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澳龙舟遊涌

2019-01-23

荣誉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神像庙宇水道

每年端午节前後,龙舟竞渡的锣鼓声就会在香港多个地区响起。香港各个离岛仍保留着有关赛龙舟的宗教仪式,其中最具特色的可说是大澳的“端午龙舟遊涌”了。相传在百多年前,大澳出现瘟疫,渔民用龙舟拖着载有从各庙宇接来的神像的小艇巡遊水道,於是瘟疫得以驱除。这个“龙舟遊涌”的传统维持至今,它将大澳的渔业生态环境,生产技术,渔业经济,渔民组织,以至宗教信仰及仪式整合起来,发展成为一套地方民间宗教和社区生活体系,具有维繫社区成员关係的重要功能。2011年,这项活动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来

相传一百多年前,大澳发生瘟疫,並持续一段时间,不少人因此离世。居民提议出动龙舟酬神,希望神灵能为居民驱除瘟疫,带来好运。於是,村民便恭请大澳四间庙宇的神祇出来遊涌,依次是侯王、天后、关帝和洪圣,把祂们安放在神艇上,由象徵神灵的龙舟拖行,在各主要水道巡遊。神艇上的人沿途化衣,安抚水中孤魂野鬼,保佑大澳平安。当神艇经过水道两旁的棚屋时,到处满佈居民围观,祈求平安,消災解难。不少人焚烧元宝,祭祀遊魂野鬼和不幸死去的人。这个习俗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一直由三个龙舟会合办,分别是扒艇行、合心堂和渔业行,他们代表了昔日在大澳从事渔业的水上和岸上居民。现今渔业式微,许多年轻的大澳原居民已迁往市区谋生,令原本有两万多人的社区,现在只剩下几千人居住。

今日

当地人称端午节的宗教性龙舟活动为“遊涌”,是将杨侯、天后、关帝和洪圣四间庙宇的神像请出来放在小艇上,由龙舟拖着巡遊大澳各水道。活动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到各庙宇接神,第二天是遊涌(或称“巡神”),然後是把神像送回各庙宇。

“接神”在农历五月初四日进行,参加的有合心堂及渔业联谊会。两个龙舟会的龙舟拖着小艇——他们称之为“神艇”,到大澳的四所庙宇迎接菩萨的神像。神像由神艇盛载,由龙舟拖返回龙舟会的“神棚”供奉,合心堂将一会员的棚屋装置成为神棚。渔业联谊会则以负责人的家中作为活动基地。

各龙舟会的接神活动有一个特定的安排,依次是杨侯庙、新村天后庙、关帝庙及洪圣庙,他们每到一间庙接神,都会询问神明是否满意是年端午节的安排。接回来的神像都会安在神棚供奉,龙舟会的成员都会到神棚朝拜菩萨的形身。

扒艇行的接神活动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接神次序和两个龙舟会一样。不过在扒艇行迎接了菩萨的行身後,“遊涌”活动便开始。

按传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会举行龙舟遊涌仪式。当天清早六时,由两位扒艇行成员在早上先往採青,负责採青的年轻人一定要未成婚,俗称“青头仔”。然後,一行人到侯王庙拜神,祈求侯王保佑,此外在庙内请顺水符,並贴在龙头两边,寓意平安。随後健儿划龙舟到新码头(过往划到龙趸,即头船,指捕鱼数量最多的渔船),举行“喝龙”,仪式由“青头仔”举行,用生鸡鸡冠血加酒,从龙头洒到龙尾,以示唤醒神龙,带来生气。

接着,由各庙宇接回来的神像都安放到神艇上,由龙舟拖着巡遊大澳的水道。三个龙舟会巡遊的次序是:“扒艇行”、“渔业联谊会”和“合心堂”。龙舟和神艇都插满旗帜,神艇上的龙舟会成员不停燃烧金银衣纸和向水面撒“水饭”,也就是由水混合了的米饭和菜。当地人称此为“化衣”,以安慰水中的遊魂野鬼,同时沿岸的棚屋居民则不断向经过的龙舟燃烧香烛元宝参拜。

巡遊完毕後,各龙舟会便在下午把神像送还各庙宇。与接神的过程一样,神像由神艇盛载,依次序送回杨侯庙、天后庙、关帝庙和洪圣庙,当到达杨侯庙後,龙舟会的负责人便会询问神灵对今次活动是否满意,然後再求签询问会员的运程:首先他们会问全大澳社区是否平安,然後是會员行业的运程,作业情况,以及会员会否招惹官非。但在其他庙宇,他们並没有求签,只会询问神是否满意,这反映出侯王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当所有神像送回庙宇後,活动便完结。在晚上,龙舟会的成员便会在酒楼聚餐,庆祝端午节。他们也以诞会的方式组织运作,在宴会上计算活动经费,由会员平均分摊。大澳居民也称他们的龙舟会为“龙船诞会”。

猜你喜欢

神像庙宇水道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现在在哪里?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水道港口》杂志第五次被评为一级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