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策略

2019-01-20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王映梅

天津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三角形创设情境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 王映梅

一、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情境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是一种借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在其中融合一定数学知识或针对数学内容直接进行改编设计的教学方式。故事情境内容应该以小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为基础,不能偏离数学知识内容,使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抓牢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讲到“年、月、日”内容时,教师在开始课堂之前引用“熊出没”中的形象进行故事情境创设: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约定了某年某月某日在森林中聚餐,为可爱的嘟嘟庆祝生日。该故事情境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与兴趣,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是什么意思吗?”以此作为课堂的开始,能够巧妙地将学生带入学习内容当中。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中,与教师一起玩游戏,消散了学生心中教师严肃的形象,并且为学生创造了新鲜感。例如,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提出“拼拼拼”的游戏情境,让小组内学生发挥想象,把已知角度的小三角形拼成新的三角形,然后观察新旧三角形的内角和关系,小组内讨论出这几个新组成的三角形其内角和与180°的关系,并在讨论完成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大比拼”,最终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鼓励表扬,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为什么三角形变大或变小,其内角和都不会发生变化”加以分析及探讨,从而使学生牢记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不变的规律。

三、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贴近生活的情境可以促进生活实践和数学间的联系,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数学理论和实践情况,并加强其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善于应用数学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除法和余数”时,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周末朋友到家里做客,妈妈准备了15 个苹果,让孩子平均分到几个果盘里,他会用几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几个呢?老师在讲出情境内容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之后挑选几个学生来展示,学生做出简单方案:15÷1=15(个)、15÷3=5(个)、15÷5=3(个)等方案之后,教师提出:如果要放进2个、4个盘子呢?为了使学生明白,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是教学道具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方案中存在多出的或是缺少的部分,进而引出余数的知识内容。

四、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问题情境的创设贴合小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中的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用心设计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情境中反映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对问题不断地做出应变调整,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能够对数学建立自己的认识。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一单元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认识圆”的学习时,可根据教材中的情境“小朋友套圈”展开教学,就情境抛出问题:“小朋友们该怎么站,才能够使大家离目标点距离一致呢?”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认识到圆的特性之一就是“圆上每点到圆心距离相等”,接着提出问题:“怎么才能够使共同参与的同学更加多呢?”进一步使学生进行思考并了解到“圆心”以及“半径”的概念,以及其对圆的位置与大小的决定作用。在整个情境学习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总结,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