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19朱莹王晓明陈清莲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岩溶电磁物理学

朱莹 王晓明 陈清莲

摘要: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是地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和研究方向,其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建设息息相关。为了揭示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刊登的有关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科领域据的理论与应用成果的论文为例,分类分析了地球物理技术在地质灾害勘察、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交通工程建设、水文地质探测及工程安全检测与预防中的应用。得出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可以和其他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从而促进该方法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技术;工程探测;灾害勘察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068-07

1 引言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是地球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和研究分支,并紧密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相结合[1,2]。我国关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其目的是采用各种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如电法、磁法等,来认识近地表地下空间内的物质分布及其运动规律等,从而为灾害评价与预测、环境污染检测与治理和各类工程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作为工程技术类地球物理期刊,刊登了大量的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科领域的论文,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2019版),《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1. 417,综合影响因子为1. 271,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其刊登的论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国在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领域的发展。本文以《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刊登的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科领域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分类分析了地球物理技术在地质灾害勘察、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交通工程建设、水文地质探测及工程安全检测与预防中的应用。

2 地球物理技术在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

2.1 地震活动研究

国内外大地震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危害极大,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研究地震破裂过程,对了解地震的发生原理、震区的地质结构和应对灾害的发生及灾后的救援工作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反投影方法是研究地震破裂过程的常用方法之一。传统反投影时差校正是利用主震震中处观测值与理论到时值来计算校正项,并应用于整个震源区。而当地震破裂尺度较大时,震区各点在地球模型结构上的差异较大,仅仅用主震震中来进行校正会产生较大误差。邵一席等[3]在传统反投影时差校正基础上加入余震信息,来改善传统反投影方法对破裂尺度较大地震时差校正中存在的缺陷,并将其应用到2001年昆仑山地震的破裂过程成像中。结果表明,利用单一震中进行时差校正,成像结果在距震中较小范围内效果较好,在距其较远的范围内较差,而利用余震共同进行时差校正后,成像结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此可见,结合余震信息来进行时差校正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反投影成像的结果,尤其是对破裂尺度较大的地震破裂过程的成像结果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众多大地震的震例研究表明,前兆异常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地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国内外针对活动断裂的行为方式、大地震复发规律、活断层分段与大地震活动、大地震复发的概率预测和地震孕育过程与机理等,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促进了地震预报的发展。常用的地震预报方法有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谐波振幅比、低点位移、极化法等[4]。郭明瑞等[5 ]将加卸载响应比和双低点两种方法相结合,分析了山西河津地区发生的4.8級地震,大大提高了预测地震的可信度。在地震孕育的过程中,随着孕震区应力、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 ,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会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8天,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双低点”异常,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前75天也出现了高值的异常,震中位于低点异常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2.2 地裂缝灾害探测

西安是我国地裂缝分布最密集、遭受地裂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地裂缝活动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已经造成邻近建筑物、文物古迹和市政交通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田中英等[6]在西安市大寨路附近开展了地裂缝地球物理多方法联合勘探研究。首先,分别采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及高精度多波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裂缝探测;然后根据查明的电阻率、电导率及地震波波场特征,推断解释断裂构造及地裂缝发育和展布情况;最后根据研究区内地裂缝的展布特征推测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深部断裂构造作用引起,二是由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人文活动引起。这为地裂缝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2.3 滑坡灾害勘察

滑坡是一种分布范围广、破坏力大的地质灾害[7],自二十世纪初中期以来,我国的滑坡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呈增长之势,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不断加大。为了消除滑坡隐患,为滑坡体的治理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负鹏等[8]结合瑞雷面波法和高密度电法两种物探方法对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某滑坡体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并简要介绍了这两种方法野外的布设情况及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通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得到该滑坡体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基本查明了该区域的滑床位置、大小及滑动面的埋深等地层情况,验证了实施瑞雷面波和高密度电法调查滑坡体的可行性,为进一步认识滑坡及其治理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2.4 其他地质灾害的调查

