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白先勇早期作品中女性人物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基于《金大奶奶》和《玉卿嫂》的艺术探析

2019-01-28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金家哥儿白先勇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 214122 )

白先勇在其小说创作中,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女性群体,其如其早期作品《金大奶奶》《玉卿嫂》,这两篇小说主要通过描写受封建传统束缚的女性的生活境遇,体现当时的女性或受辱害、或实现主体成长的过程,并由此展现白先勇在其小说创作中流露出的价值取向以及抒发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

一、有限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白先勇在《金大奶奶》和《玉卿嫂》这两篇小说中,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叙述事件的模式,相较于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有限视角的叙事使得故事本身带有了主观性的情感色彩。有别于全知视角的全知全觉,有限视角显然使得读者经由“我”的眼光引入小说情境之中,进而对小说中的人物产生更为亲近的理解,感知创作者对人物的形象塑造。

丰子恺曾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孩子具有童真的天性,因此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对于世界、对于环境的观察是最直接的。《金大奶奶》和《玉卿嫂》也均从“容哥儿”的视角出发,通过“容哥儿”目之所及,我们得以一窥金大奶奶以及玉卿嫂的全貌。在塑造金大奶奶这一形象时,金大奶奶的出场极少,多从旁人的嘴里得到信息,然后经由“容哥儿”的视角以及读者的联想勾勒出金大奶奶的容貌、性格。而关于玉卿嫂本身面目的描述就相对详尽很多了。

小说通过容哥儿的视角,对金家大院的生活进行描摹,将大院中的各种人物、事件和场景串联,组成一个个真实的图景。而 “主人公甚少直接出场或者根本就不出场,而是被裹挟在非主人公的各式讲述之中,白先勇从《金大奶奶》开始建立起来在他者的讲述中得以将其命运轨迹呈示的方式,在以后的写作中屡试不爽。”1因此,作为主角的金大奶奶在小说中却极少有正面的出场,往往是通过他人之口来完善其形象。于是,金大奶奶成了金二奶奶口中的“贱货”,丫头小红口中的“老太婆”,小虎子口中的“顶顶惹人厌的老东西”,却也成了顺嫂口中的“可怜人”。而从这些称谓中,便能窥见一个悲剧性的女人形象——她裹着小脚,又爱又胖,得不到丈夫的爱,甚至得不到旁人的尊重。深受封建礼教迫害、忍辱偷生毫无反抗之力的金大奶奶的形象跃然纸上。

同样,在《玉卿嫂》中,作为第一叙述者的“我”的视角贯穿全文,容哥儿出现在事件的每个角落,甚至直接参与到主人公的生活中。从“我”(容哥儿)对玉卿嫂莫名的亲近与爱护,到男性家仆们对玉卿嫂的臆想,从玉卿嫂对庆生的一往情深,而庆生对玉卿嫂的怕甚至恨,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位美丽动人、充满女性魅力的年轻寡妇玉卿嫂;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玉卿嫂的痴情和专一,对身处的境遇的痛苦和爱而艰难的矛盾挣扎。

二、封建传统观念下的女性命运走向

透过白先勇的文字,我们能够体会到他对现世悲凉、无力挽救的感叹与无奈。因此,他试图通过对社会底层女性的描写以记录并展现其时代的真实景状。

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白先勇往往也以悲剧作结,因为悲剧更为真实而深刻,它给人的震撼与反思比之其他艺术形式也很为有力、悠远。而在这些悲剧中,身为弱势群体的女性自然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诸如金大奶奶、玉卿嫂这样的女性也只是这众多被残害之一。

金大奶奶是小有田产、不愁生计的年轻寡妇,本不需要遭受痛苦,然而她骨子里还是传统女性,三十多岁守寡,她的内心仍渴求男人的呵护,仍想有一个男人托付终生。为此,她不惜将一切毫无保留地送给了金大。这看似愚蠢的做法背后,其实是深入骨髓的“奴性”,是传统女性对于爱情的痴傻认知——爱他,就要毫无保留。

事实上,在封建传统认知下,一个守寡的女人却另寻他嫁是要被世人所鄙弃不齿的,因此,金大奶奶在金家的地位低下,被金大暴力施打,被金二奶奶唾骂,甚至连小虎子都叫她“老娼妇”。在众人的欺侮中,金大奶奶的身心受到多重伤害,她的内心满是伤痕,只剩下自卑、不甘、痛苦与绝望。

我们完全能够设想金大奶奶的结局,无非是在辱害中结束凄惨而短暂的一生。小说里,对于她的死也是通过容哥儿之眼托出,“金大奶奶仰卧在床上,一只小脚却悬空吊下床来,床上的棉被乱七八糟的裹在她另一只腿上。她的手一只扠着自己的颈子,一只揪着自己的胸……两眼翻了白,睁得大大的瞪着天花板一头乱发有的贴在额上,有的贴在颊上,嘴唇好像给烧过了一般,又肿又黑,嘴角涂满了白泡……”2这个时候,金家人在干什么呢?金家大院正在举办热闹的喜事,金大正在迎娶他貌美的新娘,一闹一静,一喜一悲,由此更加凸显这位年轻寡妇的悲惨命运,毕竟她另嫁他人后的生活与守活寡又有什么分别?而她的死是自然的终结还是他人的毒害,又有谁知道呢?

