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现状及对策探究

2019-01-21林华山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废弃物利用

林华山

(广西中咨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南宁 530022)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电子垃圾的年价值大约在600亿美元,但是仅有13%的电子废弃物被回收利用。鉴于电子废弃物带来的严重危害,国务院于2017年下发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该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重点品种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达到40%。近年来,国内关于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配套的管理和政策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这一背景下探究优化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可行性对策,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1 电子废弃物的危害及循环利用价值

电子废弃物包含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大多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铅等,进入土壤或地下水后,不能被分解,并且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成长、地下水的饮用、动物及人的健康。很多个体回收站在回收电子废弃物后,只将其中有价值的部件(如芯片、电路板等)拆解下来,其他的如塑料件等则采用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这些塑料制品燃烧中产生大量的毒性气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是急性中毒[1]。

凡事都有两面性,电子废弃物自然也不例外。电子产品在报废后虽然整体功能已经丧失,但是一些部件、零件还是可以回收后重新使用的。例如,电子产品的金属外壳、内部的机械框架主要由铁、铝、铜等材料组成,可以回收;像电脑显卡、CPU上的管脚,使用了导电性较强的金、银材料,虽然用量较少,但是由于电子废弃物数量大,如果能够集中回收利用也可以获得可观的价值。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更多价值也将会被逐渐挖掘出来,电子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也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2 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现状

2.1 尚未形成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

电子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厂家,仅负责在保质期内为消费者提供维修或退换服务,一旦电子废弃物报废,很多消费者由于没有便捷的处理渠道,只能选择将电子废弃物当成普通垃圾扔掉。由于没有完善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电子废弃物资源的回收率较低。还有一种问题是现行的电子废弃物资源管理体系不成熟,个别的回收站为了谋取利润,以低价将电子废弃物回收后,将其拆解,只回收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如芯片、贵重金属等,而其他的如塑料外壳等,则被回收站重新丢弃。现阶段还没有针对这些个体回收站的专门管理制度,导致电子废弃物资源的回收难度增加。

2.2 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投入不足,技术不高

目前,国内电子废弃物呈现出规模大、种类多、污染严重等特点,要想将这些电子废弃物“变废为宝”,集中回收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真正挖掘这些电子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这一环节就对循环利用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通常是由政府拨款,支持科研机构或高校研发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政府拨款占研究经费的50%~80%。相比之下,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投入明显偏少,由于技术不够新颖,电子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不高,其经济价值得不到体现,造成相关部门进一步缩减经费支出,形成恶性循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发展。

2.3 缺乏配套的产业政策

现阶段,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在企业内部消化。例如,国外一些国家通过出台法律法规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到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中,并允许企业拥有对电子废弃物资源的处理权和收益权。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参与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积极性,既可以减轻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财政投入,又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我国在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还是由各地的环保、卫生部门来负责,具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在缺乏企业参与的环境下,不能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电子废弃物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2]。

2.4 宣传力度不够,专业回收网点少

电子废弃物由于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破坏和对人体健康造成间接危害,已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很多城市也建立了配套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中心。但是,在个别乡镇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匮乏,专业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点相对较少。与此同时,随着各类电器设备的普及,农村、乡镇上产生的电子废弃物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农民因为缺乏环保意识,对电子废弃物危害缺乏深刻认识,对电子废弃物采取直接扔掉、填埋的方式。这样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影响了电子废弃物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

3 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几种模式

3.1 企业内部循环利用模式

企业内部循环利用模式又称杜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组织企业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杜邦公司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即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

3.2 区域生态工业园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藕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所谓“工厂共生”是指不同工业之间为共同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而进行的合作,这些企业和机构互相利用对方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并互相受益。这些共存现象符合环保特性并具有经济可持续性[3]。构建工业共生体的关键是沟通而不是技术,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让本区域的人自己去发现项目,并根据商业原则进行合作。

4 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对策

4.1 加强宣传和投入,建立专业分拣中心

目前,国内电子废弃物回收主体主要包括垃圾回收厂和个体回收站两种形式。一些大型的垃圾回收厂虽然具备较强的电子废弃物处理能力,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分类,很多电子废弃物资源实际上被当成普通垃圾处理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今后要加强重视,由政府出资或是募集资金等形式,增加地方垃圾分拣站的数量,争取做到地级市、区、县至少有一处专业分拣站,在省或市有大型专业分拣中心。这样就可以实现电子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回收,并且能够将这些统一回收的电子废弃物,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方便后期进行专业化的利用,发挥其潜在的资源价值。

4.2 完善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

完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采取法律手段促进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有助于电子废弃物处理过程的全程管理,也是促进电子废弃物循环产业市场化的可靠保证。欧盟已经制定了《废弃电器电子设备管理条例》,日本也已开始推行《家用电器回收管理条例》,为我国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了极好的借鉴。目前,中国正在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与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其产业发展将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4.3 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污染者付费”原则逐渐得到了各个行业的认可,该原则就是让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家,对本厂生产的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负责,对电子产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后期因为电子产品报废而造成了环境污染,那么生产厂家需要为此负责,并承担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就是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提出的一种新型理念,这一体制的推广应用能够进一步强化电子产品生产厂家的产品责任意识。例如,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家承诺本厂的电子产品报废后,可以回收并折现,或是购买本厂其他电子产品时给予一定优惠等。这样就可以鼓励消费者主动将电子废弃物退回给厂家,为下一步的分类回收提供一定便利。

4.4 重视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循环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的过程中,人们要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大量的电子废弃物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实现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我国在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配套技术、设备近年来进步较快,但是与国际前沿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电子废弃物的污染问题是全社会的共性问题,作为生产电子产品的厂家和使用电子产品的消费者,固然应当对电子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负责,而政府部门也应当主动承担起公共责任,为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适当增加政策支持、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鼓励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创新,既可以降低电子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通过回收、利用,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4]。

5 结语

电子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珍贵资源,如果能将其有效回收、进行专门处理,可以重新获取一定的经济价值。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电子产品,不断地应用并给我们带来便利,相应的电子废弃物资源也会呈现出上涨趋势。从现在开始,加快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和配套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了循环利用水平,这对于解决今后电子废弃物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废弃物利用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如何与“电子产品”保持安全距离?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