在瑞利面波勘探中,软夹层型地层结构是常见的病害结构,其危害性极大,是许多工程和地质灾害调查的目的层,历来备受关注。在该地层结构条件下,高能量的高阶模态面波的存在影响了基阶模态面波频散曲线的解释精度,为了采用基阶模态面波进行资料解释,则有必要研究分离高阶模态和基阶模态面波的方法技术。黄基文[9]模拟软夹层型地层结构的多阶模态面波理论记录,利用二维数字滤波法分离高视速度的高阶模态面波,分析了滤波效果。并结合软夹层型地层的工程实例,验证二维数字滤波法的有效性,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二维数字滤波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运用滤波方法可对软夹层型地层中视速度差异明显的高、基阶模态进行有效分离。

3 地球物理技术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 地热资源勘查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的、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其开发和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重、磁、电、震等地球物理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勘查手段在地热资源勘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14]。刘会毅等[5]在安徽坨湖地区应用重力和CSAMT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重力剖面拟合、CSAMT二维反演等手段,确定了控热构造的位置,圈定了热水赋存的有利空间,为钻孔部署提供了依据,发挥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勘查中的作用。

为适应闽北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需求,提高勘探精度,降低开发风险,特别是在隐伏储热构造区,必须开展地球物理勘探。陈斌[16]在收集前期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和钻探成果布设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高密度电法和高精度磁法试验剖面,综合分析了隐伏储热构造在物探多方法上的异常响应特征,为闽北岩浆岩地区隐伏储热构造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合理地利用地热资源,是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油田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着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等诸多大型油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油区的地热资源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米晓利等[17]采用大功率建场测深法在辽河油田红星地区开展地热勘探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该方法在高干扰背景地区可作为开展深层地热勘探的一种新的有效技术,可以逐步地推广到北方深层地热资源丰富的油田区域进行勘探。

山西省南部断陷盆地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资源,临猗吴王一带位于该盆地内的黄河沉降断裂带内,地热水资源丰富。为了查明隐伏断裂带的具体位置,李致君等[18]应用CSAMT法在吴王地热异常区进行勘查,获取了深部地层的电性结构。通过对野外采集数据进行静态校正、二维反演处理,最终确定了勘查区内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埋深为320~380 m,热储层的埋深大于700m,基本查明了隐伏断层的赋存状态。并且综合地质资料分析解释,确定了一眼地热井井位,通过钻孔验证,井口出水温度为30℃,符合吴王泉地热温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地质任务,为以后的勘探提供了指导依据。

四川盆地甘孜地区中高温地热资源区,具有热源勘探程度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层温度高等特点,在采用地球物理技术对该区地热资源进行勘察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利用测井资料精细刻画[19 -23]来解决单井井筒的热储位置和品质、热储温度等问题。侯克均[24]通过总结热储的测井响应规律,结合交会图法、重叠法和井温异常等多种方法在四川开展甘孜地区热储识别技术研究。在分析热储品质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孔隙度、破碎带发育厚度和热储温度等因子,建立综合指标直观评价地热井的热储品质,寻找单井的主要出水位置。对其中的三口井进行应用研究,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3.2 固体废弃物处理

现阶段,我国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式主要是垃圾填埋,选择合适的垃圾填埋建筑场十分重要。对垃圾填埋建筑场地来说,查明填埋物的性质、范围、基底埋深和基底形态是设计工作中基础选型、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的前提条件。江巍等[25]采用浅层地震折射方法对垃圾填埋(砂石坑)场地进行面积勘探,并结合少量钻孔资料对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设计部门提供了可靠的参数。经与钻探结果比较,其误差较小,有效降低了勘探成本,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渗滤液水位是影响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的高水位会引发填埋边坡失稳滑坡事故。为快速地了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付士根等[26]基于高密度电法对地下含水量变化的敏感性特点,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探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垃圾填埋区电阻率一般低于10 Ω·m;新垃圾填埋场原始山体与垃圾分界线的视电阻率约在40~80 Ω·m之间,旧垃圾填埋场高阻区域原始山体与垃圾分界线的视电阻率明显高于新垃圾填埋场。说明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进行探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可为物探技术在垃圾填埋场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4 地球物理技术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4.1 隧道工程探测

