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巧借图形学好高中地理

2019-01-24张敬茹

炎黄地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圈层导图宇宙

张敬茹

指导教师:王兴利

(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三19班,262700)

高中阶段,地理是我们的必修课,对高中地理学学习我喜欢思考,不喜欢死记硬背,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分享给大家。

1 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记忆地理知识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脑图,是运用语言数字,色彩,线条,来对人脑的思维过程进行知识的表述,是人的一种思维表示工具,我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地理知识。高中地理的学习重点在于地理规律。需要我们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而且很容易混淆,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度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规律、陆地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规律,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洋流季节,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等,这些知识点,琐碎繁杂,增加了我们的记忆负担。所以,良好的归纳记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习惯使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形成脉络体系。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收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行星地球》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同学觉得宇宙环境,地球运动的规律,地球的圈层结构之间,似乎没有相应的关联,感觉记忆难度非常大,我通过分析发现:行星与地球,从空间范围由大到小,由外到内,划分为最大的空间于宙,其次到我们生活的地球,然后深入到地球的内部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的内容划成三部分: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宇宙的范围引出宇宙的组成及天体系统、太阳系,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太阳队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本身的的自传与公转,产生黄赤交角,便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也就有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而产生了四季更替。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外入内,外部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包括地核、地幔、地壳,需要思考划分依据和各圈层的基本特征。通过这张思维导图,把整个行星地球的知识串联起来,能够加深地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认识以及地球。不仅认识了地球,更外延到了宇宙,明白了各种地理现象是怎样产的,为学好地理良好的基础。

2 灵活记忆地理概念

高中地理术语和名词非常多,记忆的难度非常大,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我试用了若干记忆方法。例如在记忆,地震知识时,对于震源、震中,震级烈度理解,我想像人把石子扔进河里,激起层层波浪,这个过程比喻为地震,石子就是震源,仍石子的力量就是震级,石子的落点为震中,引起涟漪波纹的大小为烈度,这样借喻把很难理解的地震知识就克服了。

诗词法也常用,在学习,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时,水热组合状况会随海拔高度变化,我想到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这样遇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现象时就有深刻的印象。使用类比法加深记忆效果,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发现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例如北美洲南美洲地形的比较。亚洲与北美洲气候的比较找出共同点,不同点。

3 巧用地图来学习地理

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最好的工具,因为学地理首先要掌握的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本身就有地理属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地理位置推理它的地理属性特征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知道某个城市的位置在大约北纬35度某大陆的西岸,就让我们就能够推算出它的气候为地中海式气候。

对于地图的利用,我们要学会简化地图。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绘制一幅详细的地图,根据学习的需要,可以把地图做简化处理,删除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的知识和信息,绘制一副非常简单的地图来帮助我们记忆相应的地理事物。例如,长江水系的简图,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母,l和w连接而成。把长江的源头、上中下游、干流上的主要水利枢纽、城市,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都可以在这两个字母连接的线条中标识出来。把长江流经的主要城市和区域、水域特点,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其实,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学好地理,首先心中要有地图。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技巧每个同学,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同学喜欢形象记忆,把中国的行政区划用一些形象的图形来描绘,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记忆大量的地理概念,也可以使用串珠成线法,把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间的串联起来。提高认识地理事物的广度与深度。

评语:

该同学学习高中地理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地理知识、灵活记忆地理概念、巧用地图学习地理的经验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猜你喜欢

圈层导图宇宙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媒体融合下的圈层突破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宇宙第一群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这宇宙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