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

2019-01-27王坤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华革命民族

王坤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西安710000)

1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在积极肯定已有文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同时对文化发展潜力持有极大的信心,相信中华文化一定能历久弥新、不断发展走向文化自强。

1.2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的逻辑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之中,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既是三个相对独立存在的阶段,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完整统一体。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又以文化自强为最终归宿。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内在必然要求,又是文化自强的必要条件。

1.2.1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凝聚和升华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所谓“自觉”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费孝通所阐述的人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

1.2.2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前提和基础

文化的自觉、自信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化自强则属于实践范畴,是理念外化为行动的实践。文化自强是在对自身文化理念价值高度认可的基础上,立足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要求,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致力于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实现文化强国为最终目标。

2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源泉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吸收了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在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熔铸”成形的,三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超越时空,跨越国度,蕴含包容互鉴、历久弥新的鲜明特色,包含着许多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因而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面对丰厚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2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资源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党和人民在抗击列强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孕育而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革命文化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政治上,革命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同时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带来启示。经济上,近年来掀起的“红色旅游”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解革命历史、缅怀先烈重走革命之路,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革命文化本身就是一座文化资源的富矿。在革命期间产生的大量的红色经典,既可以作为当代文化产品、文艺作品的主要题材,促进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动力支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促进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发挥在当代的精神指引作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创造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不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凝聚各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3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1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近代以来,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亡的时局导致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态度,文化自信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发展变化,中国人逐步恢复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人由此也进入了文化自信的高度重建期。因此,文化自信与国家、民族发展脉络的起伏相通,呈现出“U”字型的演进趋势,因此,文化自信与国运兴衰、民族自强密切相关[4]。新时代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力量促进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

3.2 文化自信事关文化安全

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无形保障,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坚强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异质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构成极大挑战,亟待加强文化自信以保障文化安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西方文化引进来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在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的包装、掩饰下不断进行着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为此,我们要提高警惕,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认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树立敢于正视、合作、共享的文化勇气以及实事求是、不卑不亢的文化品格,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3.3 文化自信事关民族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和象征,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诉求。通过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复兴,而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以文化复兴推动民族复兴。总之,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能够促进中华文明的觉醒,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复兴伟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中华革命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国的出行革命
多元民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