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运会“New Norm”解析与北京冬奥会筹办策略

2019-01-23郇昌店易剑东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奥运村国际奥委会组委会

郇昌店, 易剑东

(1.江苏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温州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

2014年,国际奥委会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从可持续、公信力和青少年等方面提出40项改革建议,延续了奥林匹克运动持续改革的传统[1]。《奥林匹克2020议程》目前主要着眼于简化奥运会(含残奥会)申办程序、降低赛事复杂性和保留更好的奥运遗产。2018年平昌冬奥会前夕,国际奥委会延续了既往的改革思路,出台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Olympic agenda 2020 Olympic Games:the New Norm,以下简称“新规范”),涉及“重新设计候选人流程”“国际奥委会遗产战略方针”“7年筹备周期”3个方面,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出针对性改革建议[2]。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举办权。历经多年筹备,目前已进入冬奥会的“北京周期”。为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4个要求,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从北京冬奥会(含冬残奥会)筹办的角度,论证“新规范”指导下的应对策略,为举办独具特色、遗产丰富、经济节约的北京冬奥会提供借鉴。鉴于北京冬奥会已经完成了具体的申办任务,故本文暂且搁置“新规范”中“重新设计候选人流程”对北京申办的影响,将重点落于“奥运遗产战略”和“后3年的筹备实施阶段”。

1 “新规范”关涉议题

“新规范”共提出118项具体措施,其中涉及奥运举办权遴选的共10项,国际奥委会遗产战略共8项,剩余的100项为“4+3”筹备期的具体措施。从“新规范”的内容篇幅看,国际奥委会将未来改革重点落于奥运会的筹备与执行环节。因此,本文对文本关涉议题的重点分析集中于奥运遗产战略和赛事筹备相关环节。

1.1竞争申办改为邀请申办为了降低申办成本,国际奥委会将既往的申办程序进行了调整,从“竞争申办”转变为“对有意向城市的邀请申办”。新的申办策略已经在2024、202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遴选中得到应用。与既往申办模式相关,邀请申办的亮点在于:意向城市可与国际奥委会就举办奥运会进行磋商,提炼基于自身优势的申办规划,而不再拘泥于国际奥委会的标准条目。

从竞争申办到邀请申办,能够有效降低申办城市的成本,凸显申办城市特色,是国际奥委会降低申办难度、吸引更多城市参与的重要举措。

1.2国际奥委会遗产战略从既往奥运会运行状况看,奥运遗产已成为评价奥运会对举办地影响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3]。奥运遗产侧重于从积极角度对奥运会举办后社会、城市和民众积极福利的获得引用。由此可见,既往奥运遗产的构想与运行,更多体现出赛后的相关实践。从“新规范”设计的遗产战略看,奥运遗产的内容及其功能更宽泛。2017年底,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与遗产委员会出台《遗产战略:面向发展的未来》(Legacy Strategic:Approach Moving Forward)将奥运遗产界定为“举办奥运会等体育赛事为居民、城市、地区带来的有形和无形长期利益的综合[4]”。具体内容包含:有组织的体育发展;通过体育实现的社会发展;人的技能、网络和创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发展(含场馆赛后利用);环境保护;经济价值和品牌资产。为更好地发挥奥运遗产的导向作用,国际奥委会在“新规范”中,将奥运遗产战略的目标细分为4个方面:奥运生命周期嵌入遗产;记录、分析和交流奥运遗产;鼓励实施奥运遗产战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国际奥委会建议主办城市保证奥运遗产与举办城市长期的发展计划相一致,将其嵌入城市发展规划中。从“新规范”的文本看,奥运遗产战略应将城市奥运遗产规划嵌入奥运会候选、准备和筹办等多个阶段,以实现未来数十年持续释放奥运价值的目标。

在“新规范”中,针对奥运遗产的运行,国际奥委会建议举办国(地)制定高层遗产计划,并确定优先事项与行动计划,明确未来的资金来源和主动沟通战略。国际奥委会要求申办城市承诺奥运会后财政盈余用于候选进程中确定的文化遗留项目和活动,为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提供资金。

