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对策研究

2019-01-23罗建红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污水环境保护

罗建红

(茂名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茂名 525000)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今后的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其中,“生态振兴”这一概念强调了要重点解决好农村的各项污染问题,使生态与经济能够实现协调发展。首先从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入手,解决好最为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带动土壤污染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各项工作,最终形成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振兴的良好局面。要研究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对策,就必须从分析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出发,建立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1 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1.1 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要重视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加大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民不断增收,可以说农村经济真正实现了繁荣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农村以水环境保护与治理为切入点,进而实现综合环境整治,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保障农村的饮用水安全

农村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还能够保障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当前,农村各项经济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其间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养殖污水,而由于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再加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那些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河流中,不仅会造成地表水的破坏,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人们一旦饮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地下水,就有可能罹患各种疾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2]。重视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当地的水质,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种养结合已经成为比较普及的发展模式,再加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更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大力发展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规划,大多数农户在发展养殖业时以散养为主,无论是在选址还是布局上都缺乏科学性。另外,农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不重视沼气化粪池等的建设,直接将粪便和养殖场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不仅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所产生的难闻气味还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3]。

2.2 化学农药的不当使用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不当使用一直以来都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前,农村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低,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科学田间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农民在进行各类农作物或果蔬种植时,仍然使用一些传统的化肥农药、杀虫剂等来对农作物进行管理,其中一般都含有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在施撒的过程中除了部分真正被农作物吸收之外,绝大部分都附着在土壤上,随着雨水的冲刷和土壤的渗透,很容易汇入河流中或者直接渗透到地下,导致水环境的污染[4]。

2.3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全国性的战略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差距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城市企业将工厂迁移到周边的农村地区,在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这些工厂企业大多数没有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再加上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导致这类企业经常偷排污水,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水环境,也加大了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的难度。

2.4 居民生活带来的污染

居民生活带来的污染也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类污水和生活垃圾。农村地区缺乏健全的污水处理体系,无法实现对这些污水与垃圾的集中回收处理,就会造成乱排乱放。生活污水汇入河流中必然会导致水体污染,再加上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河流上随处可见的塑料垃圾,都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甚至造成河道淤堵,影响人们的用水安全[5]。

2.5 不重视河道治理

当前,农村在进行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河道治理,不重视相应的经费投入,使得水环境治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降低了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效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规模,有些地区采取填河造田的方法来扩大土地面积,这就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水环境生态系统,再加上农业农村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忽视对现有河道的修复与疏通,长此以往大大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也无法起到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3 农村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有效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居住质量,并且不利于乡镇长远发展。对此,针对水环境污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3.1 建立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厂

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过程中,农村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建立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厂,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问题。首先,要在农村铺设相应的排污管道,将农户连接起来,使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等能够得到集中处理,其中要重点关注农村厕所改造问题[6]。其次,在对农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污水处理标准和排放标准进行操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提升污水处理的有效性。

3.2 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

农村地区在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重视科学管理的作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尽量减少农作物种植环节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有效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首先,要在农村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来代替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必须使用农药时尽量选用一些低毒农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7]。其次,要实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如蓄水池、透水坝、带有自净能力的水生植物群落等,大力推广有机农产品种植,从农业生产方面来控制水环境污染因素。

3.3 落实生态补偿机制

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要达到理想效果,就必须要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随着农村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农业部门和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需要提高认识,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就是指对造成当地环境污染的各类企业征收环境污染补偿费,这部分费用通过集中整合和优化配置,能够用于完善农村地区的各类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同时,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促使企业加大污水处理投入,从源头解决好水环境污染问题。

3.4 提高农村居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要提升农村水环境污染和治理的有效性,还要从提高农村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出发,真正使生态建设的理念融入农村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农业农村部门要重视水环境保护宣传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基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可以采取集中宣传的方式,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工作小组下乡开展环保讲座或播放相应的教育短片,使农村居民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水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最基本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常识,更好地配合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相关措施的落实。

3.5 加大投入进行农村河道治理

农村水环境污染和治理工作需要重视河道治理,国家要加大农村河道治理的力度,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帮助农村地区恢复和完善水环境生态系统[8]。首先,要坚决杜绝填河造田、填湖造田等的现象,同时还要重视人工湿地的建设,使农村环境更加美观,保护农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水利部门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对淤堵的河道及时进行疏通,修补被破坏的渠道,尽量避免单纯使用截弯取直的方法,而是要以疏通为主。

3.6 重视对农村水环境的动态监测

农村水环境污染和治理工作要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首先就是要实现对农村水环境的动态监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农村周边的工业区、河流、湖泊、水库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合分析,及时地发现水污染问题,做到源头整治,提高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效率。

3.7 加强乡镇企业污染治理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乡镇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生产经营有可能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对此,应当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统筹规划建设,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布局建设,并在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以提高生态效益。在对乡镇企业进行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确保水环境污染水平提升。此外,还要对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适当引导,促使其向工业园区内集中发展,从而实现对企业排出污染的集中控制。可以参照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标准,加强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充分实现企业发展的节能减排,从而提高污染处理水平,强化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

4 结语

当前,人们必须认识到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不断优化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各项举措,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资金投入,真正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水环境,实现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针对农村水环境出现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加强水环境保护,提升水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态居住需求。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污水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