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拉金融合作的现与限

2019-01-27黄院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中拉拉美一带

黄院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100029)

1 中拉金融合作现状面面观

拉美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集聚高地,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合作对象。中拉拥有20 亿人口的大市场,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硕果累累,双边贸易额已从2001年的149 亿美元跃至2017 年的2578 亿美元,增长16 倍。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拉美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在拉投资的中企逾2000 家。伴随中拉经贸关系向纵深发展,双边金融合作持续助力,呈现形式多样、领域延展、水平提升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夯实双边务实合作基础,促进中拉实体经济对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战略层面加大擘划支持

金融合作是中拉经贸合作深化延展的战略引擎。2014 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倡议共建“1+3+6”合作新框架,明确将金融合作定位为中拉务实合作的“三大引擎”之一。2015 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期间提出中拉产能合作“3×3”新模式,强调要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2018 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拉美正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中拉资金融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实际上,近年来已有智利、秘鲁、巴拿马、乌拉圭、哥斯达黎加等19 个拉美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有力促进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拉美国家着眼突破经济转型瓶颈,普遍存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内生需求和资金缺口。中拉“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金融合作将契合拉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需,为地区国家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资开发、技术进步、经贸往来、制造业等提供融资支持,深化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促进拉美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提质升级。

1.2 机构层面持续拓展布局

金融机构间的积极互动是中拉金融合作活跃度的重要体现。从双边看,合作主体主要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合作形式主要为建设网点或并购当地金融机构,相关银行在巴西、阿根廷、巴拿马等国设有十余家分支机构,中国信保等保险机构也加紧跟进在拉业务,有力服务中资企业开拓拉美市场。其中,国开行对拉投融资合作规模最大,迄已累计向地区18 个国家的200 多个项目提供逾10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在中资银行中发挥中拉金融合作主力军作用;从多边看,我国不断加强同泛美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联合国拉加经委会等区域性、国际性金融机构在拉合作,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等7 个地区国家加入亚投行,有力深化了中拉金融合作广度。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4 月成立的中国—拉美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是中国与拉美国家间首个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将有利于充实中拉在多边层面金融合作的有效抓手,增进中国同拉美国家整体金融合作的紧密度,提高我国在拉的金融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拉合作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1.3 资金层面取得长足增长

一方面,中国对拉贷款持续增长,2005-2017 年向拉美提供逾1400 亿美元贷款,超过同期泛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对拉贷款总和。相关贷款聚焦中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合作,服务中拉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拉美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数以百亿计的中拉合作基金、优惠性质贷款、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及中国—加勒比相关融资安排相继投入运营,为中企参与在拉项目提供丰富投融资渠道,如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为中企收购巴西水电项目提供6 亿美元融资保障。随着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丝路基金及蚂蚁金服、中国宜信集团等私募基金也加大关注和开拓拉美市场,对拉投资逐步增加。

1.4 货币层面稳步推进合作

中拉金融合作有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基垒台。中国人民银行与拉美国家的中央银行积极加强货币合作,先后同巴西、阿根廷、苏里南、智利等国央行签署逾2800 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这是双方规避汇率风险、完善贸易支付体系、提高企业信贷及进出口结算便利化水平的有益实践。我国还在拉美地区设立2 家人民币清算银行和面向全球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给予智利500 亿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巴拿马拟于2019 年发行主权熊猫债。中拉金融合作空间日益延展,有利于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软硬基础建设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服务人民币国际化长远目标。

2 中拉金融合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辩证地看,在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拉“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金融合作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2.1 国际经济逆风掣肘

拉美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和外部资本,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敏感度高,经济自主性和抗风险韧性较差,易受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影响。近年来,美国经济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抬头,全球贸易争端和摩擦加剧,造成国际金融环境趋紧。国际金融市场频繁波动等相关金融风险易向拉美地区传导,将冲击地区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中拉金融合作的大环境和效益及前景。

2.2 地区政治、债务、汇率风险交织

政治方面,近年来由于拉美地区政治格局“左退右进”,地区国家在涉委内瑞拉等问题上分歧加大,造成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波折起伏。同时,相关国家内部政权更迭或执政困难,政策波动频繁,社会治安恶化,影响我国在拉大规模金融利益安全,增加在拉金融机构运营的复杂性。

债务方面,拉美在20 世纪80 和90 年代多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当前地区国家债务违约风险仍存,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中央政府债务占GDP 比重均超过60%的国际警戒线,一旦相关国家偿债来源恶化或外部流动性压力增大,将导致政府债券和国家主权信用风险上升[1],影响中企对拉投融资的信心及贷款收回。