为了持续实施奥运遗产战略,国际奥委会倡议举办地组委会定期监测、分析、传播过去和未来奥运遗产,鼓励城市举办庆祝奥运遗产的仪式。

1.3“4+3”的筹备策略“4+3”的筹备策略将奥运会筹备的7年时间分为2个阶段,即前4年的重点放在战略要素(如范围界定、资源保护、公众参与和沟通)上,后3年则主要关注赛事准备和服务交付。7年的奥运筹备内容侧重于“4加4减”:“加”注重灵活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和伙伴关系;“减”则关注赛事运行中的成本、复杂性、风险和浪费,以实现奥运会及残奥会的价值主张。

奥运会的筹备是“新规范”中最核心的环节,通过筹备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而实现“降低复杂性和办赛成本的双重目标”。

从“新规范”的文本来看,该部分主要分为3个方面:①整合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国际奥委会、地区奥委会和残奥会等组织如何介入地方组委会的微观筹备工作。②集成业务控制,集中于奥运筹备与办赛期间的支出控制。首先,体育场馆及附属设施方面是重点,具体包含比赛或训练场地、国家广播中心、新闻中心、奥运村、观赛座位。其次,在赛事运行服务方面,具体包括奥运测试赛、媒体服务、赛事服务(运输、住所、座位、食品和饮料、医疗服务和安全设备)。再次,涉及技术能源,运动会认同与景观,仪式、文化和教育,酒店票务等内容。③协调组织支持者,即支持国际奥委会的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地区奥委会等更好地介入奥运筹备,还包含国际奥委会商业开发计划(The Olympic Programmes,TOPs)的成员如何更好地服务奥运会。“4+3”的筹备策略主要为了实现赛事运行的持续性,降低办赛成本。为了总结和传播相关奥运筹备运行的经验,国际奥委会系统分析和总结评价了既往多届冬奥会的运行状况,要求后续奥运会筹备借鉴与学习过去的经验与教训[5]。

综合而言,奥运会“新规范”的推行,旨在最大化地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降低奥运筹备成本和运行的复杂性,以更积极的遗产惠及举办城市和居民。

2 奥运会“新规范”的典型特征

2.1降低成本在申报环节,通过精简程序降低相关申办成本;在确定候选人环节,国际奥委会委托专家团队帮助候选城市凝练相关主题,且该过程中专家费用由国际奥委会承担;在业务整合环节,奥运会“新规范”坚持筹办与运行的成本控制,通过相关方案和沟通机制的实施,预计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将节省22亿美元[6]。

国际奥委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6年奥运举办城市相关支出中体育场馆支出占21%,人力资源支出占18%,科技支出占18%,交通支出占6%,管理占10%,同时还含其他预算支出。由此可见,在相关支出大类中,体育场馆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果赛后运行表现出低效用,容易导致潜在举办国面临较大的经济与政治压力[7]。因此,国际奥委会主张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不建议大规模建设新体育场馆。由表1 可见,国际奥委会通过改革测算,未来奥运会运行过程中,仅赛事运行方面将为夏季和冬季奥运会最多节省7.31亿美元和3.89亿美元,总体降低成本为9.59亿美元和5.27亿美元。

表1 奥运会改革措施的成本削减预期 百万美元

注:粗体表示3个大类,按照2017年汇率

奥运会发展历史表明,各项成本是影响举办国和城市对奥运会举办热情的重要障碍。“蒙特利尔陷阱”导致很多国家不愿申办奥运会,倒逼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市场化改革,奥运会的市场化思路激发了相关国家和地区对奥运会的热情。后续不断攀升的奥运支出,依旧制约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的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先期有5个城市有意申办,最终仅有北京和阿拉木图提交申办报告,其他3个城市因成本原因退出申办。

