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替代还是互补?

2019-01-22刘景卿车维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传导关联

刘景卿 车维汉

(上海财经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433)

一、引言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革命”中,我国借助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以加工组装角色顺利嵌入GVC的低端环节,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制造基地”。不过,国内行业的投入产出“两头在外”现象,使国内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事实上,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不断加大且长期难以收敛,与我国发育不完全的要素市场存在较大关联[1],制度创新不足(如公共福利制度不健全)等给我国要素市场造成相当程度的扭曲和分割[2]。因此,需要重视国内市场的发展,而通过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问题[3][4]。近期我国政府为大力发展NVC,将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从以往板块式发展战略如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上升为轴带式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等,以充分利用国内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东中西部互动合作。面对上述形势,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摆在面前,即培育壮大内向型的NVC是否意味着逐步淡化发展外向型的GVC?尤其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对该问题的探讨更显重要。

受益于Hummels等(2001)、Daudin等(2011)、Johnson和Noguera(2012)、Koopman 等(2012,2014)对GVC核算方法的发展[5][6][7][8][9],关于我国NVC的研究探讨也逐步从早期刘志彪等(2007,2009)的定性分析转向苏庆义(2016)、黎峰(2016)、刘瑞翔等(2017)的定量分析[10][11][12][13][14]。随后,少量文献尝试将NVC与GVC纳入统一框架,从增加值测度和生产率溢出角度做了一些探讨。从增加值测度角度,李跟强和潘文卿(2016)、潘文卿和李根强(2018)分别考察了国内不同区域的增加值在NVC和GVC统一分析框架中的供给、分布情况[15][16],袁凯华和彭水军(2017)进一步将研究对象具体到代工行业层面,指出因国内配套政策缺失而导致嵌入NVC 对国内增加值率的拉动效应明显弱于GVC[17]。从生产率溢出角度,邵朝对等(2017)指出NVC与GVC的空间互动能够增强GVC对地区生产率的外溢效应[18], 苏丹妮等(2017)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企业层面,分析了企业嵌入GVC的方式与国内产业集聚之间的生产率互动效应[19]。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不难发现,相关研究更多地聚焦于既有NVC和GVC统一分析框架中的具体利益取舍问题,而关于NVC与GVC之间互动关系的问题却没有关注,这既关系到理论层面上在将NVC与GVC置于统一分析框架时如何设定模型形式,又关系到政策层面上如何定位、协调发展NVC与GVC。

为回答NVC与GVC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本文从这两种发展模式背后的影响机制着手做尝试性探讨①。首先,利用2016年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通过对贸易网络结构和份额占比的刻画,本文初步发现中国NVC在与GVC并存的环境下或许对其存在某种促进作用。其次,考虑到NVC或GVC反映的是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亦是行业间经济波动传导的基础。通过分析行业波动来源考察NVC与GVC之间的作用关系,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为此,构建理论模型从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视角分析NVC与GVC之间的作用关系,指出NVC的构建发展是对GVC的互补,并在GVC受到破坏时对其产生替代作用。随后,以中国为基准,利用2016年版WIOD数据库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发现:当GVC未被破坏时,外部世界波动确实对我国经济波动产生同向影响,反映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动性,并且这种经济关联受影响于国内行业与国外行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联度和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度,尤其是后者。作为间接投入产出关联核心部分的NVC在外部世界波动影响我国经济时起到重要作用,NVC的构建完善此时并不是对GVC的替代,相反,是互补;当GVC因外部负向冲击强度过大而遭受破坏时,外部负向波动将会促进NVC的构建,NVC转移规避了来自外部世界的风险,对GVC产生替代作用。相反,较大的外部正向波动则会阻碍NVC的构建,弱化国内外行业之间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此时外部正向波动更倾向于通过国内外行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联实现对内传导。可见,NVC对GVC具有替代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条件性。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政策意义。其一,本文的研究结果尝试性地弥补了研究NVC与GVC之间作用关系的空白,为将NVC与GVC置于统一分析框架时如何设定模型形式提供一种思路。本文将GVC的研究视角深入扩展至NVC中,这可能是未来一个值得挖掘的研究方向。其二,本文研究发现的NVC对GVC的作用关系,可以为设计促使两者协调发展的具体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相关部门在今后制定相关发展战略时注意到这种作用关系。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现状给予刻画;第三部分进行理论模型构建;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讨论计量模型构建、变量构建以及数据说明;第五部分分析计量结果;第六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析外部正负冲击时的情况;最后给出结论。