汇率方面,拉美国家货币币值不稳,汇率波动较大,往往造成企业额外损失,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如2018 年美元走强使得阿根廷比索全年贬值49%,巴西雷亚尔一度贬值近30%,委内瑞拉更是持续陷入恶性通胀。2019 年8 月,受大选初选结果、债务违约风险等因素影响,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更是频繁剧烈波动,单日最大跌幅甚至达38%。较大的汇率风险将导致地区国家本币币值不稳和外储缩水,制约中拉金融合作稳步推进。

2.3 中方开展对拉金融合作的局限性

第一,近年来中拉投融资业务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能矿等领域,上述领域的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一旦相关国家经济持续疲软,将提升项目金融风险敞口。

第二,我国参与中拉金融合作的主体基本局限在大型政策性和国有银行,合作主体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金融市场的资源合理配置及合作模式的多元化拓展[2]。

第三,多数在拉中企迄未经历完整经济波动周期的市场考验,对拉美的本土政策、法律法规、商业习惯、环保标准、劳工要求、社会文化等情况了解不透,市场调研、应急处突及人脉建设等工作经验欠缺,使得项目容易遭到暂停或搁置,增加项目投融资风险。

第四,国内对拉金融合作多依靠西班牙语翻译沟通,精通西语和经济金融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较少。随着拉美金融市场的开拓,人才储备短板将愈加凸显。

2.4 美国负面因素不容忽视

美国一贯视拉美为后院,拉美国家同样对美有长期惯性依赖。随着特朗普政府加大介入拉美事务,推行“新门罗主义”,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和金融合作受到的地缘政治干扰因素明显增多。美国通过炒作所谓“债务陷阱说”“经济掠夺说”来抹黑中拉“一带一路”合作,在涉委内瑞拉和古巴问题上加大“长臂管辖”威胁,美国政府高官近两年访拉期间更肆意散播所谓中国“新殖民主义”“中国资本具有腐蚀性”等消极言论。尽管中拉合作基础扎实、大势不可阻挡,但相关负面因素不可避免地引发拉美各界对中拉金融合作的担忧和疑虑,影响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软环境。

3 中拉金融合作走深走实的路径选择

随着“一带一路”正式成为中拉整体合作的新抓手,“一带一路”将是中拉共商共建共享的机遇和繁荣之路。金融合作作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始终秉持底线思维、实效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思维走深走实,确保安全、可靠、盈利,为中拉务实合作注入强劲持久的金融动力,助力新时代中拉整体合作新的腾飞。

3.1 以底线思维筑牢金融风险防控屏障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从大局和全局角度审视中拉金融合作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平衡把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促进中拉金融合作稳中有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发力,结合国内国际实践经验,建立和完善各层次投融资项目的风险评估、风险分类、风险预警、风险管理和科学决策体系,加强投融资管理能力和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建设,确保中拉“一带一路”项目金融风险可控。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动态跟踪地区国别、信用、债务、汇率等风险,提高金融风险防控水平,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金融风险。

3.2 以实效思维激发金融合作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各类中拉合作基金效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贯彻开放、绿色、廉洁理念,精准支持和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为中拉务实合作保驾护航。稳步扩大同拉美国家双边本币结算、互换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提高地区使用人民币比例,助力积累人民币国际化实践经验,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注重发挥各类金融资本优势,着力拓展中拉“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渠道和模式,吸引更多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专项投资基金及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开展三方金融合作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长效化的中拉“一带一路”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拓展在拉保险业务,优化资信和理赔渠道,提高走出去中企承保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合作风险和损失。加强适应形势发展的涉外金融人才建设,做实做好员工在拉美语言文化、法律法规、风险警示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中企的国际竞争力和本地化经营水平。

3.3 以创新思维深挖金融合作内在潜力

以基础设施、能矿等传统合作领域为基础,推动中拉金融合作向智能制造、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跨境电商及其他高附加值领域方向延伸。积极探讨开展中拉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拓展中拉金融合作的创新平台。创新金融产品设计,稳步将期权、期货、货币互换、投资担保等金融工具引入中拉合作范畴,提高投融资的安全度。适当开展对当地教育、环境、医疗及公共行政等领域的民生援助,并善于在当地讲好中企承担社会责任的故事,塑造利于深化中拉金融合作的舆论环境。

3.4 以合作思维扩大金融合作“朋友圈”

通过双多边渠道,一方面加强同东道国央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和政策协调,完善双方金融合作的政策规划和务实举措,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另一方面积极同地区和国际金融机构对话与交流,促进中拉“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对接国际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积极撬动东道国本土力量,注重同当地法律、会计、税务、审计监管、咨询服务等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推动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好地融入拉美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中拉拉美一带
没有非洲拉美裔历史的国家拉美裔传统月是不完整的【精读】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中拉媒体人共话“命运共同体”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举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