从既往奥运会的预算成本与最终开支看,超出预算成为惯例。里约奥运会最终支出45.8亿美元,超出预算51%;而索契冬奥会共花费218.9亿美元,超过预算289%。以节俭著称的伦敦奥运会,花费149.6亿美元,也超过预算76%[8]。由此可见,降低奥运会举办成本,不仅是为降低组委会及举办城市的财政压力,也是吸引更多的城市参与举办该项赛事的必要手段。“新规范”中奥运会筹备期内更新或增加的内容包含:模块化的运动场馆和奥运村;奥组委出版物;远程口译中心;云计算;直播网站;媒体运行枢纽;残奥会(IPC)无障碍指南;中央数据库。建议减少的内容包含:固定建设投资;语言障碍;场内同声传译;传统信息技术;寻路与定向标志;冬奥会颁奖会场等方面。

国际奥委会对成本控制的表述超越了既往局限于“举办方成本”的传统,而将成本的范畴扩展到城市当局和利益相关者,具体包含如下3个方面:组委会的运营成本;公共当局的资本投资;所有利益相关者与赛事有关的费用。国际奥委会的成本控制,降低奥运举办城市费用的方式有:通过搭建临时性场馆设施,直接降低相关设施建设和服务的费用;部分运行费用改由国际奥委会承担,降低举办地的费用。国际奥委会有关成本控制的其他建议可由地方奥委会根据情况酌情实施。

2.2简化复杂性在持续发挥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由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和举办地奥组委、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参与的联合指导论坛(Joint Steering Forum,JSF)。JSF实施双负责人制度,由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和城市组委会的负责人担任,有效实现国际奥委会与地方奥组委间的赛事协调功能,达到简化奥运会复杂性的目的。国际奥委会通过交钥匙方案(Turnkey)、体育交付计划(Sport Delivery Plan,SDP)和规划时间表等3个方案降低赛事的复杂性。

交钥匙方案是指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协会为举办城市奥组委提供的各种解决方案,包含场馆运行、商品采购、供给端与需求端服务。国际奥委会将协调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帮助地方组委会设计体育场馆、交通系统、安保系统、赛场服务和技术等方面的方案,支持组委会较好地运行赛事。就技术方面而言,国际奥委会倡议的奥林匹克信息服务(Olympic Information Services,OIS)已在平昌冬奥会中得以应用。视频音频对讲系统(Data Intercom Video Audio,DIVA)和奥林匹克频道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得到应用,城市奥组委将不需对交钥匙方案涉及的内容进行额外部署。交钥匙方案的引入将降低赛事复杂性、交付风险和可能的成本,且为未来的城市组委会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提高运行效率。

体育交付计划的引入能够保证在赛事筹备之初就完成相关操作性内容。体育交付计划在增进灵活性方面,致力于简化复杂性。体育交付计划包含如下内容:更好地将奥运利益相关者融入治理过程;总体规划完全适应当地情况;适当调整资源(人员、设备、空间等);提升服务质量;借助第三方力量;与前任和后续奥运举办者共享解决方案;更短的交付时间表[9]。同时,体育交付计划要关注体育特殊设施的复杂性,国家奥委会、举办城市的经验和经历;充分利用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在解决赛事运行问题的经历和资源等。

规划时间表即由国际奥委会帮助主办方确定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推进具体事项,提高举办方运行效率。“4+3”的时间规划就体现了这一点,前4年注重于战略方面的工作,后3年则关注奥运会的具体筹备工作。规划时间表是基于历届奥运会经验的总结,能够帮助组委会在人员招募、相关附属活动开展方面节省费用。

重视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关注利益相关者(地区奥委会、TOPs成员)的作用,专业组织参与决策,实现降低复杂性目标。历届奥运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知识,对后续赛事筹备与举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国际奥委会推进知识转移计划(Transfer of knowledge,TOK),支持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发展,充分利用主办城市、国家和城市奥组委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经验和资源。国际奥委会协助冬残奥会制订专业人员培训方案,提高工作能力。

