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口黑鲈寄生异形锁钩虫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2019-01-22谢志胜郝翠兰马江霞郭爱民

淡水渔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量度虫体异形

谢志胜,郝翠兰,焦 丽,马江霞,郭爱民,岳 城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太阳鱼科(Centrarchidae)黑鱼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在新不伦瑞克(加拿大)和亚热带地区的佛罗里达半岛一带[1]。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目前,我国对大口黑鲈的研究多集中在饲养管理、繁殖、细菌病病原鉴定等方面[3-5]。

2017年在乌鲁木齐周边渔场做寄生虫调查期间,在大口黑鲈鳃部采集到一种单殖吸虫,经鉴定该单殖吸虫属于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锁钩虫属(OnchocleidusMueller)的异形锁钩虫(Onchocleidusdispar)。异形锁钩虫是一种寄生在太阳鱼科鱼类鳃部的寄生虫,该物种最先由Mueller[6]在北美的太阳鱼鳃部发现,随着太阳鱼被各国引进,后陆续在许多国家,如英国[7]、波兰[8]、捷克共和国[9]、挪威[10]、南非[11]等国家都有过报道。而在亚洲,目前为止,该虫只在日本报道过[12],此次在我国属于首次发现报道,这也扩大了这一寄生虫在亚洲的分布范围。

1 材料与方法

2017年10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某一养殖场采集到18尾大口黑鲈。将活鱼带回到实验室后,对其进行拍照、测量、称重后,用常规解剖法将鱼处死。然后,检查皮肤和鳍条等处的外寄生虫。将两侧的鳃单独剪开,片层单独分离,放入加水的培养皿中,立即在解剖镜下进行检查。用吸管将活的单殖吸虫吸移到一干净的培养皿中,冲洗干净,挑选形态完整的虫体置于载玻片上,滴加4%聚乙烯醇乳酸酚固定封片。将剩余的虫体收集到1.5 mL的EP管中,滴加95%的酒精做后续实验。

使用光学显微镜对虫体玻片标本进行拍照研究,参照文献[6,13-14]完成对寄生虫鉴定。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实验室。

2 结果与分析

2.1 寄生虫形态学特征

异形锁钩虫OnchocleidusdisparMueller,1936(图1)

宿主: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

采集部位:鳃丝。

采集地点及时间:乌鲁木齐;2017年10月。

感染情况:采集18尾大口黑鲈,感染率为83.3%。

形态描述(依据18个玻片标本):虫体呈纺锤形(图1A),体长435 μm(346~601 μm),体宽66 μm(52~90 μm)。头腺3对,2对眼点,后一对较前一对大。咽球形,直径26 μm(20~31 μm);肠分叉于咽后部于睾丸后方汇合。吸盘楔形,长73 μm(66~77 μm),宽44 μm(39~47 μm),有两对中央大钩和7对边缘小钩。腹中央大钩和背中央大钩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图1B)。背中央大钩的内突明显大于腹中央大钩,细长的钩基部和钩尖明显弯曲;背中央大钩全长74 μm(66~78 μm),基部长58 μm(55~64 μm),内突长24 μm(19~29 μm),外突发育不明显,钩尖长27 μm(23~29 μm)。腹中央大钩与背中央大钩相似,除了基部没有背中央大钩基部长并且末端逐渐变细;腹中央大钩全长39 μm(35~42 μm),基部长32 μm(29~36 μm),内突长10 μm(8~12 μm),外突同样发育不明显,钩尖长18 μm(14~21 μm)。所有的边缘小钩形状和大小相似,长19。背联接片平直末端膨胀呈圆形,长23 μm(20~26 μm),宽4 μm(2~7 μm);腹联接片长17 μm(13~19 μm),宽2 μm(2~4 μm)。交接器由交接管和附属片两部分组成(图1C),位于身体的前三分之一处;细长,漏斗状的交接管长28 μm(28~30 μm),且在尖端末梢有点螺旋;附属片呈钳形,长19 μm(18~21 μm)。

图1 异形锁钩虫全图(A);后吸器几丁质部分(B);交接器(C)Fig.1 Total view of O.dispar(A);Hard parts of haptor(B);Copulatory organ(C)

2.2 与不同国家异形锁钩虫的量度比较

在虫体的形态结构上,本描述与其他几个国家O.dispar的形态描述基本一致,但在量度上稍有差别,我们的标本背中央大钩小于原始描述(USA),腹中央大钩与原始描述基本相似,具体量度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国家关于寄生在太阳鱼科鱼类鳃部异形锁钩虫的形态比较测量Fig.1 Comparative measurements of O.dispar from Centrarchidae fish in different countries μm

续表

注:小括号前的数值为所测量标本的平均值,括号中为量度变化范围。

3 讨论

O.dispar最初是由Mueller[6]从美国纽约中部的太阳鱼鳃部分离。然而,当时由于后吸器形态学的混乱,该物种(O.dispar)被放置在锚首虫科不同属当中,例如Haplocleidus、Urocleidus和锁盘虫属(Cleidodiscus)中。后来,经过形态特征详尽、系统地分类,认为O.dispar应属于锁钩虫属(OnchocleidusMueller),并且确认该属有24种有效物种,其中就包括O.dispar[13]。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有许多关于O.dispar的报道。该物种最初主要是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13],后来随着宿主鱼类的引种,该虫作为外来寄生虫已经在南美的古巴[15]和欧洲的法国[16]、斯洛伐克[17]、意大利[18]、挪威[10]和英国[7]等国家均有过报道。而在亚洲,只有在日本报道过[12]。据报道,日本是在1960年开始从美国中部引入太阳鱼(Lepomisgibbosus),该种单殖吸虫也随着鱼类的引种而被带入到日本[19]。而此次在我国新疆地区的大口黑鲈鳃部采集到O.dispar,根据形态分析比对后发现与其他国家的虫体大体一致,仅部分结构的量度略有差异(见表1)。经分析认为,这些量度值的变化可能与实验测量的方法有关,应属于种内变化。虫体的具体形态特征为:背中央大钩的内突明显大于腹中央大钩,细长的钩基部和钩尖明显弯曲;腹中央大钩和背中央大钩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背联接片平直但两端膨胀呈圆形;交接管细长呈漏斗状,且在尖端末梢有点螺旋;附属片呈钳形。这些形态特征与该种的资料描述完全一致,符合异形锁钩虫的形态特征。因此,此次在我国新疆地区大口黑鲈鳃部采集到的单殖吸虫为异形锁钩虫(O.dispar)。此外,异形锁钩虫在我国未见报道,为鱼类寄生虫一新记录种,锁钩虫属为我国锚首虫科一新记录属。同时,这也扩大了这一寄生虫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

一般认为,大多数单殖吸虫具有较高的宿主特异性,因此宿主特异性在单殖吸虫的种类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0]。通过对国外已报到异形锁钩虫的资料检索发现,该虫分别寄生在太阳鱼科不同属的鱼类中,主要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11、21]、小口黑鲈(Micropterusdolomieu)[22]、瓜仁太阳鱼(Lepomisgibbosus)[14]等。然而,对于这些新引入的宿主鱼类如果投放到天然的水域中,其所携带的寄生虫也随着宿主进入到相应的水域环境,这有可能影响和感染本地的其他鱼类,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有可能影响和改变当地鱼类的寄生虫区系。

猜你喜欢

量度虫体异形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汉译本《造像量度经》综述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
水晶异形卡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水晶异形卡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水晶异形卡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水晶异形卡 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机械能转化量度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