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2019-01-27朱平溥乔迎迎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河东德州市老城区

朱平溥,乔迎迎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116000)

1 引言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中物质环境、功能活动和文化价值等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表现方式,是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的组合关系[1]。与地理学相比,城市规划更倾向于关注城市的实体空间,因此,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规划领域的核心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结构面临关键转型,探究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优化城市内部各种物质要素的空间组合、优化城市整体布局、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

2 基本特征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山东的西北大门,北接河北省沧州市,南接省会济南市、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连滨州市,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交汇区内[3]。行政区域面积10356km2,常住人口579.58 万人(2017 年底),市辖2 个区、7 个县、2 个县级市。

德州是一个因交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华东、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自古有“九达天衡,神京门户”之美誉。古运河、津浦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对德州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时,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海运兴则城市兴,嘈运废弛,则城市转而出现衰退。到了现当代,京沪、石德铁路的建设使得这一城市再现生机,借助铁路优势再度发展。京沪高速公路给德州带来了新的契机,日益成为影响德州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随着2011 年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德州到北京、上海的车程分别缩短到56min、3.5h,德州再一次赢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时机。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指出,德州将“鲁西北、冀东南交通枢纽和以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的中心城市”作为自己的城市定位,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内联外引,继续推进南融北接,争取在环渤海经济圈发挥重要作用,立足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层级,利用高速铁路“一横一纵”交通枢纽及济南半小时交通圈的优势,努力创建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作为济南都市圈西北门户城市,积极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区域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塑造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2.1 城镇体系——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德州市基本形成了“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轴”是指依托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形成的与京津冀、济南都市圈、长三角等地区对接的区域发展轴,初步形成了德州市域经济发展走廊。

“两带”是指德滨、德商两个城镇发展带。德滨城镇发展带,由德州市区、宁津、庆云、乐陵延伸至滨州,为商贸产业带;德商城镇发展带,自市区辐射至夏津,并进一步拓展至临清等地,形成了一个生态经济发展带。

“三区”是指中心综合经济区(包括中心城区、陵城区、夏津、平原、武城)、黄三角示范经济区(乐陵、庆云)以及济德经济协作区(齐河、禹城、临邑)。

2.2 城市形态——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2.2.1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方向

近年来,德州市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并适度向北发展。德州市城区重心近十年来整体东移,尤其是2011 年的德州高铁东站建成通车、2014 年陵县撤县设区,以及行政中心东移和德州文化中心的建设,东部城区的人口、产业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两年来陵城区与德城区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许多新公交线路将两区连接,位于两区中间的德州东高铁新城的建设也带动了两区的一体化进程。另外,向北发展主要是为了北上对接京津冀、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协同示范区的建设。

2.2.2 规划结构

以东西向依托原东风路为主要发展轴,基本形成“一带、三心、三城”、水绿天然分隔的组团发展结构。

其中,“一带”是指东西发展带,主轴从西向东依次串联老城中心区、河东新城中心区、高铁新区中心区,并延伸至陵城区。“三心”是指三个城市发展核心,即老城区商贸中心、河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和高铁新区商务中心。其中,河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正在逐渐形成德州城市发展的中心,是德州行政中心、文体中心、商务中心的所在地。“三城”是指老城区、河东新区、高铁新区三大城区。三城以河流为自然分隔,自成组团,组团间依托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四条河流形成滨水生态景观廊道。

3 主要问题

3.1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方面

目前,德州市土地总面积较大,但建成区面积较小,仅有德城区、陵城区两个城区。建成区面积位居全省第十,占比位居全省第十二,均排在后面,且两个城区之间缺乏交通连接,仅有几条公交线路连接,有轨道交通的规划但进展缓慢。

空间上与接近济南、经济状况最好的齐河县距离较远,并且联系十分不紧密,没有做好与济南都市圈的对接。

毗邻河北的宁津、乐陵均为农业大县,而且有贫困村的存在,经济发展较差,缺少产业布局,较难与京津冀地区进行衔接。

3.2 城市总体布局结构方面

目前,德州市坚持城市重心东移的战略,其规划的老城区、河东新区、高铁新区三大城区基本能够协调发展。近年来,老城区的居民区、商业区、办公区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城市更新,且增加了多条公交线路,方便居住在河东新区和高铁新区的居民通勤,三大城区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交通、人员联系。河东新区和高铁新区也依托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太阳谷,形成了新能源产业集群,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唯一的不足在于高铁新区近年来建设缓慢,公共交通不够发达,缺少与老城区的连接。

3.3 城市规划用地布局方面

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第一,老城区尤其是河西地区部分污染工业区尚未搬迁,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第二,老城区市中心分布有较多的中小学,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第三,高铁新区建设八年来,仍然缺少商业、医疗、教育等基本的功能服务分区,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第四,河东新区与老城区交界处存在城中村,城市更新缓慢,易造成污染、疾病、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城市形象。

4 规划对策

第一,积极推进撤县设区、撤县设市,整合行政区划,加快推进城区建设,适度扩大城区规模,增强城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加强向南与济南的衔接,向北与京津冀的衔接。第二,目前,德州市经济总量、市区人口规模均已达到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标准,应该加快轨道交通等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是注重老城区与高铁新区的公共交通规划,例如,可以在德州市火车站与德州东高铁站之间修建一条轻轨或其他交通制式,增强城市核心区之间的联系。第三,老城区要加快旧商业区、居住区改造。例如,近年来,德州市城隍庙-火车站片区的改造,该片区新建综合商业体一座,新建居民小区数个,德州站也于2018 年完成翻新改造。但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仍需继续,如德州市中心的希森欢乐岛游乐园已几近荒废,而毗邻该游乐园的就是青少年宫、德州五中、新湖风景区和德州百货大楼,需要对该片区的商业、居住、公共服务、旅游等功能分区进行集中优化改造。第四,产业空间优化。加快河西污染企业搬迁,加强高铁新区的产业投资,可以利用河东新区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加强两区产业的空间联系。

猜你喜欢

河东德州市老城区
日出老城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会剪影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