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对策分析

2019-01-27王少斌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土法客土重金属

王少斌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沈阳110000)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

1.1 生物修复方法

所谓的生物修复方法,就是通过动植物或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得被污染的土壤环境能够得到部分或者完全的恢复。该种方法具有治理效率高、投资少、可操作性强、对环境干扰少的优点,因此,该方法的修复效果比较好,是土壤污染修复研究的重点。生物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具体如下:

1.1.1 植物修复技术

就植物修复技术而言,其是借助植物与微生物共存的体系,将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一种修复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植物提取、植物挥发和植物固化。具体来说,植物提取是指通过金属超累积植物的作用,将土壤中的金属污染物提取出来,之后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连续种植该种植物,能够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降低或者去除的目的;植物挥发,是指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并通过自身的光合或者其他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空气中,从而使得土壤中一些挥发性污染物减少,该种方法能对Hg、Se 等元素进行有效处理;植物固化,是指通过特定植物的根或者植物的分泌物,将重金属进行固定,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难以移动,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进一步扩散污染,比如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可改变土壤根系周围的环境,改变多价态Hg、Cr、As 的形态和价态,降低其毒性效应[1]。

1.1.2 动物修复技术

动物修复技术就是通过蚯蚓、鼠类等动物来吸收积累污染物,从而达到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可在重金属污染程度不高的土壤环境中存活。在蚯蚓的耐受浓度范围内,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富集,且富集量随着金属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对于Cu、Zn、Pb 和Hg 四种元素来说,蚯蚓对元素的吸收顺序为:Zn>Cu>Pb>Hg[2]。

1.1.3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机理是通过微生物的吸收转运、细胞代谢、生物吸附、氧化还原反应、沉淀等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吸收和积累,从而减少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近年来,微生物修复技术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1.2 物理与工程修复方法

1.2.1 客土、排土法

客土、排土是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一种常见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对轻度污染的土壤采用深耕翻土的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采用客土、排土法。具体而言,客土法是指将污染的农田向没有污染的、新的客土中移入,从而使得农田功能得以恢复的一种方法;排土法是指将表面被污染的土层挖去,利用下层没有污染的土壤进行种植的方法。

1.2.2 淋洗法

就淋洗法而言,其是利用清水或者水溶液(掺有提高重金属水溶性的某种化学物质),反复淋洗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从而使得土壤达到使用要求。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土壤中的污染物移除,达到高效治理高浓度污染土壤的目的,并且治理成本相对较低,是现阶段常用的一种工程修复方法。

1.3 化学修复方法

就化学修复方法来说,其是将改良剂投入土壤中,在改良剂的作用下,改变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阳离子,以及一些理化性质(电导率、pH 等),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吸附沉淀作用等,从而使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度降低。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未来对策

2.1 生物修复治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虽然各种物理化学治理方法、工程修复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但生物修复治理方法的修复效果更好,而且不会产生新的污染,因此该方法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在现阶段,虽然也应用了生物修复技术,但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植物对重金属吸收具有选择性;微生物菌系对重金属的普适性不高等[3]。因此,还要对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完善,从而将该技术的土壤修复作用发挥到最大。

2.2 组合多种工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现阶段,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技术有很多,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可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技术进行组合,从而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治理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创造美好生活环境,应采取生物修复、工程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同时,还要加强生物修复技术的更新和完善,从而提高修复效果。

猜你喜欢

土法客土重金属
“土法”养殖水蛭效益高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浅谈昆明地区大树移植技术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关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及其规范探讨
若干人工控制干预技术在干旱区城市绿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吴世忠呼吁:加速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转变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及其规范
李燕杰:“土法”健脑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