2.3增进组织间沟通鉴于国际奥委会将治理作为“新规范”的重要内容,凸显了国际奥委会协调国际奥委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单项体育协会、TOPs成员等利益相关者积极介入奥运运行的设想。增进组织间的沟通成为利益相关者合作的首要前提。

奥运会的筹备涉及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城市组委会和政府当局、赞助商等多种组织。在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为发挥不同组织间的协同作用,“新规范”在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JSF,作为组织间沟通的策略。

在JSF的基础上,发挥奥林匹克运动会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Steering Committee for Olympic Games Delivery)的作用,关注地方组委会的执行监督和交付审查等,并承担双重职责:执行奥运会的筹备方案并提出改进战略建议;确保利益相关者参与并监督具体措施的实施。

根据“新规范”精神,国际奥委会提升了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在奥运会运行中的作用,赋予其负责赛事运行的职责:协助制定专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职位描述或确定具体管理者支持或接管组委会;确立标准的体育场地设计和运营计划;督促实施奥运会竞赛程序。同时国家奥委会、TOPs成员均应积极介入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进程。

从不同组织者对奥运会赛事运行的参与看,组织间的沟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引导专业组织积极介入,协助城市组委会成功举办奥运会。

2.4引入第三方合作机构鉴于奥运会运行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国际奥委会从专业化的角度提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方案。国际奥委会着眼于相关附属性服务的特征,认证不同领域软件、特殊服务和高科技专业的供应商,进而降低组委会的工作强度。在“新规范”中,国际奥委会建议在“奥运票务”“奥运村运营”“技术方案”等方面引入专业第三方合作商。

(1) 配合专业票务销售商,提高奥运会票务销售的精准程度和经济效益。国际奥委会和地方组委会将联合选择票务系统和服务提供商(Ticketing System and Services Provider,TSP),委托其进行奥运票务销售。国际奥委会认为,奥运票务的外包,能够降低奥运票务设计、印刷成本,且售票数据平台可多次使用。因延续性专业票务销售商的存在,能够对票务销售的节点和对象进行管控。在平昌冬奥会期间,推出“粉丝在前”的策略,直接优化了票务的销售状况,比预算收入额提升了180万美元。

(2) 引入专业的奥运村运营团队,提高奥运村运行效率。奥运村的管理,因涉及不同团队的工作,语言、餐饮和民俗文化等各有不同,因此,有经验的专业运营团队更能应对此类关键事件。针对奥运村内床位的分配和再利用,国际奥委会提出“驻留时间”的概念,替换此前的“赛事周期”概念,运动员在奥运村停留的时间更短,且更具机动性,以便最大化利用奥运村设施。

(3) 借助现代技术方案,提高奥运会服务的技术化水平。平昌冬奥会期间,利用交通大数据平台,引入“Go Pyeong Chang”,降低了平昌交通引导和搜寻的成本。针对北京冬奥会的筹备,阿里巴巴公司将利用“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便利,且将以创始合作伙伴的身份协助奥林匹克频道建设。奥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专业合作机构的出现,能够弥补组委会的经验短缺问题,且传递相关技术,能够更好地优化运动员和利益相关者的体验。

综合而言,奥运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激增、环境破坏等现实问题,造成了举办国和城市的巨大压力。国际奥委会高度关注奥运会的成本激增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予以改善。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尤其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配合和协调城市组委会的工作,能够保障奥运会的有序运行。

3 “新规范”指导下北京冬奥会筹办应对策略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主办城市合同》的要求,“北京周期”的冬奥会筹办工作,已制定的冬奥会举办协议,须依据“新规范”重新考察相关内容的合理性。本文结合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2016年提出的“冬奥会建议”相关条款,通过对其体育场馆概念、候选程序、赛事组织支持、降低成本和复杂性、冬奥会定位、收益与遗产6项内容的分析,遵循我国对北京冬奥会筹办“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相关规则,提出如下建议。

3.1明确利益相关者责任,强化协同治理“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奥林匹克运动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增效作用”作为6大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在未来发展中,将持续发挥利益相关者的关键作用。

