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多变在教学中作用

2019-01-26毛祚钦

考试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一题多变数学教学

摘 要:本文对一题多变的概念、一题多变的作用进行分析,例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区分易错、易混淆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锻炼学生思维。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给高中数学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使高中教学模式处于积极的发展趋势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开发。

关键词:数学;一题多变;教学

高中数学的教学容易陷入题海之中,但在数学的课堂上,问题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课堂上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核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高中生不可缺少的。如何在45分钟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设置问题,充分把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提高?本文就一题多变在这方面所起的一些作用,依据个人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一些个人的心得和观点。

一、 一题多变的概念

一题多变,是通过变换题目中的条件,或更换题目中的数据,或更改题目中要求的或要证明的结论等,把一个问题进行演变,使得原本没有关系的不同问题,可以同时呈现,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数学问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高中数学不是一门简单地将知识、问题堆砌在一起的学科。把一道问题进行变换后,学生不会处于思维定式的状态中,思维会处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中,学生会用不同的角度对一道题目进行多方位的较全面、更深入思考。最终,促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学生将从固有的思维框架、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促进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的不断改进,促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 一题多变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题多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师对数学题目进行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讲授导数的概念时,有这样的一个例题:已知函数y=x2+1,求在x∈[1,2]的平均变化率。这个例题可作下面改变:

变式① 已知函数y=x2+1,求这个函数在x0=1附近的平均變化率;

变式② 已知函数y=x2+1,求这个函数在区间[1,1+Δx]平均变化率;

变式③ 已知函数y=x2+1,求这个函数在x0=1处的瞬时变化率。

学生针对不断变化的问题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对导数的概念有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深化,从而促进学生对导数的概念的全面理解。通过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出来三个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有旧知逐渐向新知过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对导数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 促使学生知识体系更系统化

在课堂上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把较分散的数学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把不同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把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系统。

例如在线性规划的练习课上,有这样的一个例题:(2016·全国卷Ⅲ)若x,y满足约束条件x-y+1≥0,x-2y≤0,x+2y-2≤0,则z=x+y的最大值为 。条件不做改变,所求的可作如下改变:变式① 求z=y-1x+1的最大值;变式② 求z=x2+y2的最大值;变式③ 目标函数z=y-ax(a∈R),若z取最大值时,唯一的最优解为1,1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通过对一道线性规划的高考题的改编,把线性规划问题中常见的线性目标、斜率目标、距离目标和含参数的线性规划问题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明确线性规划问题中有哪些知识点是要掌握的,使学生线性规划的知识形成体系。在教师把一道问题进行精心变换的情况下,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对这个模块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整合,促使学生对模块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更加系统地把握这块数学知识。

(三) 锻炼学生的思维

把问题进行改造,增加问题的难度,从而使问题更加灵活,使问题更加富有挑战性,学生要在原问题的基础上更深入去理解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数学知识,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书本上有一道练习:已知点P(-1,2),一条光线经过点P照射到x轴后,反射光线经过点Q(3,5),问光线经过的最短路径是多少?变式:已知点P(-1,2),一条光线经过点P照射到直线l:y=x后,反射光线经过点Q(3,5),问光线经过的最短路径是多少。把点关于x轴对称问题,改变为点关于一般直线对称问题,使问题更一般化,锻炼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原问题:(2016昆明一中月考)点P是抛物线y2=4x上的动点,若点B(3,2),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求|PB|+|PF|的最小值。

变式① 点P是抛物线y2=4x上的动点,若点B(3,2),直线l1是抛物线的准线,求点P到准线的距离与|PB|的和的最小值。

变式② 点P是抛物线y2=4x上的动点,若点B(3,2),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求|PB|-|PF|的最大值。