二、现状刻画

为了较为全面地刻画我国NVC与GVC的关联,本文在此从行业层面的网络结构和贸易强度比值两个角度予以分析。

(一)网络结构分析

为了直观地观察全球投入产出贸易网络中国家间的贸易网络特征以及我国各行业与国内外其他行业的网络关联特征,本文绘制出全球投入产出贸易网络图。图1和图2分别为2000年和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网络结构图②,两个图中的内环节点为我国不同行业,外环节点为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不同行业。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连线,表明这两个行业之间的贸易额超过门槛值,即超过当年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双边投入产出贸易最大额的0.001,投入产出贸易关联紧密。可以发现,从国家(地区)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国内某一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既可通过彼此之间直接的投入产出贸易得以实现,还可借助国内其他行业与该行业以及其他国家(地区)行业的关联,以国内其他行业为纽带,实现国内该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其他行业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考虑到我国不同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相比我国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图中内环节点间的网络密度明显强于外环节点与内环节点间的网络密度③),那么国内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导途径。从时间跨度进行纵向比较,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贸易网络密度明显强于2000年,即有更多的投入产出关联的贸易额超过了门槛值,意味着全球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贸易愈加分散化、均等化,这进一步强化了国内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

图1 2000年全球投入产出网络结构图注:图中各国(地区)以联合国注册的国家(地区)代码表示,详见ISO 3166-1中国家(地区)的三位英文字母代码,数据来源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图2同。

图2 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网络结构图

(二)份额占比分析

网络结构图显示的投入产出关联仅大体代表了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贸易往来④,如果国内某一行业的国内贸易关联度较高但每条关联对应的贸易额较小,而该行业的全球贸易关联度较低但每条关联对应的贸易额较大,此时将难以判断该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与直接投入产出关联孰更紧密。可见,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贸易额需要给予考虑。为此,本部分将通过观察国内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贸易与国内行业和其他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贸易的份额占比情况,进一步刻画NVC与GVC之间的差异。

表1给出了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个年度全球及中国不同行业的国内贸易与其全球贸易的强度比值的分位点情况。观察全球各个行业,不难发现,样本期内大约有25%的全球行业的国内贸易额低于其全球贸易额(即数值小于1),意味着有近75%的全球行业的国内贸易额超过其全球贸易额,国内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高于其与其他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是一种全球现象。进一步具体到中国的行业,发现样本期内国内贸易额超过其与其他国家(地区)贸易额的行业数量占比更是高达90%以上,说明我国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贸易往来甚是密切,在全球生产一体化的背景下考察GVC发展问题时,NVC是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表1 全球及中国不同行业的国内贸易与其全球贸易的强度比值的分位点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计算而得。

三、理论模型构建

基于上文的描述性分析,在探讨GVC发展问题时需将NVC纳入考量范畴之内。那么NVC对GVC有何影响?本文在此尝试从理论角度给予探讨。具体而言,本文在Acemoglu等(2015)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拓展[20],将国家进一步细化为本国和外部世界两大部分,从行业层面构造NVC和GVC。另外,无论NVC还是GVC,其背后反映的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亦是行业间经济波动传导的基础。为此,本文将以分析行业波动的来源为切入点,来考察NVC与GVC之间的作用关系。具体如下:

(一)静态分析

考虑一个静态完全竞争经济框架,包括本国N和外部世界W,各自均含有n个行业。设定本国行业i(i=1,…,n)的生产函数为⑤:

(1)

(2)

