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2019-01-20福建省泰宁县第一中学王丽英

天津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本原本质概念

福建省泰宁县第一中学 王丽英

当前,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实际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优化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效果,有必要更为深入地融入本原性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学“本原性教学”的内涵,详细分析了数学本原性问题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化探讨,希望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学相关工作的开展。

新课程标准的大力实施,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主式、合作式的学习模式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综合素养,而非纯粹地死记硬背,或片面地采取题海战术、灌输式教学模式。可以说,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我创造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可出现两个本原性问题,一方面教师通过备课,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预设,突显出数学概念本质;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数学概念学习中的某个关键本质问题。前者是教师将具备一定本质特征的数学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后者则侧重于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积极自主地去了解和掌握不同数学概念的本质。

一、数学“本原性教学”的内涵

本原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旨在探寻世界万物的最初根源及存在依据。哲学中对本原的探索,表现为对万物刨根问底的探寻精神。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通过对哲学中本原意义的衍化,可探索建立“本原性教学”思想,即教师将特定数学概念问题的观念、思维等作为本质,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寻求概念的本质与根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数学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数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首先,在本原性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数学概念教学要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根源与本质,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习惯聚焦到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探寻、掌握和挖掘上来,并将解题技巧的培养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为数学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探寻问题根源”的学习氛围。其次,作为一种特定教学理念,本原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常识并积累相关经验。通过探索思考数学概念最原始的本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经历“再创造”,提高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本原性问题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更为抽象。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本原性教学理念,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理清复杂抽象的数学基本概念,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体验的主动性,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一)重视对概念的有效导入

长期以来,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缺乏对概念教学的关注度,普遍存在与其将教学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概念教学上,不如耗费在例题讲解、做题训练等方面更具实效,单纯地开展应试教学,片面地通过大量做题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但不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数学基本概念,缺乏概念理解基础,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不利于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认识,把数学概念教学摆到更为关键的位置。同样,要改变相对固化的原有课题导入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个性化导入方式,在本原性问题驱动下,让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过程,通过由已知向未知、由存疑向顿悟、由浅显向抽象等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效果。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兴趣,避免直接引出概念,并进行机械式、灌输式的讲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经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为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二)注重本原性中心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教师要牢牢掌握不同数学概念的不同根源所在,不同的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展开探索,通过课堂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找到数学概念的起源,而非急切纯粹地对概念进行课堂讲解。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数学概念的本原性进行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全过程在本原性的驱动下有效开展,紧紧围绕概念的来源这一核心要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注重课堂交流与师生互动,采用课堂问答或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概念的“本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渐发现数学概念的“本原”。

(三)注重结合练习

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本原性理念的应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本质与内涵。但是,仅仅通过学生对概念的自我探索、教师对概念的引导与讲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与概念练习深入结合,将所掌握到的概念内涵正确运用到数学训练中,升华对数学概念的整体认识。通过在数学练习中分门别类地应用各个概念,可逐渐提高对概念的实际运用能力,正确处理好“学”与“用”的相互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本原性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复数的发现

由于特定教学安排,高中生更多是在实数范围内解决数学问题,但部分数学问题在实数范围内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比如方程x2-x+1=0,大多数高中生均知道该方程无解。但有部分学生提出:为何根号内为负数时没有意义?这能否可以理解为硬性规定?最初学习的时候我们只认为有正数,后来又学到了负数,那么是否可以再设定另外一种数,使根号内的数为负数成为有意义的?这样的话一元二次方程不就都有解了吗?这些疑问实质上就是“本原性问题”,问题的提出出乎教师意料,表示学生的思考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需要在备课环节进行充分准备,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经过充分思考提出问题这种有利因素,有针对性地运用本原性理念引导学生解决疑问。对此,可根据学生提出的上述问题,把复数的相关概念在课堂进行导入,通过预设一个比实数集合更大的数字集合,并设定其是实际存在的,那么在这样的数集范围内,之前无法得到有意义解答的无解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要时刻掌握好突如其来的“原发性问题”,立足教学实际需求,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引入和引导,与学生们一起交流和探索、总结和归纳,从而使本原性思维得以有效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

(二)函数单调性的渗透

在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前,先通过生活情境到教学情境,进行初步导入。比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大家看教学楼外面那棵大树大概有多高?学生会回答:10米、15米、18米……此时,教师可以将大树的年龄作为自变量,大树的高度作为函数值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并提问是否可以得出“大树的高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这一结论。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别先后观察函数y=x2在x≥0,及x≤0时的图像曲线变化。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当x≥0时,y=x2为单调递增函数;当x≤0时,y=x2为单调递减函数。通过对生活实物的观察,产生了单调、增减函数的描述性定义,使学生初步理解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依赖性的增减关系,这是函数单调性中最“本初”的思想,是根本性要素,是从生活中的“本初”思想迈向数学概念的重要步骤。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原有的传统固化教学思维模式,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对概念的理解和观点,类比有关结论,找到问题解决办法。尽管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或观点不甚成熟,欠缺足够思考,但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支持,为学生发挥数学思维与自我想象力提供足够的空间,这比直接讲解灌输相关概念效果更好。如果将概念教学的趣味性、文化性完全抛开,那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必将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本原性问题的驱动,会使数学概念教学融入学生日常实践,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本原性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对部分数学问题的解答,探寻和把握数学概念本质。通过本原性问题的引导,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探究、思考与归纳,进而不断提高自我对数学概念的认知程度,优化自身数学素养,为强化数学观念与概念运用能力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本原本质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本原Heronian三角形的一个注记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今日聚集让新闻回归本原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