变式③ 点P是抛物线y2=4x上的动点,直线l1是抛物线的准线,直线l2:3x-4y+24=0,求点P到直线l1与到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把动点到两定点距离和的最小值的问题,改变为动点到定直线与定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问题,改变为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最大值的问题,改变为动点到两定直线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问题由简单逐渐复杂,但都是围绕着动点有关的距离展开,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感受数学问题中的变与不变,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三边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边中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在数学课堂上把好的题目,经过难度升级,延展有关知识,不仅可以很好锻炼学生思维,还有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与之有关的数学知识。

(四)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课堂上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时,通过改造问题,让问题中融入实际生活中元素,使问题更有亲切感,拉近问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让问题增加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更加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讲授线面垂直概念时,一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归纳出线与面的位置关系。可改变为设置如下两个问题:

①请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并记录学校升旗的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关系,你能得到旗杆与地面有什么关系?

②观察当我们转动教室的门,门轴与门框所在的直线是什么关系,你能得到门轴与地面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问题都是以生活中常见元素为背景,会使学生更认证观察,从而得到线要与面垂直,要垂直于面上任一条直线。

例如在讲授二分法时,可设置如下两个问题:

①在一个正方形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只老鼠,请问怎么做能快速地找到老鼠?

②综艺节目中经常有这样的游戏:给一个商品,给一个商品价格所在的区间,如何在限定时间内快速猜出商品的价格?

这两个问题都是以生活为背景,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可得到用二分法解决事半功倍。

在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前n项和是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国王要给象棋的发明者奖赏,问他想要什么奖赏,发明者说:“请在象棋的棋盘的第一个网格里放一粒小麦,在第二个网格里放两粒小麦,第三个网格里放四粒小麦,依此类推,每一个网格里的小麦的数量是前一个网格的两倍,直到64个网格全部放完。”问国王是否能滿足这位发明者提出的要求?也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有趣故事:一个大学数学教授经常被一个朋友嘲笑:他教的数学是毫无用处。

一天教授气不过跟这个朋友打一个赌:教授每一天给他朋友100元,连续给30天;他朋友第一天给教授1角,第二天给2角,第三天给4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天给的钱的数量是前一天的两倍。请问教授的朋友可以接受这个赌约吗?这个赌约中涉及两种数列的前n和,一个是等差数列,一个是等比数列,通过它们和的强烈反差的对比,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最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处于全面提升的状态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并喜欢上数学这门科目,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五) 更好区分易错、易混知识

在讲解习题时,有些问题学生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可以通过改变问题,让学生对错误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好该知识点。

例如有这样的一道导数的问题:已知函数f(x)=x3-ax-1在(0,1)上单调递减,求实数a的范围。可作如下改变:已知函数f(x)=x3-ax-1,单调递减区间为(0,1),求实数a。

通过原题与变式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区分清楚,“在(0,1)上单调递减”与“单调递减区间为(0,1)”是不同的概念,后者整个函数只有一个减区间,前者这个区间只是函数的减区间之一或某个减区间的子区间。

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不知道根据什么进行分类讨论,如何通过问题向学生展示比较全面的分类讨论的方法及依据?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关于x的不等式x2-ax-2a2<0(a∈R)。可作如下改变:

①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a+1)x+1<0(a∈R)。

②解不等式x2-x+a<0(a∈R)。

原题可因式分解得到相应方程的两根,根据两根的大小关系进行讨论;

变式①中二次项的系数是参数a,要对a>0、a=0、a<0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②要根据判别式Δ>0、Δ=0、Δ<0进行分类讨论。

通过这三个问题,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对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行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区分不同情况下如何对参数进行讨论。

总之,一题多变作为一种常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运用好了,会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读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宋鹏翔,郑立飞,吴养会.利用一题多变策略分析等价无穷小量的误用[N].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04):84-85.

[2]唐洪光,蒋景琴.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2(07):121-122.

[3]章美琼.课堂教学中的“一题多变”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18):43-45.

作者简介:

毛祚钦,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一题多变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一题多变”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策略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条途径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