本国偏好用一个代表性家庭予以刻画,其效用函数为:

(3)

联立式(1)的生产函数并将利润最大化,可得:

(4)

为考察本国生产活动会受到哪些冲击的影响,本文将冲击分为供给方向冲击(如生产力冲击)和需求方向冲击(如政府支出冲击)。从供给方向冲击角度分析,可推得⑥:

(5)

进一步地,给定γlN=(1-lN)λ。从需求方向冲击角度进行分析,此时以政府支出冲击为例,可以得出⑦:

(6)

命题1:一国行业波动不仅受到外部世界波动通过GVC带来的直接影响,还将受到外部世界通过影响该国其他行业而传导来的间接影响。换言之,NVC的构建发展并不是对GVC的替代,相反,是互补。

(二)动态分析

命题2:一国行业在面对来自外部世界负向冲击的影响时,通过增强与本国其他行业的生产关联,可以弱化外部冲击的影响。换言之,当GVC受到破坏时,NVC的构建发展将是对GVC的替代。

四、计量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构建

以中国为基准,为检验NVC在外部世界波动对内传导中的作用,本文在此考虑如下计量模型:

(7)

(8)

(9)

对于固定效应,本文为了弱化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通过控制多种行业和时间固定效应来消除某些共同因素的影响[21]。具体来看,其一,将贸易双方的行业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纳入回归方程中(μ1),此时从“中国行业i”“外部世界行业j”以及“年份”三个维度对固定效应加以控制。这里,通过引入“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分别实现对行业层面特征如劳动与资本密集度、开放度、信贷依赖度等以及时间层面不随行业变化的影响本国行业i产出波动的特定要素的控制;其二,将“中国行业i×年份”和“外部世界行业j×年份”纳入回归方程中(μ2),以便能够把具体国家行业在具体年份的特征如关税、转型升级程度、竞争度等纳入考量范围内;其三,将“中国行业i×外部世界行业j”与“年份”纳入回归方程中(μ3)。在此,通过引入“中国行业i×外部世界行业j”固定效应,能够较好地控制行业层面特征如两个行业之间的依存度和上下游关系等。

(二)数据说明

本文所用的样本数据,主要源自欧盟提供的2016年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本文选取了2000~2014年共15年的43个国家(或地区)56个部门之间的进出口数据。之所以使用该数据,原因如下:第一,该数据囊括了15年间43个全球重要国家56个部门的双边投入产出情况,可以较为详尽地刻画这些国家2001~2014年间基于投入产出关联的国际经济波动传导情况,为考察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互动路径及其动态变化提供了较好的资源;第二,该数据的匹配性较优,涵盖了行业维度,能够将固定效应控制到行业层面,使传统分析中颇为棘手的内生性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处理,所得估计结果也将更为准确。

五、计量结果

(一)静态分析:NVC在国内外经济关联中的作用

表2 NVC在外部世界波动影响我国经济时的作用

注: *、**、***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差,下表同。

其实,NVC与GVC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经济稳增长约束下内需拉动与外需拉动之间的选择问题,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关于这方面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内需为主外需为辅和内需与外需双引擎增长[22][23]。事实上,现今全球分工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流动以及产品内分工,外需已成为顺利开展全球生产的重要基础。此时,强调外需意味着重视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继续巩固并力促“外需”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实现“内需”的有效扩大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当今出口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不再仅限于产出扩增。相较而论,出口所引致的生产要素流动以及中间品流动,使我国可以接受更为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等,获得溢出效应,同时提高不同行业间的关联程度,增强竞争效应,激发企业技术革新。可见,构建发展NVC,并非为了淡化或放弃发展GVC,相反,通过发挥国内外行业尤其是国内循环部分的行业间的关联效应,可以带动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延伸GVC的国内链条环节,更好地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也是我国政府一贯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诉求。

