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建设标准化创建过程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9-01-21肖念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指挥部标准化单位

肖念婷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260)

笔者对4 个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展了标准化创建调研,总的来看,各指挥部均能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纵深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在管理工作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及信息化支撑手段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笔者发现,制度、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1]。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标准执行不到位

部分指挥部制度修订不及时,牵头部门不明确,有的制度直接照搬上级文件,没有针对性;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不明确,对各项工作流程管理推进力度不强,仅仅停留在制度表面;现场施工管理距离作业标准要求有差距,一些工程质量通病和惯性问题仍然存在。

1.2 参建单位人员履约不到位,管理素质有待提升

部分指挥部年度培训计划制定落实不到位,少数人员3年内未参加过培训的情况依然存在;施工、监理单位进场后合同履约不到位,人员更换频繁,架子队组建、管理上存在敷衍塞责现象,推进标准化管理文化氛围不浓,不重视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上岗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

1.3 安全考核不规范,激励约束未落到实处

部分指挥部未根据分工调整、项目数量变化、工程特点,修订各岗位月度下现场检查、添乘、跟班作业等量化指标,个人写实不规范、疏于写实记录的问题较为普遍,考核结果未与工资收入挂钩;对建设项目的各项专项检查未充分采用信用评价手段,督促参建单位落实责任[2]。

2 主要对策

2.1 狠抓标准建设,规范管理行为

2.1.1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项目前期,指挥部和设计单位要结合项目类别、项目地理环境等具体情况,在技术标准的采用上多做比选,力求采用的技术标准科学合理、经济适用、便于实施;项目建设期间,参建单位要一丝不苟地执行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验收和管理,以达到最佳的工程质量,实现最优的运营品质。

2.1.2 完善管理标准

各指挥部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根据总公司、集团公司规章制度,从实际出发,组织专班,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建设管理制度,要制定本单位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每项具体工作的流程和标准,保证每一名管理人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清楚自己的职责,都知道按什么程序、按什么流程去干,应当达到什么标准,做到事事有流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责任人,规范管理程序[3]。

2.1.3 严格制定和落实作业标准

指挥部要指导施工单位全面梳理和完善作业标准,对各工种和各岗位的作业标准、工艺流程、一批(次)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施工作业要点卡片等进行清理,及时补充、修订、完善,施工作业指导书要与现场施工条件相结合编制,力求简明易懂,在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采用流程框图的形式,简明扼要地编制生产现场每一项作业的工作流程,为现场作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要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固化各项作业程序和工作内容,将流程、标准、责任有效落实到施工现场和作业层;指挥部应督导施工、监理单位抓好原材料控制,严格按施工图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施工工艺或简化施工程序,完善技术交底程序、规范技术交底内容,确保交底细致全面、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对技术交底不到位、处理问题不及时、影响工程建设的,纳入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中予以扣分。

2.2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2.2.1 落实人员设置

一是各指挥部要提前谋划,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尤其是质量安全管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推动指挥部向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发展;要强化参建单位履约管理,将参建单位人员配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合同,督促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合理设置现场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现场管理人员,并加强履约检查和管理,配合机构负责人、施工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以及总监理工程师,重点检查设计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建设期间是否未经建设单位同意擅自更换,施工一线作业人员是否培训合格后上岗。

二是施工单位要履行投标承诺,配强项目部管理人员,尤其要改变不重视安质部人员配备的倾向,给安质部配备业务素质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同时要加强对技术骨干人员的变更管理,不得随意更换;监理单位要强化履约意识,把好人员、实验室进场关,严格履行承诺合同。

2.2.2 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各指挥部要结合总公司、集团公司培训和网络培训内容,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培训计划,尤其是新调入人员和转岗人员,要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要对内挖潜,指挥长、部长、工程师轮流上讲台、当老师,在制作PPT 课件中提高个人专业总结能力,在学习中共同提高专业管理素质;要鼓励干部参加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国家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技术职称晋升和十百千人才选拔,推进单位高素质人才梯队建设。

二是要督促施工单位强化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工班长技能培训,务必使作业人员熟练掌握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建立劳务工培训和持证上岗“准入制”,岗前专业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从事技术工种的上岗前必须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指挥部现场检查时,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应知应会的抽查,发现不合格的要立刻停止其作业,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更换为合格人员,全面提高在岗人员综合素质。

2.2.3 加强架子队管理

一是指挥部要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架子队的相关要求,在施工单位进场后,要加强指导,对提供劳务人员的劳务派遣公司或施工劳务承包企业的资质和信誉严格把关,建立健全劳务管理数据库,对所有劳务工进行户籍式登记造册,从源头规范劳务协作队伍来源,杜绝转包及违法分包。二是每季度要检查施工企业是否按照投标承诺组建和管理架子队、设置作业人员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将架子队配置及管理情况纳入施工、监理单位标准化绩效考评和信用评价。

2.3 强化激励约束,抓好责任落实

2.3.1 规范安全考核资料

各指挥部要根据岗位分工不同、项目数量变化、工程特点,及时修订本单位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结合各岗位实际情况调整相关量化指标,修订完善“一岗一月一表”,使其真正指导干部完成好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及下现场检查量化指标。同时,要将本单位班子成员月度下现场工作写实电子版报建设处备案,对重点施工的现场写实,要求包保干部通过手机钉钉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签到,并上传现场包保写实照片,对干部下现场写实做到实时跟踪、实时监控。

2.3.2 严格考核评价

为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各指挥部要成立考核小组,根据各人当月量化任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收入挂钩,使考核落到实处。要坚持月度重点查、季度全面查的质量安全排查整治,构建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检查常态化的管理格局,同时充分运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优与施工、监理单位信用评价挂钩的手段,发挥激励考核作用,督促参建单位强化责任意识,有效落实标准化管理责任。

3 结语

建设管理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猜你喜欢

指挥部标准化单位
标准化简述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1号公告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2号公告
填单位 要推敲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看错单位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