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标准化发展探究

2019-01-27闫素青

质量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供应链物流

闫素青,高 鹏

(1.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聊城 252000;2.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济南 250014)

1 物流标准化的含义

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1]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并实施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各类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推动物流业的发展。[2]

根据我国物流标准体系的实际研究情况,物流标准化一般包括物流基础标准化、物流管理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物流技术标准化以及物流服务标准化。标准化使得供应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供应链活动更加可预测,同时能够减少受例外事件的影响。[3]通过标准化,物流过程、物流组织整体、物流人员都可以减少风险、时间、劳动力成本、设备或其他资源,从而使得物流全过程更加有秩序、有效率。

2 物流标准化的推行

物流标准化的工作目的,不只是制定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其重点应该体现在物流标准的有效落地实施和应用推广上。根据2019 版《物流标准目录手册》,我国已颁布的现行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目录共计1112 项,分为基础性标准、公共类标准、专业类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文件四大部分,在每部分中又按基础性标准、物流装备、物流技术、物流服务及管理、物流信息等进行分类。可见我国物流标准数量众多、分类详实,标准体系也已较为完善。然而,据实际调查发现,很多标准发布后即被束之高阁或者成为一纸文件,在物流行业内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因此,物流标准化的推行,主要难点和首要原则就是必须确保物流标准的真正落地。

我国物流系统难以互联互通、物流作业效率难以提升、物流标准化程度不高,多年来一直是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现实关键问题。“物”是物流的核心要素,“物”的标准是物流标准化的最基础的标准,可见解决物流作业中物品的统一包装、储运和搬运问题,是物流效率提升的关键。而物流系统之间接口交换的物流单元主要是托盘,因此实现托盘的标准化成为商贸物流标准化的主要抓手。近年来,商务部以物流基础性标准的有效实施为工作重点,瞄准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以托盘标准化为抓手,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商办流通函〔2014〕752 号),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药品流通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带动上下游关联领域物流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探索出物流标准化的有效推广和实施路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当前,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方向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物”的标准化:以托盘标准化为抓手,推动托盘、物流周转箱、货架、车厢、集装箱、产品包装模数等物流基础单元的协同规范和标准统一,建立相应的物品规格体系,实现物品的摆放、码垛等排列有序,物品包装、储存等作业效果的整齐划一,以大幅提升物流效率。

(2)“流”的标准化:通过把物流单元作为计量单元、信息单元、订货单元,推动“带托运输”“带托配送”,推动物流作业流程、服务流程、商业流程的标准化。

(3)“链”的标准化:通过对“物”的单元统一标码标准,解决物流信息领域物品编码杂乱无章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推动供应链上下游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与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推动供应链的标准化。

(4)“网”的标准化:物流是链接制造业与客户终端的基础网络,物流标准与物的生产标准、流通标准对接,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信息融合,系统推动智慧物流网的标准化。

经过多年的推进和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已经从物的单元化标准、流的互联互通标准,正在向链的三流合一与企业供应链高效协同标准发展,单元化物流与托盘标准化已经深入人心,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的标准正在打通,商贸领域供应链体系正在物流标准化基础上建立,物流标准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4]

3 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物流标准化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托盘标准化方面:标准托盘的应用比例还不高,目前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大部分试点企业的标准托盘局限于自我使用,没有带动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标准化发展,也没有实现跨区域内的企业循环共用。在整个物流标准化服务领域,标准化托盘租赁服务多是企业自行建立的区域性的、封闭式的租赁系统,还未形成大范围、广覆盖的租赁网络,限制了标准托盘的租赁服务发展。

(2)物流系统的衔接标准方面:对于物流中“流”的标准化,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物流与商流之间、物流与制造业之间还存在标准衔接的问题。解决大流通中的各种衔接的标准问题是全面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3)物流信息标准化方面:在合同物流和商贸物流领域,物流单据标准较为混乱,物流单据尚未实现电子化,物流系统信息流难以互联互通,这些成为制约商贸物流信息标准化的主要障碍。不解决物流单据标准化与电子化,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和全链条流程数字化就难以实现,物流全链路的网络化与智能化以及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也就无从谈起。

(4)物流企业标准化建设方面:目前,物流企业的标准化意识仍较为淡薄,物流标准化水平较低,企业标准化建设也相对滞后。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与企业自身物流产业相配套的、全系列的物流标准体系与作业规范,较少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的企业标准,且部分企业即使建立了物流标准体系,却也并不重视标准的应用实施,缺乏对企业标准的培训、监督、执行与考核等。

4 物流标准化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对物流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5],未来物流标准化发展也将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

(1)一批基础标准和信息标准需要制修订

现有的物流标准主要集中在公共标准范围内,而随着近年来冷链、医药、粮食、应急物流、智慧物流及物联网产业链等新兴物流业态的不断涌现,与之相对应的标准还比较少,甚至存在标准空白。这些专业物流领域的发展,对物流标准化,特别是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和物流数据标准化提出了迫切需求和新要求。为适应当前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需要,物流行业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制修订一批关键急需标准,如支撑新兴物流领域发展的基础通用标准,以及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高新技术应用标准等。此外,全球统一的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现代物流信息维护与管理体系等标准,作为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的重要基础,其也是保障物流信息传输处理与数据衔接共享顺畅的关键急需标准。

(2)物流企业的标准化主体地位需要加强

物流企业是物流标准化的主体,也是物流标准化的推动者、践行者和受益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企业。加强对物流企业人员的标准宣贯实施,帮助企业理解物流标准化的内涵,是推行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标准化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标准化和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

(3)物流国际标准化水平需要提升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物流发展,标准先行,国内物流标准化不仅要立足国情,还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与国际物流标准化接轨步伐,提升我国在国际物流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物流标准化在提高物流周转效率、加强物流成本控制以及促进国际贸易方面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标准化供应链物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标准化简述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