(二)动态分析:NVC的转移规避风险效应

上文已验证,NVC的构建完善是对GVC的互补,力促我国经济与外部世界经济紧密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活动往来的过程中,外部世界冲击有时会倒逼NVC的构建完善,形成一个双向的动态影响机制。具体而言,较大的外部世界冲击往往会对固有GVC造成破坏,倒逼参与GVC生产的国内企业将经济活动转移至国内,进而影响到本国NVC的发展。为验证命题2,本文在此从宏观角度,继续将外部世界看作一个国家,按照行业大类进行分组,探讨外部冲击对我国NVC的影响。具体计量模型如下:

(10)

(11)

式(11)中变量与式(7)中的相应变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表3 外部行业波动对我国NVC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所得结果反映的是一种平均水平。现实中,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正常运转背景下,投入产出关联并未放大较弱的外生需求冲击对全球贸易下滑的影响,相反,企业往往通过囤货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全球贸易下滑[26]。那么,我国行业在面对外部世界不同程度的负向冲击时,NVC对GVC的替代作用是否依赖于国内外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的变化程度而有所差异?为回答该问题,本文将外部世界负向冲击强度按照从大到小分为8个层级,对NVC在外部冲击强度的不同分位点处所受到的影响给予考察,具体结果见表4。表4中(1)~(8)列的模型设置与表2相同。可以发现,当外部负向冲击较大时,所得结果类似于表3,即较大的外部负向冲击迫使国内企业中断既有GVC中特定生产贸易关系,将经营活动转向国内市场,此时NVC对GVC起到了替代作用。相反,当外部负向冲击较小时,外部冲击对NVC的促发展效应,无论在显著性还是数值绝对值大小上,均出现明显下降,甚至系数符号出现逆转(如第6、7、8层级中)。表明较小的外部冲击让国内企业中断GVC中特定生产贸易关系的意愿并不强烈,毕竟这种中断的机会成本很高。此时,NVC的替代作用并不明显。总体而言,NVC对GVC具有替代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条件性。

表4 不同的外部世界负向冲击强度对我国NVC的影响

六、正负冲击效应比较:一个拓展分析

(一)外部冲击为正向时的情况

上文已经指出,NVC的构建完善是对GVC的互补,将国内外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NVC在GVC受到较强外部冲击时又对其起到替代作用,为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而不同方向的外部冲击可能对NVC的动态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当外部世界冲击为正向时,一者基于NVC的国内外行业之间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将会重点影响外部正向冲击的对内传导,二者NVC的构建发展将会受到负向影响,进而弱化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对冲击传导的影响。那么,此时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是否仍将是影响外部正向冲击对内传导的重要因素?为回答该问题,本文在此选取外部世界正向冲击样本进行回归,具体结果见表5。同样地,表5中两个子表A、B的解释同表2。可以发现,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对冲击传导的影响,不管在数值大小还是显著性水平上,均强于国内外行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联对冲击传导的影响,NVC依然是外部冲击对内传导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时NVC的构建完善仍非是对GVC的替代,而是互补。不同的是,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对传导的影响明显弱于表2中的平均水平,意味着在传导外部正向冲击时NVC的作用确实受到了弱化,这也间接验证了表3中结果的无偏性。

表5 NVC在外部世界正向冲击影响我国时的作用

(二)外部冲击为负向时的情况

当外部世界冲击为负向时,一者基于NVC的国内外行业之间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同样对外部冲击传导至国内产生重要影响,二者国内外行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联会正向影响NVC的构建。其结果是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出现国内关联部分强化而国外关联部分弱化的“矛盾”现象。那么。国内关联部分的强化程度与国外关联部分的弱化程度将会孰高孰低?若是后者更高一些,即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度降低,那么在国内外行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联减弱的情况下,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是否依然为外部负向冲击对内传导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回答该问题,本文在此选取外部世界负向冲击样本进行回归,具体结果见表6。同样地,表6中两个子表A、B的解释同表2。不难发现,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对冲击传导的影响,仍然强于国内外行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联对冲击传导的影响,这再次验证了NVC的构建完善是对GVC的互补。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对负向冲击传导的影响,无论在数值大小还是显著性水平上,均明显高于外部正向冲击时的结果(见表5),表明基于NVC的间接投入产出关联的国内关联部分强化程度高于国外关联部分弱化程度,其对冲击传导的影响在传导外部负向冲击时得到了加强。

