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8月南京市一次03污染过程分析

2019-01-19王艳郑新梅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风速南京市浓度

王艳 郑新梅

摘要:利用南京市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观测数据,对2016年8月南京市发生的一次持续性0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03时间上呈单峰型日变化,空间上呈区域性污染特征;前体物NOx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和0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是03污染重要因素,持续的高温、较强的紫外辐射、适中的相对湿度、较低的风速以及主导风向高浓度03的输送,是此次03污染浓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03;污染特征;NOx;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100-03

1 引言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冬季以颗粒物为主导、夏季以O3为主导的污染格局[1]。03的形成机制复杂,控制难度较大。高浓度()。会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2]。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开展03污染相关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利用南京市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观测数据,对2016年8月南京市发生的一次持续性0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南京市夏季O。污染特征及成因研究提供参考。

2 污染过程及特征分析

2.1 03污染过程概述

图1是2016年8月13~20日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及03-8 h浓度变化趋势。由图1可知,8月13日南京市空气质量为良,各项污染物指标均不超标。8月14日03一8 h浓度为206 μg/m3,AQI指数上升到142,空气质量达轻度污染。8月15日,O3一8 h浓度升高到240 μg/m3,AQI指数高达175,达到中度污染,是整个03污染过程中污染最严重的一天。8月16~19日污染程度稍有缓解,03一8 h浓度在184 μg/m3~201μg/m3之间,空气质量维持轻度污染。8月20日03—8 h浓度降为144 μg/m3,AQI指数下降到87,空气质量恢复到良。整个污染过程持续6d,这6d的首要污染物均为03 -8 h。总体看来,此次污染过程03浓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

2.2

03浓度变化特征

2.2.1

03浓度时间变化

图2是03及其前体物NOx的浓度日变化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03日变化基本呈单峰型分布。本次污染过程中,03日最高浓度出现在13~16时左右,最低浓度出现在早上的5~6时。O。小时浓度最高在219 μg/m3左右,最低在35 μg/m3左右。上午7~11时是03浓度增长最快的时段,12~15时03浓度增长速度减慢,这两个时段是03浓度的积累阶段;16~20时03浓度下降最快,21时至次日6时03浓度缓慢下降至最低值。

2.2.2

03濃度空间分布

南京市共有9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国控点),分布见图3。分析国控点的03—8 h浓度数据,发现8月14~19日除迈皋桥国控点以外,其余8个国控点的03一8 h浓度每天都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160 μg/m3),说明南京市此次O。污染过程呈区域性污染特征。其中,玄武湖、草场门、迈皋桥国控点这6d的0。一8 h浓度均值低于国控点平均值,瑞金路、中华门、山西路、浦口则都高于国控点平均值。

结合国控点的地理位置和其所在区域的城市功能,分析03浓度空间分布的原因。03浓度低值区域中,玄武湖国控点位于旅游景区,属于生态公园区,草场门国控点位于科教文卫区,两个国控点周边的污染源少,因此O。浓度低;迈皋桥国控点地处老工业区,此次污染过程中O。浓度较低,可能是周边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搬迁化工园,污染源减少等原因造成的。0。浓度高值区域中,瑞金路国控点位于住宅区,中华门国控点附近有高架桥,山西路国控点位于商业区,3个国控点都在老城区,移动源多、交通流量大,03浓度高可能和前体物排放量大有关;浦口国控点位于江北,属于工业区,工业污染是高浓度03的重要来源。

3 污染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3.1 前体物影响分析

NOx是03的主要前体物之一[3],在光化学反应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图2可知,N0。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在每天的6~9时和16~20时浓度有两次较为明显的增长过程,这和交通早晚高峰时间重合,说明NOx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明显。此外,由于夜间NO对O3的“滴定”作用[4],减少了NOx的消耗,加上逆温层的作用,使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5],夜间的N0x浓度比白天高。

从图2可以看出,03与NOx的浓度变化趋势呈负相关关系。NOx浓度的第一个峰值时间对应03浓度最低的时间,而03浓度的峰值比NOx浓度的第一个峰值晚6~7 h,对应NOx浓度较低的时段。

3.2 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O3的生成还受到紫外辐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等多种气象因素共同作用[6]。利用SPSS软件对这次污染过程中03小时浓度值和气温、紫外辐射、相对湿度、风速的小时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3.2.1 紫外辐射和气温

8月14~19日南京市紫外辐射平均最大值为44.4W/mz,出现在每天的12时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为35.5℃,03平均最大为219 μg/m3,最高气温和03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在紫外辐射滞后2~4 h,都在14~15时左右。