目前我国在交通工程中大力建设隧道[27-30],且部分隧道已达到一定使用年限,出于安全考虑需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质量检测。赵仲杰等31]简要介绍了应用冲击法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检测的原理、模拟与实际应用效果,并运用ComsoI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单层管片、管片背部黏结注浆层、管片背部砂土三种结构进行模拟,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冲击响应频谱图像与适宜测点。然后通过分析不同结构响应频谱图像上主频的大小来研究结构质量问题。结果表明,冲击回波法是检测隧道衬砌结构完整性的一个有效测试手段。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工作能够安全地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是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刘阳飞等[32]基于掌子面地质编录、超前钻探、地震波反射法、瑞利波电磁波反射法和电阻率测试法的基本原理,在四川阿坝州的鹧鸪隧道进行预报和研究工作,并针对各种预报方法的特点,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总结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综合得出,利用地震波反射法和电磁波反射法进行综合预报具有很好的探测效果。

音频大地电磁法具有勘探效率高、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等优点[33-36],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及鐵路隧道勘察中。而其反演解释仅限于二维反演解译,不能很好地解决隧道工程地质的精细分析。因此,高鑫[37]以某工区隧道为例,进行了音频大地电磁法极化特征分析,并对比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成果,综合分析了隧道工程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大地电磁极化特征可以有效揭示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同时可以反映隧道维性特征,结合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成果,更好地解释了隧道工程地质特征。

在西部山区公路的规划设计中,常采用深埋长大隧道贯通隧址区,由于其地形、岩性、地质构造复杂,因此需要对岩性以及地质结构进行高精度识别[38]。王彬等[39]用Bositck反演法作初始模型,由共轭梯度反演法完成六个地质模型及实际隧道的反演,并且选取了最佳反演深度的剖面长度来精细刻画地质结果,。其反演结果准确地区分了异常地层电阻率的高低,降低了异常边界相对模型体的畸变。

4.2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

西南山区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查明地下隐伏岩溶和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对于轨道交通的修建及后期运行都具有重大的安全意义。基于等值反磁通原理的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新的探测地下纯二次场的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瞬变电磁法相比,采用收发一体的微型天線,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施工较方便,而且还具有勘探精度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和工作效率较快的优势。周超等[40]基于山区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地形复杂和外界干扰强的特点,将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球物理勘探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最后将两个应用实例的勘察结果与对应测线的地质资料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在西南山区城市轨道交通勘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袁士涛[41]基于GNSS/水准测量数据,利用精确的高程异常模型,对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在铁路高程拟合中的应用进行拟合研究,实现了将GNS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得出在地形变化明显的地区,分区拟合比整网拟合精度高。

李文文等[42]针对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河山路站一凤凰公园站区间的地质和环境条件,采用综合物探手段进行岩溶探测,其中,普查阶段采用高密度电法等地面物探方法,详查阶段采用地震波CT、电磁波CT和孔内雷达等物探方法,查明了河山路站一凤凰公园站区间岩溶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经钻探验证,物探成果可靠,探测效果良好。

林朝旭[43]针对花岗岩地区地铁盾构施工中碰到的孤石或基岩凸起问题,介绍了孤石与基岩凸起对盾构施工的危害性及其潜在风险,分析了采用物探与钻探联合勘探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出了先微动后钻探的探测新思路新方法。并简单阐述了微动探测基本原理及其技术特点,以工程实例表明了微动与钻探联合勘探能有效地探明盾构区间洞身范围内孤石与基岩凸起的分布位置。

