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永宁县治所考略

2019-01-24张源清

炎黄地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永昌永宁古道

张源清

(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1 永宁县治所“鹿桥”概况

永宁县是隋唐时期长安、洛阳之间“两京驿道”上的重要地域。隋义宁二年置县,治所最初设立在永固城。唐初移治同轨、莎栅。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永宁县治所迁至鹿桥,并长期固定下来。鹿桥是唐代交通要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军事上的锁钥要塞,也是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因此明确鹿桥位置与存续年代,对研究唐代历史、军事、交通都有一定意义。关于鹿桥的位置,部分学者认为其位于今洛宁县南北旧县村之间,但尚未进行详细考证。关于县治迁出时间说法不一,一说为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一说为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一说为金正隆六年(1160年)。笔者对鹿桥的位置和县治迁出的时间做了简单的分析。

2 鹿桥与崤函古道南崤道

崤函古道位于崤函山区,是长安与洛阳之间“两京驿道”上最为险要的一段。崤函古道分为南北二道,其中南崤道是其主干道路。

南崤道开通于西周时期,历代皆为交通要道。南崤道自洛阳向西北,大致沿洛河、永昌河、雁翎关河到达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故城)。唐代,南崤道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出行的主线道路,也是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当时最为繁忙的道路之一。唐代在南崤道设有驿站十三程,行宫九处。鹿桥驿地处永昌河谷西侧山区,是南崤道的中间点。由于其地理位置险要,成为了军事上的锁钥之地。贞观十七年,永宁县治所迁址鹿桥,正是为了加强对南崤道的掌控。

崤函古道示意图,引用自王文楚《唐代两京驿路考》

有研究资料表明,隋末唐初,李渊集团正是由于抢先控制了崤函古道,切断两京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决战胜利的基础。《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中,“伪燕”皇帝史思明,帅军攻击陕州不利,退屯永宁。史思明本人居于永宁传舍——鹿桥驿。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及部下反叛,在鹿桥驿将史思明抓获,押往他处杀害。可以说在鹿桥驿发生的事件,改变了“安史之乱”的战局。

有关永宁的诗歌、行记也较为丰富。唐代诗人白居易留有《过永宁》、唐人薛能留有《雨后早发永宁》等诗歌。宋人张耒留有《永宁遣兴三首》等有关永宁的十余首诗歌。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述了会昌法难后,圆仁等外国僧侣从长安到洛阳途中经过永宁。以上诗歌、行记写作之时,永宁县治所当属鹿桥。

3 旧县村所在环境与鹿桥环境要素较为吻合

关于鹿桥周边环境要素,主要有南崤道、崤山和永昌河谷。南崤道大致沿永昌河谷走向分布。旧县村位于崤山腹地、永昌河谷以南约7公里处的鹿山脚下。旧县村所在位置是山谷中的开阔地,较为符合古人城市选址要求。村前为一条西北至东南向的山谷廊道,西北直通今宫前乡,东南沿鹿河、经岳庄村与永昌河谷交汇。该廊道正好避过永昌河谷蜿蜒曲折之处。而宫前乡正是唐代行宫兰峰宫所在地。岳庄村附近山谷道路至今仍被称为“古道”。旧县村位于鹿山脚下,周边有鹿河、鹿山寨等与鹿有关的地名,鹿桥得名或许于此有关。

4 旧县村确有考古遗迹发现

据记载,1958年,旧县村建水库,出土有唐漏、唐三彩瓷枕、铜镜、妆奁等文物。在南旧县村北约 0.5 公里的原面上有大量的瓦片碎砖。农民耕作时,捡出的瓦砾、砖块、石构件、钱币屡见不鲜。

洛阳文物二队,在北旧县村东发现有城址,发现夯土城墙、房基及唐代瓷片砖瓦等。

5 根据道路里程可佐证“鹿桥”位置

5.1.里程的选取

历史文献对永宁县与周边地点的里程多有记载。笔者选取“鹿桥”为永宁县治所时期成书的《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通典》、《太平寰宇记》等记载为主要依据,以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为参考。选取今天位置明确的河南府(隋唐洛阳城遗址)、陕州(陕州故城)、临泉驿和位置基本明确的兰峰宫、崎岫宫、三乡驿作为参照地点。

《新唐书·地理志二》载,“永宁,畿。西五里有崎岫宫,西三十三里有兰峰宫,皆显庆三年置。”《元和郡县志》载,“永宁县畿,东至府二百里。”《通典·州郡七》载,“陕郡东南到河南府永宁县界九十里。”《太平寰宇记》载,“陕州东南至永宁县一百一十六里”。《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载“永宁县在府西南二百里。”

