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19-01-26侯松竹

考试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无法充分开发、培养大学生潜在的能力和素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作为批判消息心理学的新型理念,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积极心理学理念

近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才能够确保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理念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纠正心理问题,忽略心理问题预防的弊端,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分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十分必要。

一、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美德与发展潜力为主要内容,突出了研究人自身存在的积极因素,强调积极心态对人心理和行为的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 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自立的优良心理品质,将大学生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充分挖掘出来,有效预防和矫正当代大学生容易出现或者现有的心理问题,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才。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只有是否存在心理疾病,甚至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大学生只要没有医学性诊断心理疾病,就没有心理问题,是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这降低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而积极心理学理念中强调了没有问题并不代表着健康、幸福这一观念,重视对人积极潜力的培养,突出了积极预防的重要性,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提升。

(二) 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充实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心理存在困扰的学生,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教育主要内容,往往忽略了对其他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与目前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有些处于心理矛盾、边缘化的学生没有接受到及时的指引和帮助,广大学生群体没有接受心理问题的主动预防教育。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以往心理学的弊端,突出了人积极面与积极力量的重要性,让普通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强调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充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预防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情况。

(三) 有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出的基础,因此,积极心理学理念重申并加重了人积极品质的作用,提出了要从根本上将心理问题解决的观念,不能够只矫正存在的消极心理疾病,这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血液,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体系,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积极心理学理念重视满足、幸福等主观性情绪的体验,完善了对人心理评价的标准,能够通过积极、正面的心理评价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推进。

二、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加强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心理学理念中强调了人对过去回忆的满意、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充实、幸福、满足、快乐、欣喜等都是能够让人有愉悦情绪体验的积极情绪,这些积极情绪有助于消极情绪的消除,让人能够处于愉悦、积极乐观的状态中。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给学生营造一个乐观向上的大学校园氛围。通过心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被尊重、取得成就等积极情绪体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例如高校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添加一些时下积极正面的事例,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这些事例,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学生对时下事例的关注度很高,更愿意参与到讨论、分析中,加深了学生对案例中积极情绪体验的感悟,更容易接受案例中积极情绪的同化。

(二) 重视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核心目标就是建设大学生积极人格。因此高校心理教师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要重视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爱生活、爱自己、爱他人,帮助学生形成不畏逆境的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社会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高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有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增加校园氛围积极性,通过呼吁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提高学生情操,增加学生情绪影响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品质。此外,增加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之间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作用,因此这三方要在各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最大化发挥出教育的积极作用和优势,让大学生能够在适应环境上、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得到有效的积极兴趣助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指引作用。高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加强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重视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通过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长宇,马婷婷,王菁等.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N].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4):154-155.

[2]于丹丹,赵海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N].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4):20-22.

作者简介:

侯松竹,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