5 地球物理技术在水文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5.1 地下水勘探

目前,电磁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下水勘探中。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AMT)和大地电磁测深(MT)采集频率范围不同,AMT频段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小,但效率高;MT频段低,分辨率低,探测深度大,但效率低。徐坤等[44]在陕北某地区联合开展剖面MT和AMT工作,结合两者的优点和缺点,在兼顾浅部和深部信息的同时,提高了纵向分辨率,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今后地下水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最终得到了可靠的二维电阻率反演模型,获取了地下电性分布特征,并结合地质资料,推断出不同地层的界面及地层的含水性,为开展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抛石范围的探测对于港口建设、防汛墙加固改建、滨江改造等工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探测对象抛石位于水下,常规的地面探测手段难取得理想的探测效果。为了解决上海市黄浦江沿岸某处水下抛石的探测问题,安聪等[45]采用了跨孔电阻率CT方法开展探测试验,通过在水域设置钻孔,并将电极放置入测孔中,充分发挥该方法传输路径简单、信号保真度大的特点。通过现场试验,在六个钻孔内采集了二个断面的视电阻率数据,并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探测区域内的电阻率分布。在其他验证钻孔的约束下,对探测区域内的抛石分布范围和埋深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探测结果表明,跨孔电阻率CT法可以有效地对防汛墙抛石范围进行探测,可以提供水域内抛石分布范围及顶、底界面等信息。

5.2 水文工程勘察

水电工程中常常会遇到深厚覆盖层勘探、滑坡体勘探、隐伏断层调查、岩性界面勘探等问题,常规的钻探、硐探、槽探等手段施工周期长,耗费大。而大地电磁测深法具有勘探深度深、精度高、仪器设备轻便等优点,能够在一些地形比较复杂区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勘探,与有限的钻探、硐探资料互补,获得更丰富的地质信息。胡清龙等[46]通过几个工程应用实例,表明了大地电磁测深法能够在深厚覆盖层勘探、隐伏断层调查、滑坡勘探、岩性界面划分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后期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指导依据。

魏石磊等[47]以变电站岩溶勘察为例,采用充电法、高密度电法和联合剖面法三种手段查明了测区范围内岩溶裂隙水的流向,并通过钻孔进一步验证了岩溶裂隙异常探测的准确性,为测区地质勘察提供了依据。勘测结果显示,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在探测含水岩溶的联通性以及岩溶裂隙平面分布位置上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岩溶裂隙较小,联合剖面法对岩溶裂隙异常的反映不明显。

6 地球物理技术在工程安全检测与预防中的应用

6.1 采空区探测

小窑采空区对地面工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在小窑采空区探测中有很大优势[48-52]。石瑜等[53]通过前期地质调查,设计相应的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进行精细数据处理,对小窑采空区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最后利用人机交互进行小窑采空区地震剖面和属性解释,划定小窑采空区边界,查明其上覆岩层赋存情况,从而为地面工程及优化施工设计提供安全保障。

包乃利等[54]为了更好地研究采空区的电磁响应特征,初步进行了大定源瞬变电磁场响应规律的理论分析。并选定实验场地,结合实际工作所需探测深度,对采集参数进行相关实验,在确定大地电磁干扰水平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去耦均滑,确定了合理的反演道数,减小了曲线拟合误差,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以后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6.2 岩溶塌陷探测

我国岩溶分布面积广,约占国土面积的1/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岩溶地区人类工程活动导致的岩溶塌陷灾害日趋频繁,灾害后果越来越严重。受限于客观条件,许多重大工程只能布置在岩溶发育区,研究工程场地岩溶探测方法、岩溶地面塌陷成因机制等对于保证工程施工及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学术价值[55-57]。

赵思为等[58]从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原理出发,立足于在实际铁路工程岩溶塌陷地区中的应用,通过拟三维数据重建瞬变电磁反演资料,直观准确地展示了塌陷腔体立体结构特征,成功实现了中国西南岩溶地区拟三维超浅层瞬变电磁勘探。

