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顶梁柱 撑起塘约一片天

2019-01-27左文学

中国民政 2019年15期
关键词:根基柱子村子

塘约村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我在那里出生长大,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1992年,为了照顾家庭,我回乡创业,家里的日子慢慢变好。70多岁的父亲经常对我说:“你别老是想着挣钱,用你的精力为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一个村子就像一栋房子,要有几根柱子撑着。”父亲的话让我深深思考:把自家日子过好了是本分,团结大家一起把日子红火起来是使命。

带着这一追求,2000年,我参加了换届选举,被推选为村主任,后来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村情是:供电线路被盗,供水设施被毁,只有一条土路进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基本走完,要发展谈何容易。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6月,一场大洪水,把村庄冲得更穷了。老人哭,小孩闹,都喊着日子没法过下去了。为了重建家园,我把党员叫到一起,号召大家不等不靠、共度难关。我们把党员分配到各个村民组,成立党小组、组委会,带领村民开始生产自救、修房修路、安抚群众。在这次抗洪救灾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父亲的话:一个村子真要有几根撑得起来的柱子。什么是柱子?党员干部就是柱子。什么是根基?基层党建就是根基。根基扎实了,柱子立直了,村子才有希望。

我们用“积分制”管理党员,每个党员都有一本《党员积分册》。做了什么好事,怎么关心群众,怎么起带头作用,都要具体写在册子里,每月群众对全村党员进行考核。“积分制”有效推动了党员干部不断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16年,村里组织义务修路。半夜三点,村里85岁的老党员还在工地上忙活。老人说:“党员是一面旗帜。这个场面我年轻时见过,现在又看到了,我哪舍得走啊!”抓党建,让大家看到了党员干部为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也增强了村民对塘约村党员干部队伍的信心。

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扛在我和村干部肩上的使命。过去村里滥办酒席,有的贫困户贷款办酒。如何刹住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订村规民约“红九条”。对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的,不交卫生管理费的,乱办酒席铺张浪费的,贷款不守信用的,房屋乱建不按规划的,不积极配合党小组、组委会工作的,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的,不孝敬父母、不奉养老人的,不管教未成年子女的,不再享受村集体发放的补贴。抓自治,让大家感受到规矩的约束、群众的力量。

为了切实改变塘约村的贫困面貌,我们把初心使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村里建起了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会开车的去运输公司,会盖房的去建筑公司,种地能手去蔬菜基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人人有活干、有钱赚。村民小王是贫困户。前些年,她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四个子女,六万多元外债。她坚持不改嫁,除了种地,就去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养家。听说成立合作社,她头一个报名。听说合作社成立建筑队,她又是头一个报名。依靠合作社,她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谈到变化,她说:“以前打零工,有时候有钱挣,有时候没钱挣。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收入稳定了,不仅盖起了房子,还养大了孩子,还清了外债。”我们发展合作社,不仅仅是壮大集体经济,更重要的是增加村民收入。一个好的村子,不是有多少富裕户,而是没有贫困户。

通过抱团发展,村民收入从2014年不到4千元,到2018年1.4万元,村集体经济从不到4万元,增加到362万元。2017年,我们这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实现了脱贫。

回首过去,我深深领悟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清醒地知道为了谁、依靠谁,才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现在,村里通过蔬菜种植,2018年农业产值达到1770多万元。全村实现了通村、通组柏油路全覆盖,连户路、庭院整治全覆盖,网络电视全覆盖,外出务工的人员又回来了。望着家乡绿油油的庄稼,看着山坡上一片片果园,我更加体会到:只有老百姓好了,才是真的好!

猜你喜欢

根基柱子村子
城里有朋友
“想明白,说清楚”是学好数学的根基*
希腊遗址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观察:长廊和柱子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夯实法律的道德根基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坚守农化制造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