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问题及施工预防

2019-01-26柳卫红

智能城市 2019年1期
关键词:病害水泥路面

柳卫红

(岳阳市一零七国道养护中心新市养护所,湖南 岳阳 414000)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包括素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等类型。该类工程的优点是刚度大、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但施工接缝多、水泥用量大、养护修复困难,施工期间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文章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

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类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1.1 混凝土板损坏

第一,纵向裂缝。多出现在以下部位:高填方路段、半填半挖路段、软土地基路段,主要是路基施工期间,横向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在部分高速公路中,先填筑超车道、主车道的一半路基,保持交通贯通后再施工另一半路基,容易产生纵向裂缝。此外,摊铺作业使用大型设备,由于前进速度快、振捣不充分,也会形成纵向裂缝。

第二,横向裂缝。多出现在以下部位:填挖交界断面、新老路基连接处、土基密实度不一致区段、桥涵台背处、软土地基段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段。横向裂缝的出现,多是施工技术引起的,例如水泥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差大,产生翘曲应力;使用振捣棒时操作不当,下层骨料发生离析,上层浆体易发生断裂;养护工作不到位,因强度降低出现裂缝等[1]。

第三,掉角。混凝土板下冲刷掏空,由于板角应力集中而掉角。原因主要是施工填料质量不达标,胀缝缩缝设置不合理;或基层细料过多,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真空吸力,板角处出现唧泥;或板角处振捣时间长,导致骨料下沉、强度降低。

第四,孔洞。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破损,原因主要是施工质量差,或者混凝土材料中含有树叶、纸张、泥块等杂质。

第五,脱皮。路面出现露骨麻面,原因在于车辆行驶中,受到石子、金属硬轮的摩擦;或施工使用缓凝剂时,级配不合理、指标不稳定,面层强度降低;或混凝土板的厚度小,表面水灰比不均匀,影响水泥的稳定性。

1.2 接缝损坏

第一,接缝挤碎。在接近接缝、距裂缝50 cm范围内,混凝土板出现碎块或通缝。一方面,接缝处两端的混凝土强度不同,在传力杆作用下,会导致混凝土板破碎,常见于构造物的接头部位。另一方面,因振捣不密实,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在软弱地基和唧泥部位,混凝土板会沿着接缝边缘脱落,继而出现碎裂。

第二,板底脱空。混凝土板下方的基层细料,从缝隙或边缘唧出,板底和基层顶面出现脱空现象。分析发生原因,主要是排水系统设计不当,导致路基和路面浸泡在水中;或基层材料性能不达标,压实不均匀等。

第三,拱起。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板缝逐渐加大,混凝土板的伸胀压力,超过混凝土板和基层的摩擦力,但低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此时就会向上拱起,常出现在施工完成后的5~10年[2]。

第四,错台。主要是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常见于填料土质不均匀、碾压不密实、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胀缝下部、上部的缝隙没有对齐,缝旁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就会上下错动。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原因

2.1 设计因素

公路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到环境、气候、交通量、路面荷载、路基深度等要素,针对软弱地基还要特殊处理。实际设计工作中,受限于资金、技术等条件,地质勘察工作不全面,导致基层、面层设计厚度较小,防护工程设计不当。此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使用的集料性能较差,不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难以形成高密度的骨架结构,形成路面病害隐患。

2.2 施工因素

在施工上,路面病害的形成原因包括:(1)原材料选择。以水泥为例,应该使用强度高、收缩性小、抗水性好的水泥类型。一些拌合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将不同生产厂家的水泥混合使用,降低了水泥的热胀稳定性。(2)水泥混凝土覆盖厚度较小,会造成路面承载力不均匀,一旦遇到超载车辆,就会破坏路面结构。(3)工艺技术不当,使用的机械设备落后,影响水泥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出现受力断裂现象。

2.3 气候因素

相关研究显示,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病害,和气候温度变化有关。夏季施工时,外界环境温度高,此时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不平衡,导致路面容易出现裂缝。此外,温差过大或气候干燥,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干缩裂缝。

2.4 水文因素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中,水文因素的影响明显。例如,车辆超载产生的荷载超限,会导致自由水产生动水压力,冲刷基层细集料,长时间后形成细料浆,最终面层出现裂缝、唧泥现象。随着使用寿命延长,路面横缝的填缝料破损脱落,地表水深入基层,就会造成基层软化,为病害形成创造了条件。

3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施工预防措施

3.1 合理选择材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路面质量,选择水泥材料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尽量选择收缩量小、发热量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通过检测,保证水泥强度、安定性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2)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等级、不同规格的水泥,不能混合使用,入库前核实袋装水泥的重量。选择砂石材料时,注意以下两点:(1)碎石要洁净坚硬,满足规定级配要求,将最大粒径控制在40 mm以内;(2)中粗砂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不能使用混合砂。选用拌合水时,不能使用污水、废水、酸性水、碱性水,一般选择饮用水或自来水。

3.2 加强工艺控制

在施工工艺方面,控制措施如下:(1)精确测量放样,保证基层平整度,能满足强度、水稳性要求;(2)支设模板时,优先选用钢模板,保证边线顺直无扭曲,相邻模板紧密连接;(3)传力杆的设置,主要包括拉杆、传力杆、胀缝板、套帽、滑移端,复核精度满足规范要求;(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修整表面,指压不会留下痕迹即可保养,避免水分蒸发造成干缩裂缝。在养护上,常采用保湿法,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差,避免出现断裂;养护时间一般为28 d,开放交通前使用沥青玛蒂脂进行填缝,保证填缝密实饱满。

3.3 科学设置接缝

第一,纵缝设置。路面宽度超过4.5 m时,必须设置纵缝,配合使用拉杆,能避免两侧路拱滑移形成错台。拉杆的长度一般控制在50~70 cm,间距按照80~100 cm控制,使用直径为14~16 cm的螺纹钢筋。

第二,胀缝设置。结合以往工程实践,应尽量减少胀缝数量,避免低温季节施工。依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搭板两端,要分别设置胀缝;路面和桥梁、涵洞等结构物连接部位要设置胀缝;板厚变化、纵坡变化大、小半径曲线段,均要设置胀缝。具体操作上,胀缝和纵缝保持垂直,胀缝处混凝土板要完全断开,宽度控制在2 cm左右;胀缝内不能出现连浆、杂质,填缝时上部使用沥青材料,下部使用嵌缝板,保持清洁干燥。

3.4 及时处理病害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期间,应定期开展监测工作,观察位移、沉降变化,一旦位移或沉降超限,就要采用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以裂缝为例,常见修补方法有灌浆法、植筋法,两种方法示意图分别如图2、图3所示。需要局部修补时,技术要点如下:(1)在混凝土板上,凿出深度为5~7 cm矩形槽,使用水泥砂浆涂抹槽壁,然后利用混凝土进行填补;(2)对于损害较严重的情况,应该将凹槽贯穿整个混凝土板,并在边缘打洞,深度控制在10 cm,直径控制在4 cm,间距控制在30~40 cm。向洞内插入钢筋,然后浇筑快凝砂浆,待砂浆硬结,向槽壁涂抹水泥浆。

图2 灌浆法处理裂缝的示意图

图3 路面板植筋法处理裂缝的示意图/mm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工程中比较常见,病害类型可分为混凝土板损坏、接缝损坏两个方面。分析病害形成原因,主要受到设计、施工、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施工期间,应该合理选择材料,加强工艺控制,科学设置接缝,及时处理病害,以此提高施工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

病害水泥路面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通过对水泥管式磨机隔仓板结构改进提高水泥台产
用艺术修补路面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
BFRP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配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