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物探工作方法,在岩溶塌陷勘查中对查清岩溶发育的规律、探明隐伏的地质构造有较好的效果。张琦等[59]以冷水江市铎山镇岩溶塌陷为例,在塌陷区开展以高密度电法为主的物探勘查工作,辅以测量、钻探、地质调查等多工作,建立了研究区的14个评价因子与岩溶塌陷易发性的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14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且重点研究了以高密度电法为例的成果影像图在其影响的3个评价因子中的赋值应用。结果表明,在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中采用高密度电法可以使评价因子的赋值更加客观、可信,从而使岩溶塌陷的易发性分区更加科学合理。

6.3 地面塌陷勘察

地面塌陷对工程建设危害极大,查明地面塌陷的成因是工程治理的基础。周杰等[60]为查明长沙城郊某地面塌陷区的范围、发育形态和规模,联合应用了天然场源面波法和高密度电法。成果经钻探验证表明:天然场源面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反映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天然场源面波能更精细地查明引起塌陷的采空区异常范围和埋深;高密度电法能更全面地揭露塌陷区地下采空区发育形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地面塌陷勘察能取得更全面的成果。

6.4 地下施工安全检测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综合管线越来越复杂,地下施工对地下综合管线可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陈军等[61]通过对前人在管线系统可视化工作内容进行详细总结,给出了利用BIM技术进行地下管网可视化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叙述了在某地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显示其在地下工程中能够准确直观显示管线和地下设施的位置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管线与管线、管线与地下设施之间的碰撞以及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

地下管线普查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具有重大意义。在用电磁类地球物理方法探查热力、自来水等硬管类金属管线实际工作中,在管线弯头处会出现定位和定深不准确的问题。秦长春等[62]以实际工作为例,探索性地提出可以利用交汇法确定此类管线弯头处的平面位置,使用平均值法确定管线的埋深,从而解决管线弯头处定位、定深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实际应用检验证实了该方法能快速、高效、准确地确定地下硬管类金属管线弯头位置和埋深,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精度。

6.5 其他安全检测

对于基础性工程如基桩和地连墙,混凝土构件质量安全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传统检测方法多是有损的和定性的,已无法满足当前工程检测需求,需要开展较为全面和精确的质量缺陷检测。孟淑君等[63]首先对传统检測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指出传统检测方法可有效用于定性解释,但无法给出混凝土构件质量缺陷的定量推断。然后对应用于混凝土构件质量缺陷的反演成像检测技术进行探讨,明确了超声波层析成像及探地雷达反演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表明了反演成像检测技术中快速而稳定收敛算法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混凝土质量缺陷检测的需求,对比现有成像技术及应用局限性,并结合超声波成像的技术优势,指出基桩及地连墙质量缺陷属性现场快速提取技术或将是未来应用于此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了能够形成一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大口径排水箱涵快速检测技术,吴锋[64]首先对电阻率法(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电阻率CT法)在大口径排水箱涵渗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建立电阻率法正演模型,对正演结果与反演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电阻率法对地下电阻率异常体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然后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将电阻率法应用于大口径排水箱涵渗漏检测实际工程之中,联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电阻率CT法反演剖面图,判断箱涵的渗漏情况。结果表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电阻率CT法可快速检测箱涵渗漏情况,具有实用性强、效率高及成本低等特征,对工程项目有一定参考价值,能够避免在检测过程中进行盲目的大规模的开挖。

7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所发表的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1)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地震、地裂缝和滑坡等灾害研究、地热资源勘察、固体废弃物处理、隧道工程探测、城市轨道交通勘察、水文地质勘探和工程安全检测与预防等领域,所涉及到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瑞雷面波、天然场源面波法等地震勘探方法,充电法、高密度电法、跨孔电阻率CT方法等电法,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磁法等电磁勘探方法等。此外,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的学科,如水文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灾害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交叉,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进行多专业的综合研究,促进方法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空间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的保护和灾害的预防及治理工作成为了现在城市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给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需要注意的是,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来解决如轨道交通、水库坝体等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测、灾害评价与预测等问题。因此,在研究和应用时不能够脱离实际,应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从发展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将更多地应用到全球的环境保护、灾害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因此,可以通过举办和参加高端国际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或进行国外实地考察,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从国外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中借鉴成功的经验,进而推进该领域的长足发展。