表6 NVC在外部世界负向冲击影响我国时的作用

七、结论

为回答培育壮大NVC是否意味着逐步淡化发展GVC这一问题,本文对这两种发展模式背后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利用2016年版WIOD数据库,本文从行业层面的网络结构和贸易强度比值两个角度刻画了我国NVC与GVC的关联,初步发现中国NVC在与GVC并存的环境下或许对其存在某种促进作用。然后构建理论模型,从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视角分析外部世界波动对本国波动的影响路径,指出NVC的构建发展是对GVC的互补,并在GVC受到破坏时对其产生替代作用。随后构建计量模型并设计直接价值链贸易强度指标和间接价值链贸易强度指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当GVC未被破坏时,外部世界波动确实对我国经济波动产生同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受约束于国内行业与国外行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联度和间接投入产出关联度,尤其是后者。作为间接投入产出关联核心部分的NVC在外部世界波动影响我国经济时起到重要作用,NVC的构建完善此时对GVC产生互补作用;当GVC因外部负向冲击强度过大而遭到破坏时,外部负向波动将会促进NVC的构建,此时NVC转移规避了来自外部世界的风险,对GVC产生替代作用,不过这种替代作用具有条件性。

理性对待NVC与GVC之间发展关系的态度应是“互补共赢”。通过发展NVC,摒除国内“诸侯经济”屏障,打通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渠道,可以充分调动各自比较优势,盘活国内存量经济,形成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发展格局。国内不同行业的对外经济发展优势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正是NVC的构建发展,将这些不同优势能够充分组织协调起来,在延伸GVC国内链条部分的同时,强化了国内不同行业的GVC参与广度和深度,使NVC与GVC糅合成统一生产网络,打破以往GVC视角下的“上游嵌入者—下游嵌入者”与国内生产体系的二元分割状态。培育发展NVC,既是国内区域发展战略核心由板块式发展战略上升为轴带式发展战略的本质体现,也为我国未来顺利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保障。另外,发展NVC其实也满足了自保需求,尤其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在任何时期,经济独立是一个国家赖以长存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外经贸活动,这涉及自给自足与全球化的协调问题。全球化要求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实现全球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但这种改进一者难以逾越国家经济安全至上的诉求,二者难以弥补国家间福利改进的结构性差异,而这又返回到NVC的发展问题。总之,未来我国在继续深化对外经济开放的同时,应全力发展国内经济,这不仅不会带来“闭门造车”的发展局限,反而会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融入力度。

注释:

①需要明确的是,本文中我们更多地站在中国角度来定义GVC和NVC。换言之,以中国作为研究主体,从行业角度出发,此时GVC更多地反映中国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跨国投入产出关联,不论这种关联的具体路径是什么,路径有多少,其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跨国状态。NVC主要指中国各个行业彼此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国内状态。NVC的发展如果可以促进国内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强化中国参与GVC的深度,那么NVC对GVC就产生互补作用。反之,NVC的发展如果促使国内行业将发展市场更多地瞄向国内,弱化甚至终止国内行业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跨国投入产出关联,那么NVC对GVC就产生替代作用。

②为节省篇幅,本文在此仅给出2000年和2014年两个年度的全球投入产出贸易网络结构图。

③需要注意的是,图中其他国家(地区)-行业彼此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多数由于排位过度紧密而被隐藏,并非图中所展现出的那么少。

④网络结构图中将行业之间是否存在贸易往来的标准,设定为这两个行业之间的贸易额超过当年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双边投入产出贸易最大额的0.001,这种设定并不影响关联的本质内涵。

⑤外部世界行业的相关模型设定依此类推。

⑥受篇幅限制,具体推导过程未给出,备索。

⑦受篇幅限制,具体推导过程未给出,备索。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传导关联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奇趣搭配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智趣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