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津冀1+5”教育联盟合作背景下的静海教育信息化

2019-01-20天津市静海区电化教育中心卢凤臣

天津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优质智慧信息化

天津市静海区电化教育中心 卢凤臣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静海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静沧廊“津冀1+5”教育联盟合作协议》,我们坚持“共建、共享、共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积极推动教育联盟协同发展工作更加有效开展,促进“互联网+教育”的深入落实。

一、形成共识,把握新机遇

回顾静沧廊“津冀1+5”教育联盟近年来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可以看出,每一个地区都是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看作满足老百姓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以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基础工程,并且高度重视,重点推动。因此,具体到我们的本职工作,如何利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本地区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就成为我们的目标追求。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时空优势,站在协同均衡发展的高度,用开阔的眼界思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破解本地区教育发展与需求短期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我们合作的优势和基础。

以静海区为例,通过了三个轮次的教育现代化标准建设,教育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教育信息化水平伴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静海区中心城区人口逐年增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共享资源总量不充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数字资源,更新理念、提高技能,从宏观上调整信息化对教育支持的方向和力度,对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立“津冀1+5”教育联盟,建立更加完善的区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学校沟通架起“高速公路”,建好“中转站”,会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使活动更加丰富、交流更加广泛、应用更加灵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二、抓住重点,开创新局面

搞好共建共享,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各地区不同的教育背景、教育发展现状,既要快速行动起来,又要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做到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从以下三项行动入手,落实教育协同发展。

(一)建设人才交流的平台——实施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培养行动

人才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根基,缺乏领军人才,再好的技术装备也发挥不出作用。人才交流是促进六地区人才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当然,这里的交流不单单是指教育人才的流动,更主要的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汇、教育管理与教学行动的碰撞。交汇产生融通,碰撞获得创新的灵感,合作形成共享共赢的效应。

围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这个核心理念,一是以“智慧教育 聚能2.0”为背景,以信息化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优化教育教学服务、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津冀优秀校长、骨干教师论坛活动。二是以借助信息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积极开展六区县“融创杯”课堂教学比赛活动。通过论坛、优课评比等活动的开展,促进校长、教师对信息化的更深度思考、认识和更广泛、务实的应用。

(二)建设教学交流的平台——启动共享优质资源、优秀课程创建行动

优质资源、优秀课程体现着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教育眼界和教学理念,“两优”的共享,将促进更多的学校和师生打开眼界、更新理念。

1.搭建优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进一步加强“平台+教育”的服务模式和合作模式,充分对接教育联盟和国家、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引进,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和共建共享。为此,我们将努力推进“静海区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即:进一步加强“整体搭建、集中管理、统一运维、单点登录、一站式服务、伴随式收集、上下联动、互通共享”的区级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实现办公OA系统和各类网站系统的统一管理,实现教育资源和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与互通共享,提高安全保障和实际应用。同时,积极构建静海特色的新型教育大数据支撑体系,建设覆盖全区、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数据存储、交换、共享、使用、开放的枢纽。推动各类区级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数据共享交换和应用。

2.创建线上典型经验交流互动模式。

有资源,但是利用率低,利用方法简单,成效低。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宣传力度、广度不够,教师不知道已经有了这些资源;二是虽然资源丰富,但是检索繁琐,教师不愿意耽误时间而弃之不用;三是应用资源的渠道、方法欠缺,好比是守着金山银山,技术落后开采不出来。我们通过创建交流平台,征集优秀教师的应用案例,推介优秀教师的应用经验,将思路、方法、设想等优秀典型不断推送,教师们可以随时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怎么上课,可以随时就个性化问题向优秀教师请教沟通,节省时间,少走弯路。

3.共建优质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和教师在开发和使用课程上存在不少问题,如视野狭窄、思想僵化、技术落后、资源缺乏等。与其他地区相比,静海区又存在着学校分散、师资力量整体短缺等特殊性,学校开发和使用优质课程难度大。随着静沧廊“津冀1+5”教育联盟活动的开展,我们积极与其他地区沟通,邀请做得好的地区、学校进行经验交流,为我区学校课程开发引进活力。同时,我们积极做好四项活动:网络上有范例、试点校有经验、学校里有人才、平台上有资源,重点推进大数据及其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编程等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将我区做得好的学校成果和经验与各地区共享,相互交流。

(三)建设典型引领的平台——启动优秀“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实验校创建行动

受环境限制,思维、做法等跳不出自己的圈子,就会失去发展活力。破除壁垒,才能眼界开阔;碰撞思考,才能发现不足。我们突出“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实验校建设指导,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从基础设施、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构建智慧管理、智慧教学和智慧育人的数字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及全体师生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提升校园管理效能与决策水平,同时,通过平台牵线搭桥,分享经验。

1.穿针引线促进结对。

主要做法是通过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将条件类似、发展类似、困难类似的学校连接到一起,结成合作对子。

2.聚合智慧促成改善。

主要做法是通过论坛、交流会、网络访谈等形式,邀请联盟内部有关人士就某一个主题发表观点,提出解决思路。正所谓“聚沙成塔”,多地区的教育智慧聚合到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学校教育决策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方法就会更加丰富,由此将会改变目前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不知道建什么、不知道怎么建的困局,形成多点开花的形势,取得逐步推开的效果。

三、积聚智慧,共赢新发展

搭建起展示的平台,构筑起沟通的桥梁,培养出起带动作用的教师,丰富起汇聚智慧的活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引入了活水,从而激发起学校和师生创新发展的热情。

首先,培养出一批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创优争先的骨干教师。有了人才就有了发展的底气,就有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智慧基础,有了创新应用研究的领军人物。

其次,共享名校经验。大多数学校受到技术、人才、知识等各方面的影响,想要突破自身,耗时费力,成效不显著。有了成功经验引导,少绕弯路,提高效率,相信更多的学校会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走上均衡发展的道路。

再次,共享名师智慧。教学名师在实践中积累的教育智慧影响面越大,其价值越高,搭建起众多教师与之学习借鉴的桥梁,实现双向交流互动,其示范性、影响力将会更显著。

共建平台,共筑桥梁,共享资源,共享智慧,赢得的是静沧廊“津冀1+5”教育联盟六地区学校的优质均衡协同发展。今后,我们将搭乘静沧廊“津冀1+5”教育联盟的快车,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迎来静海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猜你喜欢

优质智慧信息化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信息化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