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考

2019-01-23余琦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公众制度

余琦粟

(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近些年积累的环保工作经验可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必须以预防为主为主要思路,同时项目规划、项目前期装备等具体工作要充分体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依然严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获取良好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与此同时,环境评价制度对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日趋法制化和制度化[1-3]。

1 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的程序、法律后果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特点。国家通过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范围、内容等进行规定,形成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一套规则。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4-6]。

1.1 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

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建设单位、编制单位以及审批部门,三方对环境影响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方需要紧密配合,才能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环评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大量实践研究发现,当前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对建设单位、编制单位以及审批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有着明确规定,但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疏漏,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形式化,从而失去核心意义。

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层次偏低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起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停留在行政法规层次上,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执行时较难衔接。因此,加快完善科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极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不能有效落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不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也给生态环境产生诸多安全隐患[7]。

1.3 公众参与机制的不健全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公开性的一项有效机制。当前,在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形式较为死板,公众参与程度不高,且对项目了解不深入,公众参与方式不理想,导致公众实质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进而对环评的公开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更为有效、便捷的公众参与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1.4 环境影响评价介入时机滞后

当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处于整个决策链的末端,决策链中仅有终端的规划和末端的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时机较为滞后,而最初的战略和决策,可能会限制整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并且,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环评工作往往由于审批、资金、业主单位意愿等原因滞后于项目设计、科研等工作,导致环评无法发挥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项目实际运行层面,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介入时机都需要得到一定的提升。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探讨

环境保护工作要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其保护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人居环境进行科学评估,人们可以据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下面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设路径,以推动我国发展环保产业。

2.1 强化环评的法律地位,建立科学与民主的决策制度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同时,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情况与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业绩相结合,使得各单位、各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更好地服务于环保事业。

2.2 协调环评法与其他法律

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列入宪法,提升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影响力。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尚未上升到这一高度,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大约束范围,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改进和当前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范、政策,不断提升环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此外,要实现全过程控制,保证环评科学性,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2.3 整合部门职能,优化机构设置

好的制度需要好的部门来执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均不够完善,不符合实际,这往往和主管部门职能分配有一定关系。在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不断提高,构建完整的审批体系,优化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是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基础工作。同时,要规范环评审批、审核等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的能力,以提升环评质量。

2.4 建立环评激励机制,落实行政问责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对环保工作影响颇深,科学、完善、系统的环评考核制度对于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意义重大。其间需要不断加强考核力度,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环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对重大环境问题加强问责管理,不断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地位。

2.5 强化技术支撑能力,提高环评系统的联动性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却日渐突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技术支撑,不断创新技术手段。要重视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并制定环境准入条件,构建更加完善的基础资料数据库,加强环评系统与其他环保系统的联动性。此外,要不断提升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专业技能,以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6 实施制度化环评,向可持续发展评价转变

今后,环评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制度化因素的环境影响,同时要重视跨境环境影响。此外,要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宣传教育,提升大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有序发展。

3 结语

新形势下,建立和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基础,是缓解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顺应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候也是我国深化环境保护、推动战略性环境工作的重要目标,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应继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公众制度
公众号3月热榜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