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2019-01-20天津大学幼儿园沙书红

天津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师幼幼儿园游戏

■天津大学幼儿园 沙书红

游戏活动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幼儿之间应当结合游戏内容开展互动,从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收获。设计游戏环节时,教师需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游戏方式,丰富游戏内容,增添游戏乐趣,促进师幼互动。

一、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设计游戏环节

展开幼儿教育工作,要求教师能够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环节,帮助幼儿提升综合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思考能力等。

观察力是指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水平。心理学认为,幼儿由于对外界事物认知少,其观察力往往不成熟、不稳定。一般来说,幼儿会以好奇心为驱使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而环境特征变化又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因此,游戏活动中对游戏项目、游戏场所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的注意力则与兴趣变化密切相关,受兴趣快速变化影响,幼儿的注意力一般难以长时间集中。心理学家发现,5岁以下幼儿对某一事物的专注时间通常不超过5 分钟,而影响其注意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周边环境变化。在思考能力方面,幼儿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对自己感兴趣并积极参与的游戏活动进行思考。因此,新奇、有趣的游戏可以促使幼儿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幼儿成长。另外,由于幼儿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面对缺乏兴趣的事物时会表现出焦躁、多变、生气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正确引导可能会留下隐患。

综上,教师在设置游戏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特点,以提升幼儿综合能力为目标,强调游戏的趣味性、针对性,让游戏活动发挥最大效用。

二、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情况,笔者走访观察多所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发现游戏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体不明确

在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幼儿应当作为主体参与其中,教师应当以幼儿的兴趣、好奇心为出发点,打造丰富的游戏场景。但笔者在走访中看到,幼儿的主体性在很多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中并不明确,大部分游戏活动仍由教师主导,幼儿只能被动参与。其中,很多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往往存在不自觉的纪律约束及询问行为,让幼儿觉得游戏是由“权威者”进行控制、指导的。这种权威、传统的指导方式,会让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难以形成,而教师也只会成为活动中的“重要他人”或“真理的掌握者”。

(二)缺乏鲜明主题

游戏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趣味性的重要保证。为了体现游戏活动的参与性,教师往往会将游戏内容设置为具有一定情节的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扮演某一角色完成游戏体验。此类游戏需要鲜明的主题和完整的剧情,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然而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的认知。超过半数教师表示,游戏活动中,幼儿的纪律性是游戏安全开展的基本保障,与游戏的主题、内容相比,会更关注对幼儿纪律的把控。例如,模拟超市购物时,教师仍将所有幼儿限制在同一空间,忽视了顾客购物时的“流动性”特征。事实上,这种限制很难让幼儿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甚至可能触发幼儿抵触、厌恶等负面情绪。

(三)师幼交流待改进

除了以上问题,笔者还发现在实际游戏活动中存在师幼之间难以展开有效交流的现象。例如,中班游戏活动内容一般较为复杂,所以往往会面临一些难题,这就需要教师与幼儿展开交流,通过沟通、引导共同解决问题,进而带动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可实际上师幼之间的有效沟通十分稀少。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师幼比例及游戏设计存在问题。走访中,笔者看到大多教幼儿园的班级设置为每班25—30 人,这一比例与教育界普遍认可的1∶15相距较远,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幼儿。此外,部分游戏设置并没有考虑师幼互动,如组织幼儿做手工时,可能出现幼儿过于专注作品无法与他人交流的情况,导致游戏活动互动性不足。

三、促进师幼互动的策略建议

(一)以幼儿主体为前提设计游戏活动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想法和感悟,他们的情绪变化及专注程度对游戏活动是否取得成效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充分考量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他们感兴趣并愿意参与的游戏活动。

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和认知。通常情况下,幼儿进行游戏时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识,一旦这种参与性受到限制,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当摒弃原有的监管者角色,以平等的参与者角色参与游戏,从而将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游戏环境、游戏内容。

例如,“学习故事”游戏方案是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有效学习方案,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幼儿能够从中学习知识、懂得道理。与传统幼儿游戏方案相比,“学习故事”强调幼儿自身的成长,所以也更重视教师对幼儿表现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故事”主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观代入重要角色,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来,也可以鼓励幼儿认真思考及决定剧情发展的方式、方向。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教师需时时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并从注意力、互动意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观察记录。

(二)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设计

大部分幼儿园会按照标准设计幼儿活动区,可是却忽视了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笔者走访一所幼儿园时发现,其设计的蒙氏六面体摆放游戏存在教具存放位置与幼儿活动区距离较远、游戏时间较紧张、游戏内容不丰富等问题,很难对幼儿形成吸引力。类似的问题并不罕见,很多教师热衷于组织角色扮演类游戏,却忽视了游戏场景、空间的限制,进而导致游戏活动程序凌乱、效果不佳。对此,笔者认为拓展幼儿游戏空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通过拓展幼儿游戏空间,能够进一步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设置、环节设计,进而促进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游戏空间设计应当与游戏主题相适应。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游戏主题,游戏空间可简单概括为冒险游戏空间、自然环境游戏空间、创新游戏空间三种类型。其中,冒险游戏空间要求设计引人入胜、环环相扣的元素,如在空旷的场地中,设计笆墙、堡垒、神秘的小房子等冒险元素,以增添游戏的神秘感。这种“冒险”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不过这类游戏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自然环境游戏空间的设计以自然风光、生活元素为主要内容,用以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生活、解决常见难题。创新游戏空间则为创新型游戏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其中不仅要摆设普通游戏器材,也要引入趣味性强、具多变性的创新游戏器材,供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创新创造。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笔者走访发现,开展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十分普遍,但是教师的参与度却一直不高。很多教师表示,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教师的主要工作应当是从旁观察。在这些教师看来,对幼儿行为活动进行观察,既能保证幼儿安全,也能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足之处。这种以观察指导为主的游戏活动思路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幼儿教师群体之中的。实际上,幼儿参与游戏活动,除了掌握知识、习得能力,也应该让他们从中感受游戏的乐趣、成功的满足。所以,教师关于游戏活动的固有错误观念必须得到纠正,其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应得到提升,教师应实实在在地参与游戏活动,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具体来说,教师不是不应该进行观察,但这种观察绝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应该放弃观察者、控制者的身份,深入到游戏活动中,在与幼儿的交流中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感知他们的喜悦情绪、表情变化,以此为基础对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课堂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主动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如吸收前沿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心理特点、提升师幼互动能力等。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游戏内容,增添游戏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幼儿提升综合能力,收获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师幼幼儿园游戏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