(3)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仍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地球物理学的其他领域相比,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已有的学术成果相对较少,从发表的论文来看,刊载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的核心期刊和其他有很大影响力的期刊不多,且在这些期刊刊登的论文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一方面与该领域发展的时间较短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关方面对该应用领域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建议有关方面在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领域研究项目立项、成果评审、奖项评颁,以及相关期刊发展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作为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学术成果交流和问题探讨的重要展示平台,在今后的办刊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并支持其发展和创新,及时报道理论和应用成果。同时,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加大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组稿和专题策划力度,还可设立该领域的专栏,组织出版相关的论文专辑,吸引更多的优质稿源,从而提升刊物的质量和影响力,促进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l]方熠,张慧,朱莹,等.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述评[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6):8-18.

[2]方熠,朱莹,王晓明.能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及趋势——一以《工程地球物理学报》近年文献为例[J].绿色科技,2018( 22):155~166.

[3]邵一席,薛霆琥,王 亮.结合余震反投影成像2001年昆仑山Mw7.8地震破裂过程[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4):418—424.

[4]崔进业,段虎荣.基于幂函数计算汶川同震地壳水平应变[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 14(5):612-616.

[5]郭明瑞,胡久常,李冬雅,等,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1):44-49.

[6]田中英,孫渊,唐小平,等,地球物理多方法勘探在西安地裂缝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1):92-97.

[7]罗传华,昌彦君,李志华,等.频谱激电法在铜陵市某滑坡地段滑动面勘探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1):26~33.

[8]负鹏,陈斯耐,付德俊,等.综合物探方法在广东大埔县某滑坡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667-676.

[9]黄基文,基于数字滤波法的瑞利面波高阶基阶模态分离试验及实例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562-566.

[1O]葛志广,陈永生,于秋生,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辽西绥中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4): 481-486.

[ll]李学云,刘百红.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汝城县暖水镇地热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 7,14(6):725-731.

[12]相丽娜,赵强,吴燕冈,等.利用插值切割法确定干热岩的中心埋深[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1):39-43.

[13]何帅,张德全,张德实,等,音频大地电磁法对隐伏储热构造的识别与应用——以贵州省石阡县地热靶区勘查为例[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2):153-158.

[14]赵诚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岩溶裂隙型地热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4):514-518.

[15]刘会毅,徐坤,国吉安,等.综合物探方法在安徽沱湖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 648-654.

[16]陈 斌,综合物探手段在闽北岩浆岩地区隐伏储热构造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6):798-803.

[17]米晓利,朱永山,周自涵,等.大功率建场测深法在油区高干扰区深层地热勘探方面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6):742-748.

[18]李致君,李海艳,李建国,等.CSAMT在黄河沉降断裂带地热勘 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4):509~513.

[19]朱吉昌,邹长春.测井数据小波变换边界效应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1):105-110.

[20]马欢波.微柱形聚焦测井响应特性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1):386-391.

[21]姜龙燕.镇泾地区长8段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测井识别[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4):475-480.

[22]刘 洋.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春光区块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3):299-307.

[23]孙旭东.电磁流量测井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631- 638.

[24]侯克均.甘孜地区高温地热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3):308-312.

[25]江巍,魏桦,彭绪洲,等.浅层地震折射在某垃圾填埋场地勘探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2):236~240.

[26]付士根,杜文利,胡家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初探[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6):749-754.

[27]郭威,陈秋南,阳跃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估[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1):20-25.

[28]雷凯,郑江波.TSP超前地质预报在城市轨道交通暗挖隧道中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1):99-104.

