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民族超声品牌与改革开放同行

2019-01-23施春霞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经济贸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海鹰诊断仪关键技术

施春霞/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历经黑白超到彩 超,A超到B超,模拟机到数字机的过程。

在近日召开的改革开放40年·回顾共享展望——首届中国超声医学发展大会暨超声医学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展示会上,一批“有年头”的民族超声品牌吸引了与会专家的目光,其中推出中国首台国产B超的海鹰医疗备受关注。

40周年,不仅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对于中国民族超声事业发展来说,是从无到有、从优到强、突飞猛进的40年。海鹰医疗与改革同行,经历了黑白超到彩超、从A超到B超、从初始的模拟机到后来的数字机的过程,见证着民族超声事业的变革与发展的历程。

军民结合,探索开发医疗民品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民族超声事业的发展,也没有海鹰医疗事业的发展。”海鹰公司老厂长秦升感慨道。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涤荡着神州大地。时任领导班子积极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凝聚集体智慧进行决策,带领干部职工坚持科技兴厂战略。在一系列选择和摸索的过程中,企业上下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家重点建设的超声专业企业,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优势,研制出体现专业特色的整机产品。通过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讨论、分析、论证后,认为医用超声诊断仪有广阔的市场,又有利于发挥军工技术优势,海鹰开发此类产品条件得天独厚,既为国争光,又为民造福。

1982年,工厂开发成功A型超声诊断仪。1984年,海鹰公司决定加快开发医用超声诊断仪,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开发方针,一手促国外技术的引进,一手抓自行研制。领导亲自组织带队到发达国家考察,与有关国家企业进行技术洽谈。而国外厂家以大量组装为代价,以关键技术不能转让为由,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面对困难和挑战,海鹰公司决定立足自主开发。经过几年艰苦努力,1988年9月海鹰B超“起飞”了,产品一亮相市场就受到用户青睐。海鹰B超的成功开发,为民族超声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海鹰医疗产品“展翅翱翔”时,海鹰牌电子清纱器、传感器、测深仪等一系列重点民品也成功开发。同时,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加快机制转换,全面走向市场,使老军工重振雄风,率先实现了海鹰的第一次升级转型,实现了经济新腾飞,谱写了海鹰历史上“军民结合”新篇章。海鹰公司成为了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军转民”的典型单位,屡获嘉奖。

核心技术,决定医疗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能够自主开发出相当国外80年代中期B型超声诊断仪,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极大地提振了广大科技人员攻克高新技术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明白一个道理,关键技术是用金钱买不到的。”40年过去了,海鹰B超的缔造者、全国劳动模范胡春山回首海鹰B超开发历程,仍然十分激动和自豪。

改革开放初期,外国人垂涎中国潜在的B超大市场,却不轻易向中国提供技术。国内当时有少数厂家研制B超,但获得成功的则是凤毛麟角。以胡春山为核心的海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全身心融入国产B超的开发研制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钻研,1987年海鹰的第一台符合临床要求的线阵 B 超样机研制成功,开始投入无锡市、江苏省及上海市部分医院临床试用。1989年9月,SJN-2031型B超成功研制,居国产同档次B超领先地位,并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中国超声市场的局面。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改革的深入,海鹰公司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与国外有实力的公司继续接触洽谈。1994年10月海鹰公司首次与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历时一年半的协商、考察,双方正式确定合作组建“海鹰通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签字仪式于1996年4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此举引起国内外企业人士的极大关注。

和当时许多国企一样,海鹰公司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由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海鹰公司在经营上及时作出调整,2001年7月在无锡市国家高新区注册成立由海鹰公司控股和部分业务骨干个人持股的“无锡海鹰电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率先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2003年,海鹰医疗向市场推出HY6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自此,海鹰医疗超声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发展时期。

在对超声诊断仪改进的同时,海鹰医疗不断研发新技术、不断增加新功能,使产品更加符合临床需求,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2012年 “一种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键盘控制系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是超声诊断领域的首项专利,与此同时对实时三维重建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根据“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部署,海鹰医疗选择通过国际合作,借力提升自我实力,实现了从二维超声到三维超声,再到4D超声的飞跃,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实时三维成像软件的公司之一。

持续创新,超声诊断向超声治疗转型

“希望产品组围绕该系统注册成功发挥聪明才智,做好工作推进,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通过对外宣传提升软实力,在技术上进一步深化,做好适应性改进、产品拓展,超声治疗大有可为。” 在2015年召开的HY2009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注册成功庆功暨持续推进会上,原海鹰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吕怀珠如是说。

在超声诊断的诸多领域中,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系统是由我国工程人员最早产业化、为数不多的出口海外的大型医疗设备,全球应用的HIFU设备80%以上都是由我国生产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智造”。HIFU作为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技术,它以无创、绿色和安全的优势在我国医学行业驰骋了20多年。

海鹰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研制和生产该产品的单位之一。自1998年开始,海鹰公司历时16年研制和临床试验HY2900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并于2015年获批进入市场。这是海鹰公司军转民技术的又一最新成果,成功实现了医疗电子产品由超声诊断向超声治疗转型。

该系统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获多项国家专利。关键技术之一,聚焦换能器,获国家发明专利。聚焦换能器采用六基元半球形凹面自聚焦换能器阵设计,在采用六基元相控阵技术的超声功率源驱动下,该系统有效产生可控聚焦声场。关键技术之二,自上而下的治疗方式。关键技术之三,高精度定位扫描装置,获中国发明专利,同时获韩国发明专利。关键技术之四,改善HIFU系统治疗过程热积累的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软件通过16种换能器运动方式、3种系统分布治疗模式和治疗参数扩展,实现均化HIFU治疗过程热积累。

十余年磨一剑。该系统研制不亚于大型装备定型,项目团队为之付出巨大努力,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使产品能安全可靠地用于临床,产品组花费两年多时间,进行大量的离体实验,摸索着产品临床治疗参数。2004年年底,产品运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始近十年漫长的临床实验。在此期间,随着国家医疗器械监管规范的不断完善,对该产品临床实验要求也日渐严格,促使产品组涉足医学、临床统计等多个新专业领域。

2016年2月24日,海鹰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样机)签约上海六院投入商业使用暨海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仪式在无锡太科园举行,标志着海鹰公司进入了构建海鹰大医疗时代。该公司成立旨在以产品项目为契机,探索尝试与资本市场对接,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的双轮驱动。2018年9月,该产品被收录于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7年版)》中,也是该指导目录唯一入选的妇科无创治疗高端设备。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改革开放40年来,海鹰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海鹰公司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船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2018—2050)》为指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加强科技创新,为国家超声事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海鹰诊断仪关键技术
牛繁育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2021年8月4日,一架MH-60S海鹰直升机准备在所罗门海的美国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日立EUB 8500E彩色超声诊断仪的维修与升级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伴着花香闹春耕
李剑锋:用技术进步促进诊断仪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蔡鹏:优质诊断仪为现代汽修打开便利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