而玉卿嫂的爱情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年轻貌美的寡妇,爱上得了痨病的庆生,她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庆生平安健康,她省吃俭用,一心爱着庆生,疯狂而热烈地爱着庆生。然而,这种爱却是畸形的。多年的养育,玉卿嫂和“干弟弟”庆生之间像是一对母子,又是一对姐弟,同时他们之间又有爱情,或者说是玉卿嫂对庆生的爱情。

然而,她和庆生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失衡的。体弱多病的庆生受着玉卿嫂的照顾,因而庆生处于被动的位置。而相比金大奶奶,同样身为寡妇的玉卿嫂年轻貌美,富有魅力,对于爱情满是憧憬,她深爱庆生,并由于她处于一个绝对主动的地位,因此就以为自己对他有着一种绝对的控制和把握。然而身为一个女人,她始终害怕失去,拒斥庆生出门。但是,她控制得越紧,庆生的反抗与逃离就越强烈。或者,我们可以将她的爱理解为一种强烈的占有欲。玉卿嫂爱得炽热而令人窒息,爱得充满占有欲甚至扭曲。然而我们又能看到一个传统女性的可怜,她付出的一切只为了能和庆生一辈子,她不想再失去,这也昭示了一个悲剧的诞生。从本质上说,玉卿嫂仍受封建意识支配,这个美丽却近乎变态的女人也用她的爱情悲剧和生命悲剧揭示了一个失去理智的女人的命运悲剧走向。而绝望的悲鸣,以最有力的震击叩问着世人的心。

三、现代反抗意识的无力妥协

尽管白先勇所描写女性,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在封建传统社会下的群体,然而她们身上却又带有现代意识并试图做出一些反抗。

“白先勇以‘残缺的爱’作为自己艺术呈现的视域选择,对人们渴求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而事实上却总难如愿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独特的展示。”3首先,小说里,寡妇“再嫁”可以看做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而在这种境遇的改变下,金大奶奶曾试着奋起反抗,她反对金大娶上海小姐,却因此受到更大的伤害。她的所有反抗,最终都于事无补。毕竟在那样的一个封建传统社会中,这种弱小的反抗之声只会被淹没在更强的力量压制之下。面对金家上下的欺骗与摧残,她大骂金家人“没有良心”、“尖酸刻薄”,而这种发泄带来的是更大的痛苦与折磨。面对金大的再娶,她拼尽全力反对、抵抗,迎来的却是金家人的拳打脚踢。面对金大的又一个新婚之夜,她再也无力反抗,终是寂静凄凉地在床榻上结束了这一生,徒留无声的叹息。

而玉卿嫂本身的所作所为就是一种对传统封建思想的反抗。丈夫死后,顶着寡妇身份的她却执着狂热地爱着庆生,愿为其付出一切,看似违背传统妇道的背后是她对爱情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然而,庆生却爱上了别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玉卿嫂,杀死庆生后也自杀,抱着“我得不到你,也绝不许你和别人相爱”的畸形残缺的爱情观,玉卿嫂的反抗同样显示了其无力性和失败的必然性。

四、结语

不难发现,白先勇始终将目光聚焦在女性这一群体上,不论是上流社会的女性抑或是社会底层的女性,他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并将这种对于女性的关怀和悲忧倾注于笔下的每一个女性人物身上。

而这实际上与白先勇个人经历密不可分。了解白先勇的一定知道诸如《红楼梦》等传统古典作品对他的影响和意义。正是在中国古典文化熏养下,白先勇的思维血脉中早已融入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进而体现在他所塑造的人物中——这些历史洪流中的弱小的女性无力抵抗残酷的社会现实,终而走向毁灭的悲剧。

注释:

1.尤作勇.世情景观的现代重述——论白先勇早期小说创作的“世情三部曲”[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41.

2.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刘俊.以残缺的爱为视域揭示人类情感的困境——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说主题透视[J].南京大学学报,1995(2):81.

猜你喜欢

金家哥儿白先勇
李哥儿
白先勇与《红楼梦》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狐女
狐女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建构初中数学项目学习有效课堂
白先勇称《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崖畔青松
中共早期党员金家凤的坎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