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01-22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明人类生态

论坛以“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道法自然与和谐共生”为主要议题,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共同探讨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哲学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源于功利主义伦理价值观的西方经济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在学理上以财富增长为经济运行的导向,以财富积累为社会发展的测度,以收益最大化为经济人的目标追求,忽略自然界本身的价值,实行按劳分配,自然界不能分享社会财富。因而,贫富分化,资源耗减,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不可持续。生态文明的发展范式是,尊重自然,认可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要素成分,创造价值,自然界也参与分配,确保系统的整体生产力或可持续力得以维系和提升。这不仅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的改进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学理上重塑经济学理论,应用生态原理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生态革命。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文明: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灵魂、先导和动力。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文化,如天人合一在时代发展演化中蕴含的现代价值意蕴,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以生态文化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化融入发展战略,借生态文化发展健康产业,用生态文化助推石漠化治理,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擦亮生态金字招牌。从广西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

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尺度,来总结、观察、预测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地球资源支撑能力之间的关系。地球已有45 亿年的历史,若压缩成100 年的话,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是这百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不是地球天然的主宰,然而地球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超额透支地球的程度日益加剧,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发展规律,只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尊重自然发展规律,道法自然、师法自然,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之路,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模式转变,转变生活方式和理念,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进步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中国生态文明》总编辑、《绿叶》总编辑杨明森:

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必须依赖自然,依赖的具体方式,是利用自然。其核心就是一个字,度。度,就是分寸。把握分寸,实质是把握规律,度的最高境界是与自然规律同频共振。度,就是节制。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当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时候,就应该节制发展冲动,选择科学的、可持续的开发强度和速度。度,就是权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利益问题最纠结。处理利益关系,关键在于平衡,在于来自更高层面的权衡。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站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作出了科学权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央党校督学组督学、教授、博导乔清举:

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包括真善美合一。天人合一是本体,是人作为人应该遵照的最高原则。生命万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主动尊重其内在价值,适应并为其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让其实现本性,完成其趋向于生生不息的生命周期,最终达到和谐美丽的状态。天人合一可以凝聚为一个字,就是仁。天人合一是一个多层次的、多维度的命题,它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美学境界。比如,到美好的自然里,我们会感到身心舒适,这就是一种以审美为基础的人和自然的统一,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状态。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学术委员李晓宁:

自然生态问题是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是让人们认识自己的处境,不要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教育培训系统和大中小学校都应加大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普及生态环境教育,共享集成优质资源。政府各部门和科研院所要加强合作,研究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司法机构要调整相应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人感应、天人和谐,天然与人工的相互协调、和谐统一,既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也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保护自然。明代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宫观时,强调要因山就势,顺应自然,在施工过程强调不破坏山体,不破坏森林植被,充分体现了天然与人工相互协调的思想。天人合一思想还强调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助天生物”“助地养形”。这些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著名生态摄影家葛玉修: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生态环境好了,野生动物就会增多;生态环境不好,野生动物就会减少。野生动物是漂亮而富有情感的,是需要保护的。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关注自然生态,就是关心人类自己。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报复,这个规律无法抗拒。

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鸿:

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作为阴阳共生的另一面,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负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时代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是现代社会必须深度思考的灵魂问答,也是道家文化中关于自然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根本大道。商用车文化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驰田股份秉承道家文化理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发展方向,以推动高效环保治理方式为突破口,不断丰富商用车产业文化,不断升级重卡技术与创新产品,解决社会痛点,为渣土运输行业赋能,实现企业经营效益与社会环保效益的双赢,让工业文明更好地反哺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文明人类生态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