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化研究

2019-01-19徐益波汪汉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运河标准化文献

徐益波 汪汉清

(1.宁波市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010)

(2.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1 引言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伟大的、特殊的“流动的文化遗产”,记录了2 000多年来沿岸城市的风土文化变迁。2014年,大运河被正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之“后申遗时代”对大运河遗产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文化地位不断提升。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对大运河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1],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大运河沿岸省市多次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省级会议,商讨大运河在新时期的发展之路,充分体现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新时代文化战略中具有重大意义。

2 大运河与公共图书馆

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大运河沿岸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者则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实现路径,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文献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应当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大运河申遗之初,公共图书馆就自觉加入到助推大运河申遗的队伍中。2007年9月,在杭州市图书馆的倡导下,京杭大运河沿岸19座城市公共图书馆馆长首次聚首杭州,研究探讨大运河文献征集、保护及共建共享工作。2018年,北京阅读季联合通州区政府共同启动“千年运河 万里书香”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并联合大运河沿线的18个城市,从全民阅读的角度推进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以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为抓手和载体,推进全民阅读深入发展。4月启动至今,已经有通州等近十城参与了这项活动,极大推动了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2]。但是,对于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化,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因此,对于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研究,既有其理论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化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化是指对公共图书馆制定符合实际的、统一的建设标准,包括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内容、人员队伍建设以及服务质量等的标准,以约束和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从2008年起,我国陆续颁布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等3个文件,构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框架。但这一基本框架所提供的建设标准是指导性的、是较为广泛的,各地区应结合当地群众需求、按照地区实际情况和特色,制定与国家指导标准相衔接的、适合本地区的实施标准。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就是立足于大运河文化带“带”状地理特征以及流动性文化内涵提出的,符合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实际情况的统一建设标准。实现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化对于推动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1 公共图书馆履行职能、建设特色资源体系的需要

两千年来的发生、发展与演化,大运河流淌出丰富的运河文明,众多运河城市留下了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纷繁而庞杂的信息,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责任与运行等进行了规定。公共图书馆将运河文化纳入图书馆资源建设体系建设当中,搜集、整理、保藏、开发与利用这些文献资源,开发大运河文化相关活动及服务,是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积极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举措和路径,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履行地区文献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的角色职能,彰显公共图书馆教育、文化传播、阅读推广的使命。同时,公共图书馆充分挖掘运河文献的历史特色、地域特色、专题特色,甚至是其他形式或体裁上的特色,有利于形成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丰富图书馆馆藏。

3.2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保障

公共图书馆搜集、整理、保藏、开发与利用大运河文献信息资源,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通过相关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提升周边群众、甚至是区域外群众对于大运河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大运河文化的认知度,有利于保护与开发大运河文化,传承大运河文明。

3.3 建设城市文化名片、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化不仅对所在地的文化服务,如丰富文化服务的内容、提升文化服务的质量、拓宽文化服务的渠道等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大运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流动着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名片,足以成为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名片,成为运河城市重要的对外宣传文化名片。加强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化,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建设大运河沿岸城市文化名片、凸显大运河沿岸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4 促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

文化认同是社会个体同社会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文化确认,文化自信是自觉的文化认同,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文化自信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化,将大运河文化内核集中于公共图书馆,再通过服务、活动和宣传,提升沿岸人民以及区域外群众对于大运河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强他们对大运河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4 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化路径

4.1 建立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发展共同体

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联合的有效形式。建立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联盟,不仅有利于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还有利于推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降低建设成本,形成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共同体。在建立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之间不仅需要充分沟通、加强联系,还要积极发挥图书馆学会的作用,积极指导与引领区域合作,建立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联盟。此外,图书馆学会与各公共图书馆之间也需加强联系,不仅需要关注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普适性,也要关注标准的实践性与可行性。

4.2 注重资源开发与利用,建立大运河文献资源特色馆藏体系

第一,注重多种类型文献资源的开发,拓宽文献资源呈现形式。沿岸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当地大运河文化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本地大运河文献信息资源,成为大运河文献资源开发的主要承担者。除关注纸质资源外,公共图书馆在开发文献信息资源时也应该注重视听型文献资源、数字化文献资源等多种类型资源的开发。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将戏曲、影视音像资源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充分开发。同时,还可通过数字化技术转换为数字化资源,发挥科技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

第二,关注区域特色,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既要注重对于一般性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建设,也要注重对当地特色文献的搜集与开发,凸显区域特色,尤其是在大运河发展、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别于其他沿岸城市的特殊性文献资源,如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淮安的漕船文化等。立足于文献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特殊性,以及文献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充分挖掘地区或城市大运河文献资源的特点与优势,建设区域特色资源体系,避免资源建设的雷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建立专藏或特藏室,从图书馆空间上给予重视。

4.3 提升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员培训机制

大运河沿岸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深处独特的文化服务环境当中,需要充分挖掘区域内本土人才,提升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大力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建设;加大培养力度,加快完善人员培训机制,建立长效培养方案和考核机制。此外,还应注重建设馆员激励机制或奖励机制,激发馆员工作积极性,提升馆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推动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4.4 积极与其他单位合作,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程之中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多个部门、多个群体的共同开发、共同保护、共同建设。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应该立足于大运河文化整体建设体系,积极与其他开发和建设单位,诸如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及旅游、宣传等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和文化传递活动,以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大运河标准化文献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标准化简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 湮没的辉煌