从表l可知,03小时浓度和紫外辐射、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498和0.915。0。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比紫外辐射强。气温的升高和紫外辐射的增强,加快了光化学反应,有利于本地O3生成,03浓度逐渐升高,在午后达到峰值,当气温降低、紫外辐射减弱后,03浓度也随之降低。这与深圳[6]和常州[7]等地区的研究结论一致。

3.2.2 相对湿度和风速

03小时浓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一0. 913,呈显著负相关。南京市这几天的平均相对湿度为60.9%,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相对湿度在40%—50%之间,O3超标率高达91.7%,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03超标率为73. 5%,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O。超标率降至19. 0%,当相对湿度大于70%,没有发生03超标。表明相对湿度适中的条件下易发生03超标,较高的相对湿度不利于03生成。一方面,水汽会造成紫外辐射的衰减,减弱了光化学反应[8 ];另一方面高湿度有利于O3的干沉降[9]。

此次过程中南京市小时平均风速为3. 7m/s,风速普遍较低,风速对03的水平扩散作用弱于垂直输送作用[10],污染物的清除效率低,因此加剧了近地面0。污染。03小时浓度与风速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仅为0. 176,可能和风速的小时数据之间相差不大,O3污染呈区域性分布有关[11]。

3.2.3 风向和降水

此次污染过程中南京市主导风向都以东风、东南风为主。研究表明12.13],长江三角洲地区03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03浓度相对高于西部内陆。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浓度03随东风、东南风被传输到南京,对南京市的03超标造成一定的贡献[14]。同时南京市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导致污染物在近地面累积,造成近地面03浓度的进一步上升[1,15]。

8月20日南京市主导风向转为西北风,还出现了雷阵雨天气。偏北风有利于南京市的高浓度03向下风向扩散,加上降水对03的湿清除作用[16],南京市近地面O3浓度降低,这次持续性的03污染过程结束。

4 结语

(1)本次南京市03污染过程持续了6d,首要污染物均为O3一8 h。O3一8 h浓度最高为240 μg/m3,AQI指数高达175,达到中度污染。

(2)南京市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上午7~11时是03浓度增长最快的时段;空间上O3呈区域性污染特征,其中玄武湖、草场门、迈皋桥国控点O3浓度相对较低,瑞金路、中华门、山西路、浦口国控点03浓度较高。

(3)本次过程中,前体物NOx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峰值时间和交通早晚高峰重合,NOx和O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夜间的NOx浓度比白天高。

(4)污染过程受到了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持续的高温和较强的紫外辐射有利于本地03生成,东风、东南风将高浓度03输送到南京,适中的相对湿度、较低的风速和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使得03不断累积,不易扩散。最后,风向的改变和降水对03起到了清除作用。

参考文献:

[l]严仁嫦,叶 辉,林旭,等,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8,38(3):1128-1136.

[2]唐孝炎.大气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Haagen - Smit A J. 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of Los Angelessmog. [Jl.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52 (44): 1342-1346

[4]王涛,何浩奇,夏忠欢,等.2015年南京市S02、NOz、CO和03的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7,11(7):4155-4161.

[5]郑向东,丁国安,孙敏峰,等.北京冬季低层大气03垂直分布观测结果的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2,13(z1):100-108.

[6]梁碧玲,张丽,赖鑫,等.深圳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1):66-71.

[7]张奇磊,吴礼裕,朱晨阳,常州地区近地面03及其前物体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2):123-125.

[8]刘晶淼,丁裕国,黄永德,等,太阳紫外辐射强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J].高原气象,2013,22(1):45—50.

[9] Sarah C K,Jennifer G M. Understanding ozone- meteorologycor-relations:A role for dry deposition[J]. Geophysical ResearchLet-ters,2017(44):1-10.

[lO]Liu S C, Trainer M, Fehsenfeld F C, et al. Ozone production intherural tropospher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and globalozonedistributions[Jl.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1987(92): 4191-4207.

[11]包艳英,徐洁,张明明,等.大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典型污染日成因[J].中国环境监测,2017,33(4):167-178.

[12]刘芷君,谢小训,谢曼,等,长江三角洲地區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32(3);445-450.

[13]张祥志,陈文泰,黄樱,等.江苏省2013 2016年臭氧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1 7,33(4):50-59.

[14]田 军,王体健,南京市春季一次臭氧污染过程的模拟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2:1—8.

[15]梁昱,刘禹含,王红丽,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海春季近地面臭氧污染区域性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10):3807 ~3815.

[16]刘玉莲,周贺玲,裴宇航,等,哈尔滨近地面臭氧浓度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1):4454—4463.

收稿日期:2019-11-06

作者简介:王艳(1990-),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环境污染研究。

猜你喜欢

风速南京市浓度
生长素的两重性剖析
刘辉
挖藕
2006—2016年平凉市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原州区近30年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风速概率分布对风电齿轮
《函数》测试题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南京市长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