在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执行建议中,需要对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方(包含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国家奥委会、TOPs合作伙伴和残奥会组委会等相关组织)的职责予以重新分析[10],尤其发挥国际单项体育协会的专业作用,协助城市组委会解决筹备和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在奥运会筹备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国际奥委会对赛事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专业建议,对财务和运营责任矩阵进行重新审定。由国际奥委会和国家奥委会商讨本届冬奥会交钥匙方案涉及事项,如新闻中心、同声传译中心和票务服务等。由国际奥委会负责提供运动员访谈提纲和新闻发布会摘要。引入国际奥委会的综合招待方案。

联合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对本届体育场馆的功能与运营进行分析,降低单一功能场馆的建设。与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商定对本届冬奥会人力资源支持和管理的措施。同时,考虑北京奥运会雪上项目相关投资商的利益诉求,在冬奥会测试与运行期间,雪上项目场地难以获得商业回报,需要组委会、地方政府和相关投资商探索利益补偿机制。

与TOPs合作伙伴商定冬奥会商业开发的步骤和权益实现路径,帮助其进行文化推广活动。将冬残奥会纳入本届冬奥会组委会建制,取消冬残奥会的主新闻中心(Main Press Centre,MPC)、新闻会议室和非桌牌媒体席位。

3.2持续推进成本控制,降低奥运开支北京冬奥会共有北京(6个竞赛场馆、7个非竞赛场馆)、延庆(2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和张家口(4个竞赛场馆、4个非竞赛场馆)3个赛区,其中北京赛区的13个场馆中有8个是北京奥运会场馆[11]。从赛区分布看,本届冬奥会赛区分散增加了奥运村运行和相关设施的运输成本。根据奥运会“新规范”,在筹备过程中至少应从如下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1) 场馆成本控制。尽量使用现有场馆和临时性场馆,根据北京冬奥会申办报告,本届冬奥会原计划使用25个场馆的规划,其中新建、改建场馆6个[12],当前均已超出规划范畴。场馆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节能材料。根据国际奥委会“新规范”,功能单一的体育场馆,除非能证明未来的商业价值否则不建议建设。因此,相关雪上项目场馆建设,应充分考虑其未来产业开发和运营方案。

(2) 奥运村成本控制。在保证运动员体验的前提下,为不入村居住的运动员或官员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偿;减少奥运村餐厅的运行时间,奥运村餐厅的运行时长由24 h降低为21.5 h。与国际奥委会沟通,预测相关运动员的入村时间和时长;减少奥运村永久性设施的建筑量,使用模块化产品;减少国家奥委会工作人员的数量;简化或取消奥运村内对各代表团的欢迎仪式。

(3) 媒体中心成本控制。尽量不建设永久性的新闻中心和媒体中心。取消奥运村内的观赛室,建议运动员使用多媒体手段观看比赛;冬残奥会建议使用分散化的媒体中心,借用附属单位的相关餐厅或办公室。

(4) 安保成本控制。根据历届奥运会安保经验,接近30%的安保设备将被浪费。根据中国相关安保措施,尽量降低对车辆和行人的安保检查程度。

(5) 赛事运行成本控制。削减开幕式前或举办城市外的测试赛数量;相关竞赛严格执行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规则,尽可能减少赛事场馆数量。

(6) 其他方面。利用现有的兴奋剂控制实验室,尽量降低纸张使用,宣传材料多借助电子产品。北京冬奥会原申办报告中提及建设3个颁奖广场,建议设立一个通用颁奖台,其他区域通过直播形式呈现。奥运村医疗中心可不添置大型、固定和使用率较低的医疗设备,可借用15 min路程范围内医院的医疗设备。

延庆赛区相关场馆、媒体中心和接待中心均可与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相关设施整合利用。

