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9-01-22张生林李永德何丙寅张海燕

智慧健康 2019年1期
关键词:脑梗塞患肢病患

张生林,李永德,何丙寅,张海燕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医院,青海 海东 810800)

0 引言

脑梗塞是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偏瘫是脑梗塞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轻度偏瘫病患尚能活动,但是行走时,病患往往上肢屈曲,而下肢伸直,并且瘫痪的下肢每走一步划半个圈,临床称其为偏瘫步态,而情况较为严重的病患丧失了活动及生活能力,常卧床不起,同时偏瘫病患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语言及认知障碍,可见偏瘫严重影响到了病患的生活[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探讨在脑梗塞偏瘫病患的康复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病患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病患60例,随机将病患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患均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分别给予两组病患以下康复治疗。

1.2.1 训练组

给予本组病患康复训练,具体措施为:①软瘫病患:针对此类病患,护理人员协助病患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肢体被动训练,对病患患肢进行伸展、桥式、伸屈肘等被动运动,以恢复病患的主观能动性;②痉挛期病患:针对此类病患,护理人员可适当给予病患进行诱发分离运动,有助于控制肌肉的痉挛状态,同时对病患患肢的关节及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可缓解其痉挛的情况[2];③恢复期病患:针对此类病患,护理人员可协助病患进行床上的翻身、坐立等训练,然后逐渐协助病患进行扶床行走训练,同时强化病患的立位及坐位平衡训练;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协助病患走出病房进行行走或者是上下楼梯的训练;④日常生活训练:医护人员在给予病患康复训练的同时应该指导病患进行穿衣、如厕等基本生活能力的训练,同时训练病患抓握杯子、球等物体,增强病患肢体的活动力[3]。

1.2.2 联合组

给予本组病患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措施同训练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病患针灸治疗,针对软瘫时期的病患,取病患患肢的曲池、手三里、合谷、极泉、阳陵泉、丰隆、天泉、昆仑、环跳、外关、足三里、太溪等穴位进行针灸;针对处于痉挛期的病患,取患肢偏厉、天井、四渎、悬钟、解溪、曲泉、阳陵泉、臂臑、阴包等穴位进行针灸[4];针对恢复期病患,取病患患肢足三里、解溪、昆仑、曲池、肩髎、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灸;软瘫病患采用疏波,每次5min;痉挛期病患采用密波,100次/min;针灸强度以病患耐受为宜,留针0.5h,1次/d,休息2d后才进行下一次治疗[5];两组病患均持续治疗四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NIHSS评分量表对病患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提示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采用FM运动功能量表对病患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提示病患的肢体运动功能越好;对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患治疗前的NIHSS评分以及FM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联合组病患的NIHSS评分以及FM量表评分明显优于训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s)

分组 NIHSS评分 FM量表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13.25±2.25 6.28±1.49 56.48±5.48 85.78±3.74训练组 14.12±2.41 8.46±1.56 56.78±6.41 78.52±4.77 t 1.445 5.535 0.194 6.560 P 0.154 0.000 0.846 0.000

3 讨论

脑梗塞主要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病患出现缺血、缺氧从而致使脑部组织局部出现缺血性软化或是坏死,多数病患经临床治疗后均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较为常见的后遗症即为偏瘫,从而导致病患出现肢体、语言以及神经性的功能障碍,对病患的正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6]。

由于偏瘫对病患的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恢复病患的正常功能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7];目前临床上多是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使病患的功能情况尽可能的恢复,康复训练可对病患的患肢进行被动及主动训练,以防止病患的肌肉出现萎缩,同时还能增强病患的平衡感,促进病患行走功能的恢复,从而恢复梗塞部位的神经元功能,恢复病患的正常神经功能[8]。针灸是我国中医的特色疗法,其通过对病患的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可改善病患的脑血流量,从而恢复病患的受损组织;同时针灸还能对穴位的周围产生刺激,从而促进其与中枢神经的联系,改善患肢的肌张力,恢复病患的患肢运动功能[9-10]。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偏瘫病患的康复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有着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患肢病患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