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县(区)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问题的探讨

2019-01-21郑腾龙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8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公众机制

郑腾龙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秦皇岛 066000)

1 县(区)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问题的现状

1.1 缺乏公众参与指导

在县(区)级环境评价审批流程中,由于相关部门对公众发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缺乏公众的参与指导,在工程建设初期未能及时征求公众意见,这样很容易导致纠纷,也不利于环境评价审批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环境评价人员素质不高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需具有专业的职业证书,但仅靠一本证书无法确保从业人员的能力、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当他们的素质水平不高时就会导致他们无法熟练的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不良影响。

1.3 环境评价未形成具体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即对区域开发活动给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的一种运行方式。但是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中仅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前期预测和措施提出了要求,未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明确告知企业违反相关制度应该受到的相应处罚。另外,在资金到位、确定项目之后为了缩短工期往往不重视环境评价工作,从而无法发挥环境评价的最大效用。

1.4 环境评价审批机制不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机制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环境评价工作的质量,而且许多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未能履行自身职责,造成县(区)级的公众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发生环境污染[1]。

2 县(区)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问题的优化措施

2.1 建立公众参与指导机制

为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机制,需要县(区)级相关政府部门重视公众在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设置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评价工作中,用真实的体会进一步维护公众利益和工程项目利益,并未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补充建议,避免发生纠纷[2]。

2.2 提升环境评价人员素质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极强且涉及学科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对于环境评价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需应用数学模拟、生物模拟等操作手段对环境评价人员进行培训。一旦环境评价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对后期环境评价工作会带来重大影响,这就意味着相关部门应对环境评价机构的相关资质加以严格把关,对不合乎标准的环境评价机构采取一定处罚,帮助其有效改善自身问题。

2.3 制定环境评价具体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机制需依法制定相关内容,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评价内容适当简化,让企业简单明了的知道项目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是什么、怎么建设、什么阶段建设、达到什么标准,确保评价文件的流程简单、明了、具有可行性。尤其在递交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之前,需工作人员与项目单位充分沟通项目所需建设的环保措施,审批后再次与项目单位强调建设要求。同时,县(区)级政府部门应响应国家号召在环境评价机制中补充具体内容,如对违反机制的企业加以处罚时,需对尚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企业立即责令整改、补齐相关手续,并且接受相应处罚,对于企业负责人更应严肃处理,以此确保后期施工企业都能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作业。

2.4 完善环境评价审批机制

在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评价机构的管理,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约束,加强对县(区)所在地环境评价业务的日常管理及监督,也可以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另外,管理部门也需开展定期审核,对不合格的环境评价机构进行整改或劝退,对环境评价机构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而造成的环境评价结果不真实、环保部门审批失误等严重后果加以严肃处理,全面提高环境评价文件的整体质量,促进环评机构的发展。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它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县(区)环保部门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后,须对施工项目的环保工程进行过程和事后监管,在适当时候采用监测等措施,结合监测结果对环境影响进行如实记录,一旦出现超标现象需要求项目采取针对性整改方案,待改进后再对环境现状重新评估,以此强化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机制对于县(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因此,需要县(区)政府部门加强对所属县区的环境影响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对该区域内存在的环境评价审批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环境评价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从而促进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公众机制
公众号3月热榜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