唐制三十里设一驿,鹿桥驿以东南有临泉驿、三乡驿,临泉驿遗址在今东宋乡官庄原西,三乡驿大致在今之三乡镇。

5.2.唐尺选取

根据胡戟《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记载,国内现存唐尺近三十件长度在28到31厘米之间。其中,1941年河南嵩县唐墓出土铜尺,长31厘米。1956年河南陕县唐墓出土铜尺29.6厘米。嵩县与陕县皆与今之洛宁县相邻,因此选取此二尺为测量比选依据。唐制三百步为一里,五尺为一步,由此换算唐一里为0.444或0.465米。

3.实际距离的测量

要测量旧县村至各参照地点的距离,首先要明确该里程是直线距离还是道路距离。笔者认为,古人在缺乏现代测量设备的情况下,难以测量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测量道路里程可操作性更强。成一农《广舆图史话》一书中,对该问题做过考订和分析,基本可以肯定古籍中记载的“四至八到” 距离,绝大多数都是道路距离。汪前进在《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一文中也表示,《元和志》中所记述的里程并不是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是路程。

鹿桥位于崤函古道南崤道,其至河南府、陕州、崎岫宫、兰峰宫、临泉驿、三乡驿的古道基本明确,或可尝试借助现代卫星地图等测量手段,测量其实际距离。笔者测量北旧县村到各个参照点之间的道路实际距离,换算为唐里(详见表一),与史料所载较为接近。

表一

6 根据宋人诗词可推断鹿桥位置和迁出时间

张耒,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留有诗歌两千六百余首。元丰二年至元丰六年(1079-1083年)张耒为寿安尉,官舍位于福昌(《思淮亭记》:“得官于洛阳之寿安,而官居福昌”)。寿安位于永宁东南,亦是崤函古道南道的重要节点。正值壮年的张耒,经常游历于崤函古道沿途地点,并多次赴永宁与好友相聚,留下许多与之有关的诗歌。

张耒在《永宁遣兴三首》中写道:“国破空陵墓,时移改要冲。人随幽谷路,县隐乱山峰。犹传仙旧隐,跨鹿有遗踪。”诗歌中的“陵墓”或为夏后皋墓,位于崤山地区。“幽谷”或为永昌河谷。鹿桥在唐代是军事交通上的要冲之地,宋代因长安不在为都城,崤函古道逐步衰落,鹿桥已不再是要冲之地。旧县村位背靠的鹿山,有仙山的传说(张耒另有诗歌《鹿仙山》、《和陈器之四首·鹿仙山》两首)。旧县村附近地貌,与诗中所述地貌较为吻合。

张耒在福昌任寿安尉期间,结识了好友晁应之、陈器之,交往亲密,诗词和咏甚多。从张耒的诗词中推断,二人为永宁地方官员。张耒在《送陈器之》中写道:“我官洛水滨,君寄鹿山隅。孰谓百里遥,满案堆君书。”由此可知,陈器之为官之地位于鹿山脚下,距离福昌约百里,与旧县村位置吻合。张耒在《寄陈器之》中写道:“昨者见君才顷刻,……一日到家驰四驿,……醉歌昌谷和我吟。”鹿桥至福昌,有鹿桥、临泉、三乡、福昌四驿。旧县村附近有永昌河谷,永昌河古称昌谷水,与诗中所述“昌谷”较为吻合。

另外,由诗词中推断,张耒为寿安尉之时,也就是在1079-1083年,永宁县治所仍为鹿桥。由此可以排除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两个时间截点。永宁县治所迁出鹿桥时间,应为金正隆六年(1160)。

南崤道鹿桥驿至寿安县段示意图,摘自李健超《唐代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发现_崤山南道临泉驿》

7 结语

永宁县治所“鹿桥”是唐代两京驿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军事交通上的要冲之地。在鹿桥驿发生的军事时间,甚至改变了“安史之乱”的战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从历史环境和周边历史地名、遗址遗迹等方面入手,分析有关史料中的道路里程信息,发现和分析宋人诗歌中隐含的重要线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永宁县治所“鹿桥”确位于今之河南省洛宁县北旧县村东。鹿桥自唐贞观十七年(643年)至金正隆六年(1160)为永宁治所。

猜你喜欢

永昌永宁古道
走古道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书画作品鉴赏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挖出来的风波
访茶马古道
古道兴衰
张永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