[29]黄日华,朱通,廖文鹏,等.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某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2):211-216.

[30]赖刘保,陈昌彦,王铁领,等.双侧单极偶极电测深在长大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5):534 -540.

[31]赵仲杰,潘永东,王治华,冲击回波法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数值模拟与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660-666.

[32]刘阳飞,李天斌,孟陆波,常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适用性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6):804-811.

[33]吴翔,吴先文,周硕,等,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秭归盆地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4):392-400.

[34]张富明,赵为洪.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铜钼矿勘探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 7,14(5):565-572

[35]姚文,周洪兵,谢万洪,等.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青海那更康切尔地区金属矿勘探的有效性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2):140-145.

[36]谭鑫.隐伏断裂构造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3):376-382.

[37]高 鑫.音频大地电磁法极化特征在某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625-630.

[38]卓启亮,宁刚,超前预报反射界面位置特征的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对比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0):605-608.

[39]王彬,刘伟祖.冲击回波法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数值模拟与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6):780-787.

[40]周超,赵思为,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轨道交通勘探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1):60-64.

[41]袁士涛.基于EGM2008的分区拟合在铁路高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1):112-116,

[42]李文文,李广场.综合物探在城市轨道交通岩溶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1):104-111.

[43]林朝旭,地铁盾构区间孤石与基岩凸起等不良地质体探测新方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6):812-816.

[44]徐坤,李小庆,常钰斌,等.跨}L电阻率CT在防汛墙抛石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3):391-396。

[45]安聪毕,毕文达,赵永辉,跨孔电阻率CT在防汛墙抛石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6):764-770.

[46]胡清龙,杨威,苏永军,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水电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3):383-390.

[47]魏石磊,杨明瑞,刘永.综合直流电法在岩溶裂隙水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2):159-165.

[48]李树军,张国,张旭东,等.分布式高密度电法在浅埋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2):231-237.

[49]章雪松,钟宙灿,张展,等,探地雷达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采矿空洞探测中的综合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 7,14(5):606 - 611.

[50]郭建敏,李鹏.复杂山地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3):326-332.

[51]代凤强.瞬变电磁法探测煤层顶板岩层赋水性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 7,14(2):225-230.

[52]王宗旭,综合物探在采空区铁路选线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6):744-749.

[53]石瑜,刘文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小窑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573-079.

[54]包乃利,汤泽,李贵亮,大定源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应用实验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學报,2018,15(2):166-170。

[55]刘占兴,夏方华,刘明,电阻率测深法在三河市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2):238-242.

[56]朱紫祥,胡俊杰,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溶洞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3):290-293.

[57]陈松,陈长敬,李小彬,等.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在典型岩溶区勘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1):6-12.

[58]赵思为,周超,拟三维超浅层瞬变电磁在岩溶塌陷地区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2):146-152.

[59]张琦,周杰.高密度电法在层次分析法提取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因子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4):538-546.

[60]周杰,李坤鹏,张琦,等.天然场源面波与高密度电法在地面塌陷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 (4):530 -530

[61]陈军,郭显锋,胡 绕,等,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及其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3):313-320.

[62]秦长春,毛鹏宇,韩要记,等.确定地下金属管线弯头位置和埋深的实用技术[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655-659.

[63]孟淑君,杨俊,李静和,等.基桩及地连墙质量缺陷地球物理探测现状及展望[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 15(3):321-329.

[64]吴锋,电阻率法在大口径排水箱涵渗漏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3):357-363.

收稿日期:2019-12-01

作者简介:朱莹(1989-),女,硕士,编辑,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出版与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陈清莲(1965-),女,副编审,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出版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岩溶电磁物理学
军用电磁屏蔽方舱的电磁屏蔽效能测试研究
动物身上的物理学(下)
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电磁频谱战在悄然无息中激烈展开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岩溶矿区地下水资源储存与管理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招生信息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中国岩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