用于抵抗风沙带来的损伤。居住在沙地的牧户们固定居住而非游牧,所以在蒙古包的布局和搭建上不会考虑搬迁和移动的因素,会建造的较为牢固。蒙古包在草原区选址原则是“冬南夏北”。在冬季居住在偏南方的位置,选择可以躲避风且光照充足,四周有树木的地方;夏季会迁移至偏北的地区,同时要考虑到御防蚊虫和远离洪水多发地区的问题,常在临近水源的地方寻找地势较髙的位置来搭建蒙古包。所以在蒙古包的搭建上会有一定的移动性,便于随着季节的更替变换而迁移居住具体位置。

2.在室外布置方面,沙漠地区牧户的安置布局交错纵横,同时也聚集在一起,除了基础生活生产空间外,还会搭建晒食棚、车库等其他职能用途的诸多小型建筑或场所场地,并且由于其居住人数多,每日的劳务也较多,较为繁重。在草原地区的牧户布局就相对沙漠地区简洁,因人口不多,大部分时间两人就能处理生活大小事宜,所以大部分只安设蒙古包、牛羊圈与水房这几个生活必需的场所,便于搬迁。

3.在排列和布局的方面,蒙古包的排布虽然在视觉上会显得较为凌乱,给人以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但其实不然,大多数蒙古包的排布都是以中心发散型和十字街道发散型这两大主要的排布类型排列和布局的,并且通过研究和分析总结便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所在,例如在草原地区蒙古包的排布上就有着一定的向心性,便于牧户之间的联络和援助等,呈较为明显的聚居状,或者小型部落的态势,上文所提到的两种主要的排布类型也都有体现。而沙漠地区牧户村落排布分散。

4.在搭建高度方面,根据具体季节中的具体变化来进行修改和搭建,例如在大风季节的时候,蒙古包高度会搭建较低些,以此来减小风对蒙古包顶部带来的阻力。到了雨季会提升高度,变大蒙古包包顶坡度,有利于更加快速的排水,避免雨水的淤积或是渗透,并且可以扩大顶部面积来加速雨后顶部的烘干。冬季会降低高度,起到保暖作用。夏季的蒙古包相对于冬季的而言就要提升高度来促进空气流通,起降温作用。

二、不同的地域职能对蒙古包结构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都会存在或者是被赋予其独特的职能,比如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建造与其特点相契合或是相辅相成的对应建筑设施等,这就是不同地域职能的体现。同样在蒙古包的结构上也有所体现:伴随着地域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地域职能,出现了对应用途的蒙古包,现在蒙古包主要由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类型组成。

1.移动式的蒙古包。顾名思义是便于移动,拆卸和搭建都非常便捷,用料极为环保,可就地取材进行搭建,以乌拉盖大草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分布为多见,主要服务于因季节变化而不断迁移的牧民们。

2.固定式的蒙古包。它像普通建筑一样,不考虑任何迁移问题和相关的性质。多见于旅游区,在后期和现在的蒙古包发展当中处于逐渐扩大的态势,固定式更为常见。例如乌审旗乌审召地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地的蒙古包上会额外的覆上草顶。在内蒙古的沙漠区域当中搭设的蒙古包四周会额外增设防沙障或防沙屏作为保护措施,以此来防止流沙带来的影响和损害。随着内蒙古的快速发展,当下蒙古包的搭建通常在旅游用地和商业用地,用于观赏和体验。所以其底部会用水泥做一个稳固的地基,金属材料顶替了大部分原有材料,增加了蒙古包的牢固性、耐用性和观赏性。

3.两季倒场。在内蒙古自治区当中,除定居定牧部分,还有多数地区以两季倒场代替游牧,除居住蒙古包外会居住在砖房和土房等,距离原来的蒙古包一般都不会太过的遥远。

三、地域民族分布对蒙古包外形的影响

蒙古包主要建筑在草原上,而草原这一地貌多地均有,所以有了地域民族对于蒙古包外形的影响因素的存在,主要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内外进行对比说明。

1.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内蒙古地区居住有多个民族,以汉族和蒙古族为主。在靠近汉族居民的聚集地较近的蒙古族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来自汉族的一些习俗、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蒙古包上也有所体现。因内蒙古地区的南部与东北部靠近汉族移民聚集地受较大影响,所以其民居布局多为偏向汉式,和传统蒙古族的圆形浩特(即蒙古包)布局存在差异,汉式的会较规整,甚至呈矩形布局。

2.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外。蒙古国和内蒙古作比较时会发现,与内蒙古地区境内的蒙古包有所不同,与内蒙古地区井字街道不同,蒙古国境内住户各自有其院落,以蒙古包为宽敞的主路,利于牲畜管理。虽类似汉居,但与我国蒙古族放牧布局不同,他们会进行规范管理,居民间便于互帮互助。缺点是住所距草场较远,附近草场植被会出现严重受损的情况,且牲畜的疾病不易控制一旦疫情发生便会有很多的影响和财产的损失。其蒙古包的布局和使用的理念和俄罗斯的相对相近一些。

四、海拔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对蒙古包造型的影响

蒙古族不仅分布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还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等西北部地区。

1.新疆和内蒙古的蒙古包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就两地的地理条件来讲,首当其冲是海拔上的差异,两地平均海拔高度相差一千米以上。内蒙古大草原较新疆的草原给人们的感觉则是极为开阔。由于海拔差异,内蒙古草原辽阔平坦,而新疆的草原多出现在雪山脚下,因此影响两地蒙古包的分布规律和防寒程度:内蒙古的海拔低、温度较高,植被的生长也就更加茂盛,新疆地区的草原则相反。上述的比较可以得出:海拔的差异间接的影响了蒙古包的选址、结构的薄厚,以及蒙古包的诸多附属性能。

2.甘肃的蒙古包建造以木质蒙古包著称,整体呈现出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其整体格局恰到好处的体现了牧民的生活和环境特点。不仅构造轻巧灵便,而且还以其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们对于使用功能上的各类需求。日常的起居暂且不提,就以其通风这一点来讲,在大草原上,夏季炎热无风,但在蒙古包中,只要撩起来蒙古包的毡脚就会立刻降温。这些对于现如今的当代建筑设计师们大概也是一条很值得汲取有益的经验。

从古至今,蒙古包饱含着蒙古族坚苦的成长道路,同时目睹了他们创造的宝贵文化。它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草原孕育出的产物,是极为环保绿色的原生态建筑,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在对蒙古包的探究过程中发现,这一典型建筑,既是极少数的特色民族建筑,也会受到地域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由于地域的不同所带来的地形、气候、人文等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蒙古包的外在特征和内部布置都会相对应的发生转变。另外,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蒙古包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正逐渐消失。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护中走向世界,值得深思。

猜你喜欢

蒙古包蒙古族布局
以专利布局洞悉泰雷兹发展与创新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巨大的蒙古包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境外机构或加速布局中国债市
这是蒙古包吗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