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教育,须臾不离

2019-01-22

中华环境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环境

6月23日,大连市宣布41家企业及环境教育基地年底前向公众开放。约一个月前,青岛启动了2019年度全市“万名市民看环保”公众开放活动,40家环境教育基地可供团体预约参观。而稍早些时候,4月16日,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环境教育的热度似乎随着夏日气温上升也一路走高。

近年来,从校园环境课堂到环保社会组织的自然教育营,从定期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开放到环境教育基地的建立,形式多元、内容多样的校园与社会环境教育正慢慢发展起来。事实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环境教育越来越热是必然,因为环境教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我国环境教育开展得较早。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就提出了我国环境教育的基本概念。1992年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工作方针。此后,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实施指南,环境教育逐渐成为全国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环境教育法制化进程明显加快,环境教育立法调研论证已经开始,一些地方也结合实际进行了环境教育立法实践,出台了一些地方环境教育条例,为环境教育规范有序推进提供了一定的法制化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推动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与消费方式的形成过程中,环境教育最根本、最基础。当前,我国环境教育尽管成绩显著,但仍面临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尴尬,离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还有距离,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教育组织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教育实施过程、考评、激励等管理缺乏有效规范,接受环境教育的受众不平衡,偏重于中小学生群体,且实施力度有限、连续性不足等。因此,我国的环境教育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新时代的环境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家庭等共同努力,每个环节都不能少。日前,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正在进行,北京等地也即将开始。从生活垃圾自觉分类这一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中,我们再次看到了长期坚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也看到了环境教育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诸多发力点。同时,环境教育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须臾不离,不仅要“小手拉大手”,还要“大手”拉“大手”,一代代接续奋斗,共创蓝天白云、水清河畅、生机盎然的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