3.3继续执行冬奥会遗产计划,提高冬季项目认知度长期以来,受开展条件的限制,我国民众对冬季运动的认可度不高,部分运动项目推广不足,这既是北京冬奥会的弱点,也是发展的契机[13]。运动项目的推广也是奥运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2014年,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更名为“可持续与遗产委员会”,成立奥运城市联盟,督促城市间奥运遗产相互借鉴。北京冬奥会应借助既往经验成立组织机构并出台相应的遗产计划。该遗产计划应积极回应北京冬奥会申办报告提及的凝练遗产,即“区域经济生活发展与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遗产继承有机整合”,主要体现在申办遗产、主办奥运会遗产、场馆遗产、体育遗产、奥林匹克遗产和残奥会遗产等方面。就北京冬奥会遗产的推进,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

(1) 借助北京冬奥会持续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2015年,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第1次全体会议上,明确强调举办北京冬奥会是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要发挥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尤其在体育发展领域,京津冀应充分利用冬奥会举办契机,充分践行开放、共享等理念,推进京津冀体育事业协同发展。为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应注重更高层次的政策规划,利用已经出台的“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推进京津冀体育事业深度协同发展。

(2) 借助冬奥会推进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参与。努力实现“3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目标,实施“北冰南展西扩”战略,大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地方政府充分理解和执行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 年)》《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专项规划,扩大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力度。发挥校园的支持作用,持续推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校园冰雪计划”,大力促进冰雪运动在校园的普及。积极回应社会资本对冰雪运动的投资热情,加强政策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办冰雪项目的技术要求,制订青少年冰雪运动培训的业余等级标准。

(3) 推进冬奥文化传播。与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和遗产基金会合作,借助既往奥运会形成的有形与无形产品,开展北京冬奥会文化品牌构造活动,实施北京冬奥会文化教育活动和推广计划。建设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之家”,展示相关成果。

3.4降霾、保山、控水、节能,推进冬奥会绿色发展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决议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相关精神,北京冬奥会环保问题要注意如下几点:

(1) 有效降低北京地区雾霾状况。北京冬奥会预计举办时间为2022年2月4—20日,冬残奥会举办时间为3月4—13日。该时段正值北方冬季取暖高峰,降霾压力较大。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推行“煤改气”措施,预计2022年雾霾将比2012年降低45%。冬奥会期间的雾霾问题,不仅对代表团成员健康产生影响,更容易成为个别组织诋毁我国环境问题的借口,应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降霾问题。

(2) 保护延庆、张家口自然山体环境。冬奥会的冰上和雪上项目,需要借助室外的山体和冰雪资源,延庆县将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张家口将建设北欧中心和冬季两项中心。从申报报告看,相关赛道规划在自然山体之上,应尽量减少对自然山体的改造,确保对自然山体及生态资源的保护。

(3) 降低对水资源的过度运用。延庆冬季降雪量严重不足,在最冷的12月平均降雪(水)量只有2 mm。自然冰雪资源短缺,将迫使组委会借助相关造雪设备和地下水资源,生态环保的压力较大。因此,北京奥组委应未雨绸缪,改进造雪技术和设备,最大化地降低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4) 大力推进节能措施的应用。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奥运村,应坚持节能理念,在场馆建设过程中,使用节能材料,场馆运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综合而言,本文根据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的工作内容,结合组委会内部委员会的职责分工,遵照“能具体分解就具体分解,不能具体分解的就以组委会名义”的原则对筹办策略进行分解(表2)。

表2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工作分解

4 结束语

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改革是永恒的要求。现代奥运会复兴一百多年来,历经多次挫折与改革,但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奥运会在挫折中发展壮大。当前,奥运会发展规模巨大,影响力甚远,但因其巨额承办成本,制约了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举办奥运会的参与。2018年,国际奥委会出台“新规范”是为挽回奥运会热情的积极尝试。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是冬奥会百年庆典前的重大事项,对推广、传播冬季运动具有重要影响。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应积极吸取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同时与我国举办冬奥会的理念相结合,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猜你喜欢

奥运村国际奥委会组委会
“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十载初心坚守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爆料站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陆俨少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组委会、评选委员会、获奖、入选名单
里约备战奥运会
里约奥运宿舍太差,运动员拒绝入住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